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高效财务管理概念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要得到好的生成和发展,高效财务管理工作是关键。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在过往较长一段时间中并没有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这样一个非盈利组织的重要工作,高校的特殊身份也决定了其管理工作也拥有一定的独特性。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经济管理工作均面临着一项重要的问题,即高校如何脱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机制,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自主办学,自负盈亏,实现自我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进而使得高校财务工作的中心从核算向管理转变。
(一)高校财务管理含义
高校财务管理,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不同流派均接受的界定,联系我国国情,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的目标不统一,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难以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是指关于资金的筹集、投资及发放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流动的资金,行使着计划、决策及控制的智能。从本质上简单来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则是高校的理财,是高校范围内资金的调动、使用等情况的统称。本文所阐述的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在充分了解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财务处对学校发生的一系列活动产生的资金变化进行定量评估,并分配调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调整,执行计划、组织、协调、评价等职能所进行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的办学声誉,创收更大的效益,推动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主要是从节约支出、强化资金筹集、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开展,以期提升高校凑资渠道,更要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强化相关的监管制度实施与完善。
(二)高校财务管理原则
高校财务管理原则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一种约束的原则,利于工作者在进行财务相关活动中,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一定程度上适应理财活动的规律性及内在需求。在科学的原则指导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不同于企业,高校是非营利组织,其财务管理工作及相关原则有着独特性。根据相关制度规定,高校财务管理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几种原则:1.学校的经费是学校工作开展的基础,更部分体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是高校得以飞速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包括教育事业、科研事业的收入,社会各界的帮助等等,高校在资金筹措上务必做到依法按章,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多渠道的筹集资金的原则是适应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状况的,长期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发展经费日益短缺,经费问题成为多数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在高校不断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高校资金需求越来越高,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应积极开展多渠道筹集资金,满足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依法管理原则。主要是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如何提升效益是核心问题,它产生的效益反映了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校办产业等多方面的成效。新形势下,高校经济行为呈多元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相应提升。在这样的复杂的局面下,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力度,在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的基础上提升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校财务管理应严格执行依法管理,推动其良好有序的发展。3.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原则。我国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一直存在较大问题,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进步,人们对教育事业的要求日益增加,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种矛盾甚至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因此,着力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尽力提升其使用效率势在必行,这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来说极具意义。一方面,相当程度资源闲置与浪费。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费利用效应低下,严重影响学校发展。高校加强管理,合理科学配置现有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主要的手段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行成本核算、挖掘潜在人力资源,研学产相结合,促进校办高科技产业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历史沿革
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0):建国初期,一切是中央统一调配,分级管理。这一阶段高校的教育经费,统一由国家财政拨出,实行统一的管理,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在当时社会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实施的是“条块管理,以块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这也是当时财政体制的体现。然而,过于集中的管理体制依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对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难以调动地方发展的自身积极性。
第二阶段(1980-1993):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实行宏观指导,由地方负责,进行分级管理。在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关于改革高校学杂费、培养经费的思想,以及改革高校助学金奖励制度。各个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入学费用,完善了助学金、奖学金及学生贷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样一来,高等教育费用逐渐由既往的国家统一负担,慢慢向国家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新教育体制转变。这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国内经济水平不平衡,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也严重滞后,从而影响了我国教育水平的良好平衡发展。
第三阶段(1993-至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科研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当前的高校具有教学科研、技术开放、技术咨询及生产经营等各项职能,逐渐转变成一个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单位。此时,逐渐形成由政府拨款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的高校格局。高校自主独立经营,在切实有效规划,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提高财务管理质量,高校自负盈亏,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凸显,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都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进行。伴随则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高校自身筹措资金,政府拨款等等都成为了关乎高校财政改革的重点所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有学者提出教育经费可单列,当前教育经费率属于教育预算中教科文卫中的一个小部分,较为缺乏,不能满足高校的自主发展需求;科教兴国,高等教育部门提高教学质量是根本。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维持教学事业有序的进程,推动高校的不断发展,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政管理调控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资金,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很好的使用资金,调配资源。
