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申毅;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中国商贸》2013年20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中国经济实现了整体的快速发展,但各地区间的发展并不平衡。本文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通过附加人力资本的Solow模型变换得到的收敛回归方程,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了东、中、西的横向比较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了省际间存在条件β收敛,且各地区收敛速度存在差异,但收敛存在阶段性,对收敛性有影响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论文正文预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体经济一直维持着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省际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在增大。东部地区发展快,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慢,即使在东部地区,北京、上海的发展也快过河北,由此可见,这种差距在中国的发展中是很普遍的。但是,这种差距如果长时间存在,
【文章分类号】:F224;F124
【稿件关键词】:经济增长收敛性Solow模型
【参考文献】:
-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 周清;何强;徐盼;;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以东部沿海省份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 刘峰;;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理论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 曲鲁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发展态势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 王三元;;京冀两地经济差距及其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20期
- 汪艳;吴琴琴;;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性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梁双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的理论思考[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 项松林;赵曙东;;开放型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估计与比较——对FDI作用的反思[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吴宇川;;中国区域经济收敛、人力资本门槛与教育经费投入[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陈辉;我国区域人文环境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 李粤;广东省城市经济差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 樊杰;近期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 贾绍凤;日本90年代区域差异的现状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 陈安平,李国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间序列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 刘迎霞;;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检验[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 车光彩;;我国经济收敛的俱乐部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30期
- 侯晓辉,李国平;西部大开发中发展知识经济的思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04期
- 范锡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诠释区域发展的内涵[J];生产力研究;2007年14期
- 肖灿夫;;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参考;2005年11期
- 谷小菁;刘杰;;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1952—2008)[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 朱孔来;一道跨世纪的命题──对我省东西部差距及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8年12期
- 毛惠辉;东西差距大写真[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6年05期
- 董辅礽;“西部开发此其时也”[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0年04期
- 苏明武;中国西部地区的优势与薄弱所在[J];国土经济;2001年04期
- 杨先明;袁帆;;为什么FDI没有西进——从产业层面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苏军;;从区域经济角度分析我国投资结构[A];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余厚康;;西部发展商贸业应借鉴东部的经验教训[A];“发展商业,适应西部大开发”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刘昌平;;西部大开发与社会保障[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 夏子贵;;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十大关系[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 张金尧;;在西部地区印协第八次协作会议上的讲话[A];西部地区印刷协会第八次协作会议会议专辑[C];2004年
- 宋圭武;范鹏;;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其治理[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吴建中;孙积安;宋小刚;张新;孔建新;;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与吸引外部资金问题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 郭艳梅;;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几点战略思考[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 张春贤;;加快公路交通科技发展 为实现西部开发宏伟目标作出贡献[A];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特邀报告文集[C];2000年
- 吴涛 王攀;我国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 仍面临“十年攻坚”[N];东方城乡报;2010年
- 彭松建汪段泳 彭翔 桑晶晶;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探索(一)[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 乔杉;招商岂能打环保与社保牌[N];中国工业报;2008年
- 毛涛涛;去年国内软件行业收入增三成[N];中国税务报;2009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盛广耀;西部追赶东部的脚步正在加快[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 记者 侯大伟;“反梯度隆起”:西部领跑中国经济[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 本报记者 王秋苹 程晖;东部地区占绝对优势但不均衡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差距在缩小[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 段应碧;鼓励、引导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N];人民政协报;2005年
- CUBN记者 黄强;转方式 敢创新 调结构 促转型[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 王金涛 高博;东部“腾笼换鸟”切莫西移“病鸟”[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 马长有;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 李文清;西部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及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 范卿泽;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西部城镇化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 李阳;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 李平;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 赵常兴;西部地区城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 陈厚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陷阱”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 田东霞;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 苏振锋;西部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 郭俊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 王连峰;人力资本不平等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7年
- 种胜兵;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政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 潘志刚;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 宋军;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 祝伽伽;FDI溢出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 王鹏;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 马骋;人力资本对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 梁驹;关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加问题的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 孔令江;中国制造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 冯其云;我国东西部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稿件标题】:经济增长收敛|基于我国省际数据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
中国商贸》2013年20期
【期刊简介】:《中国商贸》杂志创刊于1992年,是按照当时商务部部长胡平指示中国商贸领域要办一报一刊而创办的。2007年起全新改版的《中国商贸》杂志突出国家级、行业性和国际化的特色,紧密关注商贸流通行业,提供商贸政策权威解读和产经深度分析,反映行业需求和呼声,解......更多
中国商贸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113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申毅;
更多
工程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经济增长收敛|基于我国省际数据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1243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经济增长收敛性 经济增长条件收敛 增长的收敛 经济收敛 经济收敛理论 经济收敛性 经济收敛模型 绝对收敛 经济 经济学 收敛 经济增长收敛 今日养猪业 口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