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及途径(3篇) -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及途径(3篇)

时间:2017-03-17 19:46:59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带领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1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影响

大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兴产物,其主要指的是人们无法在某一时间范围内运用常规的工具以及软件来完成庞大数据的扑捉、处理以及管理,必须要借助专业化的处理方式才能够对多样化、海量化的信息进行处理与优化。可以看出,大数据具有多样化、大量行、高价值、高速化以及密度低等特点。相较于旧时代来说,大数据时代所涉及的信息量、搜索量已得到了质的提升,而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现代学生可以利用大时代数据来有效处理事情。所以,在大数据时代下,职业院校应当要积极变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并且可以让学生将其作为高效的处理工具。

2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2.1积极转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

在大数据时代下,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观念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再只能通过课堂来获取知识。为此职业院校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力求与时代发展相同步。当前,“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在线教学方式,而传统教学模式则能够发挥到一种辅助的教学效果。该种教学方式有效转变了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而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职业院校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来对学习的地点与时间进行自主安排,从而能够将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弊端降低,并且防止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疲乏的情绪,提高其学习效率。此外,职业院校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模式进行玩具,并归纳、统计以及分析数据,从而获得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讲解某些知识。如此一来,通过结合大量的教学数据来反复改进与检验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在线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2.2及时更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研究来看,受大数据迅猛发展所影响,目前数据及技术更新变革的频率也不断加快,在这背景下如果广大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及时更新而继续采用陈旧的内容,那么将会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及时将该课程教学内容予以更新。对此,各高职院校在采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时应先进行审查,以此确保其内容较新。另外,由于课程教材编制印刷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且大数据时代技术变化速度快,这就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所使用教材会存在一定滞后性,对此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广大任课教师需在备课阶段结合具体内容加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先进技术开展教学。比如在计算机打印技术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3D打印技术,让学生掌握当前的新技术,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3大力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方法与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重视操作的结果,更多的是重视知识发现的过程。所以应当大力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以及方法的创新,如,积极应用翻转课堂、微课程以及慕课(MOOC)等先进教学方法。其中,MOOC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方式,目前以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当中,能够有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而相较于MOOC来说,微课则属于一种精细化管理的教学方式,运用该种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进度来通过重新播放、暂停播放等方法来为其学习提供便利,从而实现其学习目标。只有在对大数据、MOOC以及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与模式的理解与掌握基础上,方能够有效实现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进而从真正意义上由知识培养转变为创新能力的培养。

2.4提高教学的实时性与互动性

在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中引进大数据技术,以将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通过微课以及在线课件等方式来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以及复习,并且还能够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如此一来,有效扩宽了师生间的交流以及学习渠道,增进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让学生的做到学有所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只有不断探索与掌握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6(27).

[2]刘艳,吴霞.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

作者:龙毓 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率与有效途径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其任教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智能化教学平台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就如何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提几个途径。

一、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因为各自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等多种原因造成了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层次不同。事实上,在同一所学校会有三年制普通中专层次,五年制高职大专层次,甚至还有3+4本科联合办学(三年中专学业结束时参加省考试院组织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后进入相应联合办学的本科高校再进行四年的全日制本科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大专和3+4本科来说两个层次来说,学生的学习习惯总体较好,入学时中考分数较高,教师基本不需要在课堂管理上花费太大精力。而对于普通中专层次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许多学生中考入学成绩很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厌学情绪大,学习习惯差,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率差的非常重要因素。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不多更偏重于实践学习,该课程是初中阶段时信息技术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其难度不大,因而有效的课堂管理显得尤其重要,能让每一位学生关注教师的授课过程,认真听讲,避免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是有非常大帮助的。

二、整合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定位教学目标。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由专业基础课变成了公共基础课,但是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体现出一些差异。目前,我省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囊括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所有知识点,然后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有效补充。教师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比如说,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的诞生、发展、特点及应用,数制,字符编码,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基本功能等),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模块、Win-dows7环境下的OFFICE2010中的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等常用应用软件模块,网络的初步应用模块。此外,根据不同的专业增加数据库基础、电子商务知识方面等模块。