三、高校财务管理现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现况
在高校日常管理过程中,其财务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有效实施,高校财务管理机制也处在一个不断转变、完善的阶段,逐步显示出了自身鲜明、独有的特点。
1.财务管理的高校地位提升
在过往的高校管理当中,财务管理并没有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致使财务部门的功效没有得以良好的发挥,甚至财务管理部门往往被人们认为仅仅作为一个高校的后勤部门存在,工作内容页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报账、算账、记账等事情上,这无疑并没有完全发挥财务部门的关键管理职能,另外,在理财上同样也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而现今,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财务部门已经成为了高校决策、高校管理的重要部门之一,在高校管理组成当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财务管理更是高校日常管理的中心内容之一。不仅如此,各大高校在财务部门的内部均也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大都成立了结算中心,这些现象都表明了现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2.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提升
在现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得到相当重视的情况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与密切关注也致使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在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中,高校财务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划分、定位,都更为明确,财务人员的知识与年龄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另外,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以及网络化的逐步实现,也极大的改善了财务工作的手段和效率,在较大程度的简化了财务工作内容的同时提升了高校财务工作的效率。
(二)存在问题
虽然处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得到相当重视,其管理水平、效率也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的良好形势下,然由于诸多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各种原因的影响下,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方面仍不能完全满足其发展需要,这包括政府监管、内控机制、管理方式以及预算约束机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也都是现今高校发展过程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
1.资金使用问题
相关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对资金使用的有效分析与评估。这都导致了资金使用的效益较低。主要原因分析可能有:第一,国家财政拨款的经费,程序复杂,到位时间不统一,用于专项经费和公用经费数目有限,不能很好的进行资金预算,从而影响学习项目的及时开展;第二,学校预算内容不够具体详尽,且存在整体与部门及部门间的差异,导致各预算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预算的意义,致使经费的使用不能很好的评估,使用起来很盲目,造成一方面经费缺乏,一方面存在经费浪费的情况;第三,高校在招收新生、采购物资及一些基建项目中,存在较多违纪问题,涉及的部门管,危害程度较深,直接造成学校资金的丢失,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2.风险意识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意识松散,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风险意识更是无从谈起,这种轻视和马虎显然是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上,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风险,具备风险意识,充分认识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这应当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一个必备素质。不同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般缺乏对各种风险的预估能力,或者没有对风险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没有实地了解掌握高校自身的还贷能力、高校自身的资金实力以及当前市场经济的特点前提下,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盲目贷款、过量投资、决策失误,直接造成了高校举债过多而偿还不起,阻碍了资金的短期流动,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支出,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这些不当举措,导致高校的信用性逐渐降低,直接影响公众对高校的印象与评价,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自筹经费的多种渠道,如此不断,最终阻滞高校的良好发展。
3.预算管理问题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有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然而高校财务管理有其特殊性,管理内部制度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控制范围不够广、内容不够全、对象不够具体、执行不够严格、监督不够规范以及公开不够彻底,以上这些因素导致高校收支不明确、违纪现象较多,且高校对外投资失误颇多,明显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高校财务管理尤其要强调预算管理,以预算管理为主导,引导其他管理。但是当前高校的预算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预算一般是年末做下一年的预算,但是每逢新学期开学,颁布一些新的招生政策,各个学校此时重新调整招生人数,这些变化就是前期预算中未进行考虑的,如此容易造成收支预算难以真正明确。同时,招生人数增多,学校规模扩大,大部分项目超出预算之外,预算管理不能有效发挥预算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教育新政策的不断出行,各学校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这些客观情况,直接导致上年的预算不能真正预测下年的变化情况,不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出现年年赤字。还有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小的学校,未真正实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编制空虚。通常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其中民办高校预算管理较好,而公办高校预算管理明显较差,监督管理方面更是存在较大问题,预算编制形同虚设。
国内高校高校预算编制上同样存在问题,预算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导致了预算的真实性堪忧,这也致使了预算编制形同虚设,缺乏实效。在社会不断改革发展进步的同时,高校预算编制情况固然有所改善,仍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和漏洞。一些部门预算中支出不断在增加,不利于管理和控制;科研部门,资金短缺紧张,资金紧张居多,造成每年学校出现赤字,下一步的预算只能增加,这就增加了预算工作的难度。年年的赤字预算,一直影响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良好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因为年年赤字,部分单位上报预算经费时,会夸大数量,不能反映高校实际的资金情况,也失去了预算的意义。部分高校在监督制度上存在严重缺陷,没有统一、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失去效用,针对数额较大的款项也缺乏管理实效。不仅如此,在预算下达之后,对其执行情况与进度的考察也处在马虎了事的层次上,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效用与意义何在?
