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杜锦华;王晓霞;叶林华;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08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为解决延安市及周边生态环境相同或相近地市观赏乔木树种较为贫乏、园林植物景观单调、引入外来树种适应性不良等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野生观赏乔木树种资源,笔者经多次实地调查研究,得出子午岭保护区共有野生观赏乔木树种22科35属48种3变种(变型),从中筛选出28种极具观赏价值、适宜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的树种,并对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观赏乔木树种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论文正文预览】:野生观赏植物是指仍处于天然生长状态下未被开发利用的观赏植物[1]。其中乔木类野生观赏植物(野生观赏乔木)由于具有容易繁殖、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虫害少、栽后管理粗放、栽培成本低,又极具地方特色,成为开发价值及生态效益极高、园林应用前景广阔的类群。陕西子午岭国家
【文章分类号】:S68
【稿件关键词】:野生观赏乔木子午岭保护区延安市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 冯玉能;;乡土树种的绿化优势及在桂林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南方园艺;2010年02期
- 姜洪波,丁琼,贾桂霞,谢海燕;河北省龙头山区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J];林业科学;2004年06期
- 刘维华,李梅;彩叶植物的观赏价值及应用前景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05年02期
- 杜锦华;王晓霞;杨红丽;;延安市园林彩叶树种应用现状及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 张景群,陈诚,张兆胤;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邵美妮;李天来;徐树军;曲波;范海延;;牛尾菜的资源利用与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 姜贵全;牛佳牧;方桂珍;;吉林地区山葡萄籽中活性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 贺学林;;毛乌素沙区野生蔬菜资源及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 谌晓芳;;冕宁县野生桑种质资源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 侯则红;余雪标;陈展川;;海南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 张月琴;李存胜;;焦作市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 赵云霞;郑志新;;几种抗氧化剂对山杏仁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 付涌玉;;山柑属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 白重炎;张咏梅;;延安蔷薇科鞣料植物野生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 郭春华;刘小冬;余盘满;;广东四大古典名园植物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 李树华;;建造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J];北京园林;2005年02期
- 江桂湘;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1年01期
- 王建中,冯天杰,黄金祥,孙立元, 钱进源,胡永富,李盼威,赵亚民;塞罕坝森林-草原交错带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潘明球;浅谈观赏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0年S1期
- 邓丽娟;浅谈园林植物的配置艺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S1期
- 惠兴茂,范建国,寇佩悬;浅谈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与观赏特性[J];陕西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 孙瑞谦;浅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J];陕西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 双飞;马志明;;延安市园林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陕西林业;2008年04期
- 李彩云;厦门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文科军,王霞,乔洪粤;新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利用前景[J];新疆林业;1999年05期
【稿件标题】:[野生动物保护区标志论文]子午岭保护区野生观赏乔木树种资源及其应用
【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榆林市第一中学;
【发表期刊期数】:《
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期刊简介】:《陕西农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陕西农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1-1089/S,国际刊号:ISSN0488-5368。陕西农业科学杂志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本......更多
陕西农业科学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7296/)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杜锦华;王晓霞;叶林华;
更多
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野生动物保护区标志论文]子午岭保护区野生观赏乔木树种资源及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169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智能家居产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