三、避免“填鸭式”教学,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强调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差一些。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以下是笔者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它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上课时学生根据预习先摸索自己先做一下,让学生利用自己所用知识和预习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办法,教师再针对任务进行授课。比如,讲授表格运用知识点的时候,要求学生做一张个人简历表格,学生在上课前可以通过网络看一看别人的个人简历表格是如何制作的,并且能找一些素材供自己使用,上课时学生带着个人简历的框架草图和素材进入课堂,教师授课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题组编写了该课程的实训指导书,该指导书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方便了学生进行学习。2、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准确掌握每一次操作步骤。多媒体系统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把书本知识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操作性很强,如WIN-DOWS7的文件操作、WORD文档的编辑和排版,EXCEL公式与函数使用、图表建立、排序与筛选、分类汇总等,网页浏览、文件的下载、电子邮件的收发,幻灯片的制作等。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广播功能,教师的教学更具直观性,每一位学生能够清楚地观看教师的每一次操作步骤,大幅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监控功能,教师在自己的终端上又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位同学的操作状态,对课堂地有效管理提供了便利。3、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榜样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课堂教学开展一段时间之后,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就能区别出来了,这时候需要将学生的座位进行重新调整,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帮助能力差的,能力好的同学还可以充当教师的作用,在课堂学习中做演示操作,给其他同学做示范或作品展示,一方面刺激了学生的进取心让优秀的同学变得更加优秀,一方面促使其他同学向其学习,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新局面,每一位学生学习都能够得到提高。

四、课堂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我校是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基地,有比较完善地金智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题组将课程的全部资料全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的全部学习课件、教案、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书、教学大纲等多种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此外,我们任课教师建立师生学习交流QQ群或微信群,及时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助一臂之力。

五、结束语

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教师要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利用起来,将各环节有机地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作者:孙志明 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该文结合我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了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特点,并浅谈了对本课程进行分层教学方面的一些设计和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在大学的计算机教育的第一门课程,也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课程。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层次差异性也是越来越大。而分层教学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属于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分层教学的概念

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欲望等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进行教学活动,使基础较弱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进步,掌握最基本要求;让基础好的学生不觉得简单乏味,乐于探索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讲,主要是对学生、知识内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2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2.1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再加上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已经实施了多年,现在高职大一入学新生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而另一部分来自中西部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学生则从来没有碰过计算机。这些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学生进入高校,被编入同一个班级,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要大打折扣,基础较好的同学则感觉很容易,太简单;基础较弱的同学感觉难,有点跟不上,久而久之,越来越跟不上,甚至会产生畏难情绪、厌学情绪等。以我校生源具体情况来看,上海生源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要高于中西部省份的生源。所以,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在大一新生中的非零起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2.2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我校大一所有专业新生的公共必修课。对该课程实行分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收到以下几点益处。(1)兼顾到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基础好的同学能学有余力,多学一些较深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不至于出现畏难情绪,最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有所成。(2)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教学内容难度不同的课堂,能共同提高基础较好和基础较弱同学听课的有效性。

3分层教学的实施

3.1学生的分层

学生分层工作是分层教学方法实施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其中最基础的一个工作,离开了这一个工作步骤,其他的各项工作都会失去针对性,当然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做好学生的分层工作至关重要。我们依据入学测试考核或者问卷调查等方法来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欲望及动手能力等来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优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和基础较弱的学生。基础优的学生层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端正,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都很好,基础扎实,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等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对学过的内容有一定记忆,但还不够熟练。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太大兴趣,而且平时接触计算机较少,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2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师依据课程大纲、教材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基础优的学生,我们在完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宽教学知识,增进教学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个性特长。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我们一开始安排一些难度适中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后期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安排一些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注重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3.3教学目标分层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相关的教学活动指明方向,提供指导性意见。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联系学生具有的差异性,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下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编制可行性的、各种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例如:基础较好学生班级可以根据全国和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或三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基础一般的班级能够联系全国和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基础较弱的学生班级,则以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为要求,做到尽量通过校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不挂科为要求。

3.4教学评价的分层

为了教学分层的实施,考核和评价方式也应该分层,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实施有差异、重鼓励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上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严格要求,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湖北职称欲望经济管理论文;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则使他们稳中有进,夯实已有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对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努力发现其进步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体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利玫,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3):34.

[2]胡倩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3):122.

[3]刘光金.浅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实践[J].电教科技,2014,7(16):178.

作者:徐正锦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及途径(3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1728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药学论文 泥浆护壁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南方电视学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蚌埠党校学报》 《中国数字医学》 《经济界》 《梧州学院学报》 《断块油气田》 《出版经济》 《吉林水利》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