4.筹资管理问题
在高等院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过程中,其间所运用的沟通、协调外部经费渠道、内部组织关系的能力则是筹资协调能力。在现今形势下,诸多高校均面临教育经费不足的严峻问题,更是高校发展的重大阻碍和压力。然而,在此严峻形势下,不少高校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筹资机制以及筹资途径。我国高校由于受到运行体制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在财务运作方式上的改革力度仍然有所欠缺、在观念上消费型占主导地位;在财政管理模式上,高校财政管理工作仍然相当被动,缺乏积极性。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经费筹措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筹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迫在眉睫所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由于高校经费的多渠道筹措,资金项目繁复较多,各企业、产业并存,这就容易导致财务管理上的紊乱。尤其是在这样高校贷款额外有较大增加趋势的今天,贷款方面的管理仍然是较为薄弱的,盲目贷款行为时有存在,这都成为了年度经费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也是财务部门管理缺失的体现。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扔深以堪忧,其不容乐观的现况以及各种不确定性,都将有可能导致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各种阻碍,继而蒙受不必要的经营损失,导致高校社会职能不能完全正常发挥,影响教育事业,这显然是不利的。应对这种情况,如何改善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完善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对高校资金合理安排使用,在辨别清晰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同时,保证其运行结构的最佳状态。在分清主次矛盾的基础上,如何保证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这是高校财务部门所应当研究的方向所在。[2]
(一)转变观念、准确定位
在过往较长的一段时间,无论是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还是高等院校自身都未能对高校财务管理予以充分的重视,更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这致使财务管理部门长期以来的从属地位,服务部门、后期部门,保障部门成为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定位,这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在全新形势下,要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得以其职能的有效发挥,首先则应当转变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后勤工作”的旧有观念,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力度和意识,将其与教学教研工作放到同等地位,这也是高校得以正常发展运行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转变旧有观念,树立财务管理的新观念主要包括了:竞争观念、财务公关意识、积极参与决策过程并树立决策观念、经济效益观念和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观念五个方面。竞争是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因素,这让财务管理工作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机会,与之相应的是也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当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除此之外,财务人员绝非仅仅是关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等简单的算死账工作,还应当多方交流沟通,尤其应当强化与银行、财政、税务及其上级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对内则应当加强与内部审计、相关处室等部门以及校领导之前的沟通,以便工作中得到更多的理解配合,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模式下,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方向,资金的使用用途明确,不允许挪用。因此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从资金来源、占用、结存的时点上对资金运动加以记录,反映资金的流动状况,还谈不上对决策过程的参与。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高校自筹资金比重的增加和资金使用自主权的扩大,学校要科学地进行财务相关决策,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金,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树立决策观念,提供主动性的服务。财务管理者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效益观念,在筹资、投资及资金的运营上都要讲究“投入产出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源与节流并重,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效益最大化。[3]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己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产业,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终将被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所认识。高校理财活动必须讲求资金的时间价值,认真评估各种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的发生,以求合理增强学校财力。“时间就是金钱”,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的时点其价值量是不
同的,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时间价值。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充分、最优化的利用,并使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建立在全面、客观、可比的基础上,财务主管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4]
