本文作者:徐琼;孙智磊;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1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是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跨国公司为维持其技术垄断优势地位,对其技术的溢出防范在不断加强。在现有的渠道基础上,我国并未能充分利用这种技术溢出的效应。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集群与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认为集群这种组织方式能为我国利用这种效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技术溢出。
【论文正文预览】:跨国公司不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和所有者,而且还是技术溢出的主要承担者。技术溢出(technolo-gyspillover)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是技术扩散的外部效益。这种积极的外部性作用在跨
【文章分类号】:F276.7
【稿件关键词】:技术溢出产业集群跨国公司限制性因素
【参考文献】:
- 杜兰英,周静;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07期
- 孙本芝,赵世伟;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1期
- 王恕立,张吉鹏,罗勇;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与中国的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3期
- 孙本芝,赵世伟;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1期
- 林峰;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式新趋势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5年15期
- 黄永斌;;浙江省低成本型产业集群信息化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7期
- 胥亚玲,余燕春;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态势及其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2期
- 彭中文;知识员工流动、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聚集[J];财经研究;2005年04期
- 陈飞翔,郭英;关于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关系的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05年01期
- 李烁,王峰,王启云;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柴敏;我国产业贸易竞争力及其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 吴玉鸣;外商直接投资与广西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 从连;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现状、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05期
- 陈晓涛;产业演进论[D];四川大学;2007年
- 孙丽杰;大连市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 王国红;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 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 胡峰;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 刘富铀;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收益与激励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 周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 郭英;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转移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 胡立法;FDI和经济增长:国内金融市场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 丰志勇;基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产业密集区技术扩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 虎岩;我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 许可;资源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演化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 罗凯;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溢出效应”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 王春广;FDI对广东民营工业的技术溢出效应[D];暨南大学;2007年
- 杨娜;关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 刘金明;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机理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 余翔;经济环境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7年
- 郎春雷;高技术产业共生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 陈英如;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及我国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 朱祎;FDI与经济增长——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 杜兰英,周静;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07期
- 许丽琴;人员流动与FDI企业技术外溢的扩散机制[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 张雪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以汽车工业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 沈坤荣;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 林洁;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内部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2期
- 王允贵;加入WTO后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研究[J];改革;2001年04期
- 陈晓枫;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及影响因素[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 王美今,沈绿珠;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 赵书博;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华南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 张雪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以汽车工业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 程滢;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及对林业引进外资的启示[J];林业经济;2003年04期
- 张天桥;外资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抑制因素及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3年11期
- 孟亮,宣国良,王洪庆;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6期
- 尉小雁;强化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J];商业时代;2004年27期
- 李明涓;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4年08期
- 武海峰;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22期
- 汪洋;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更加重视技术进步[N];经济日报;2001年
- 李莲春 广东省社科院管理与决策研究所副研究员;入世过渡期的广东高新技术产业[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 双乙;市场迫近与全球研发[N];中国信息报;2002年
- 胡天舒;FDI:魔鬼还是天使?[N];南方周末;2004年
- 杨晓平;反垄断法该出台了[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 曲力秋;拨去笼罩在 FDI上的迷雾[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 本报记者 韩金池;于珍:2005年机械行业发展将呈明显分化趋势[N];中国工业报;2005年
- 陈支农;跨国公司争设研发机构中国如何趋利避害[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 杨传敏;珠三角竞争力虽强于长三角但增长后劲差[N];证券日报;2005年
- 贺北时;FDI与自主开发[N];中国汽车报;2005年
-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 周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 冯春丽;跨国公司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 贾明江;企业集群演化的行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 胡立法;FDI和经济增长:国内金融市场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 李贻宾;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 李有;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理论与证据[D];浙江大学;2006年
- 夏平;中国中间产品贸易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 黄建锋;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 张云帆;中国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 程滢;FDI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 唐正康;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D];苏州大学;2002年
- 管海波;福建省工业主要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与吸收能力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 董作同;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 任金峰;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效应与本土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 全元权;中国IT产业的创新体制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 代峰;FDI对广东省十一城市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 王珂;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原因及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 涂涛涛;技术外溢、吸收能力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产业集群的优势论文]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溢出
【作者单位】:
【发表期刊期数】:《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12期
【期刊简介】:0......更多黑龙江对外经贸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041/)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徐琼;孙智磊;
更多
绿色建筑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产业集群的优势论文]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溢出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3641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地理 产业集群的优势 产业集群内部集聚优势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利弊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好处 工厂集群 绝对优势理论 产业集群的优势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图书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