(二)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为更好地规范财务管理,高校应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责任体制,并辅之于一定的奖惩措施,这样有助于明确各部门及各级领导、财务人员的责任,加大对其权利的制约,进而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工作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保证其对有限资金的运用能够做出科学的决策,保证财务审批工作的合理化。为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管理,必须要有财务预算管理方式的创新,考虑建立起以绩效预算为核心的高校预算管理机制。绩效就是按照投入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原理,对高校财务运行的效能、效率、效益、成绩等多种产出形式进行综合性分析。预算管理应实现业绩目标、经费使用、业绩考核的统一。将经费拨款与绩效评价挂钩,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改变过去的预算仅是单一地对预算编制进行控制的做法,实行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与评价在内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跟踪控制。除将各预算指标下拨到各部门之外,还可适当运用一些财务指标如固定资产利用率、预算支出完成率等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践,高校可以对资金预算进行有益的改革尝试,采用“综合定额补偿、专项补助调整,效益经费和有偿基金奖励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新的高校资金预算模式。这种新的预算方法可反映出不同类别高校的特点,既保证了高校的基本费用,又重视了高校工作的复杂性及特殊需要,还能体现运用绩效指标来评估高校、激励高校自我发展与完善,增强其竞争力。该方法是美国现行的递增预算、公式预算、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等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资金预算体制的较好结合,具有明显的特色。
(三)注重学习、提高素质
高素质的人员是保证高水平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财经法纪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学习,在使其具备依法、科学、民主理财观念的同时,加深其财经责任意识,保证认识、管理、执行到位。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学习党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及有关方针政策,以保证其在具备娴熟业务能力及丰富财务知识的同时,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财务环境。同时,财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以及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5]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严峻挑战,那种零敲碎打、突发性的培训根本无法适应。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率先提出持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创新理念,即要保证教育具有连续性、全员性、适应性以及超前性。高校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会计基础知识的培训,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有发展潜力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关键在于提高综合业务知识、特殊技能,达到改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意识,以适应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
(四)提高意识、规避风险
在我国,高校财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仍有所缺乏,对高校财务管理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更没有风险意识,针对这种现况,财务部门应当在提升自身市场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风险防范体系,继而有效的规避风险,确保高效的正常发展。具体可以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财务分析、做好财务规划、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强化项目责任制、建立预警体系、增强学校综合实力等科学手段来强化风险控制工作。
(五)拓宽渠道、依法筹资
目前,各高校内部办学形式多样化和筹资形式多元化活动不断开展,高校经费多元化格局日渐形成。在各高校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的进程中,应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选择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依法筹集资本(吸引外资办学、创新对欠费处理方式、举办各类教育与培训、加强校际联系等),以减少国家负担。[6]
(六)完善预算、严格执行
预算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是学校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预算:一要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和资金来源渠道及总体发展规划来进行编制,二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三要加强预算实行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以保证财务运行的透明度,四要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以确保年度预算的均衡完成,五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戒。
(七)健全制度、提高管理
为了控制学校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都能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进行,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保证学校预定计划的顺利完成,建立健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在财务管理中,只有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才能更好地保证财务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
五、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自主办学、依法多渠道筹资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进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高校的筹资渠道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网络型的格局,其资金来源中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例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并且随着各类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高校财务管理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7]自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教育市场开放的同时也迎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挑战与机会。面临国外投资者的挑战,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办学、经营等多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不可或缺的,唯有在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方能收获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其中,高校财务管理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关乎高校的发展进步进程,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这对高校办学实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从我国现况来看,实施高校财务管理应当从办学成本出发,强化财政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