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辅导员职业教育论文 - 财政金融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校辅导员职业教育论文

时间:2017-02-25 01:50:15 来源:论文投稿

一、问题的提出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一支职业化、专家化、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既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以下简称《规定》)的重要举措。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实现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摆在各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理论分析,缺乏实证研究。本文以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为基础,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方法,从职业道德维度的相关性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为该市6所高校的全体辅导员,问卷先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试测,正式问卷采用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的方式,共发出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59份,其中公办高校3所(共76份),民办高校3所(共83份);专职辅导员150人,兼职9人;在编32人,非在编127人。调查样本面较广,座谈访谈对象包括各所高校主管学工队伍的领导和辅导员,有其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自拟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主要结合《规定》第二章关于辅导员工作的“五大要求”和“八大职责”内容,对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职责进行细化。问卷从“三观”的树立,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树立与培养,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经济、就业等状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发挥党团学、班级、思政骨干力量等外力作用的情况以及辅导员“八大职责”的具体表现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从职业理想、职业认同、职业态度、职业信心等10多个维度来分析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96.2%的辅导员认同当前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98.3%的辅导员认为自己能做到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并能兑现对学生的承诺。为更深入地分析此现状,对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加以录入、逻辑校对和统计分析,对职业理想、职业认同、职业信心及工作满意度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究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辅导员的职业理想、职业认同、职业信心及工作满意度四个维度分别进行两个变量列联表分析,得出以下的tau—y系数及其卡方检验结果:

(一)职业理想与其职业认同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从表中数据看出:当以职业理想为自变量、职业认同为因变量时,其tau—Y系数0.120,卡方检验值x为0,表明辅导员职业理想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非常显著;也表示以辅导员职业理想的高低来预测或估计其职业认同的高低,可以消减12%的误差。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目标和工作类别的向往选择,以及在事业上将达到何种成就的期盼,它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勾画J。职业认同则是指个体当前对自己职业角色以及职业相关特征的感知。职业认同既指一个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认同个体自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笔者认为,职业认同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认同,更应是组织认同和社会认同,后者尤为重要。胡锦涛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调查发现,89.9%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能实现其人生价值,72.3%的辅导员已经把该工作看作是一种可以长期甚至终身从事的工作。访谈中发现,有较强职业理想的辅导员,一般其职业认同也较高。

(二)职业认同与其职业信心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从表中数据看出:当以职业认同为自变量、职业信心为因变量时,其tau—Y系数0.077,卡方检验值x为0,表明辅导员职业认同与职业信心的相关性非常显著;也表示以辅导员职业认同的高低来预测或估计其职业信心的高低,可以消减7.7%的误差。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心表明高校教师对于这一职业的满意度及继续深入从事学术职业活动的态度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科忠诚l5j。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离职意向具有负向预测性。《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由此可见,辅导员职业信心实际上就是辅导员对这一职业的满意度及继续深入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态度取向。调查发现,71.1%认为如果辅导员与学校机关人员有相等的薪酬且能相互调动,他们会选择继续当辅导员。访谈中我们也发现,职业认同高的辅导员,往往能够成功处理压力,积极应对各种变化,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自信心强。这既表明当前辅导员职业认同较高,也体现出职业认同越高,其职业信心也就越强。

(三)职业信心与其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从表中数据看出:当以职业信心为自变量、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时,其tau-y系数0.064,卡方检验值x为0,表明辅导员职业信心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非常显著;也表示以辅导员职业信心的高低来预测或估计其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可以消减6.4%的误差。海伦•凯勒曾说过,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信心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信心既是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战胜恐慌的源泉;信心既是迎接挑战的力量,也是成就事业的保证。辅导员职业信心具体来说是指辅导员自身对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自信程度,它直接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及专业化的发展。一个缺乏自信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困难牵着走,意志不够坚定,工作效果也不如人意,其工作的满意度也就可想而知。相反,职业信心强的辅导员则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自我效能感也较高,有信心完成好各项工作,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就相应较高。调查发现,87.4%的辅导员有信心成为一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77.4%的辅导员对工作满意。访谈表明职业信心越的强辅导员,其工作的满意度会越高。

四、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辅导员的职业理想越高,其职业认同就越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越高,其职业信心就越强;辅导员的职业信心越强,其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要切实有效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就必须在教育对策上找到打开教育大门的“金钥匙”。笔者认为,职业理想、职业认同及职业信心是通往这一大门的三把“金钥匙”。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理想教育

强化职业理想教育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一把“金钥匙”。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是高度显著的。辅导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各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都十分注重考察其政治觉悟问题,但我们必须承认,辅导员也是一个普通人,对于外界的各种刺激与诱惑,他们不可能自动产生“免疫”能力。加强辅导员的职业理想教育既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以人为本”不仅是以生为本,也要以师为本,片面强调前者而忽略甚至否定后者均有违“以人为本”的初衷。以师为本就是要关怀辅导员的生存状态与终身发展,使辅导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满足其合理的需要。调查中,94.3%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辅导员工作压力很大,对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非常有必要。为此,在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给予辅导员足够的人文关怀,缓解其工作压力。

(二)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提高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这里不仅包括辅导员的自我认同,还包括组织认同和社会认同)有利于强化其职业理想教育,这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二把“金钥匙”。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职业理想越高,其职业认同越高(这里是指“自我认同”层面,77.4%辅导员对工作满意是有力的佐证)。然而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两个问题:一是问及“对当前辅导员的社会地位是否很不满意时”,67.3%表示同意。二是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进行tau—y相关测量时发现,其tau—Y系数0.050,卡方检验值x为0.003,表明辅导员职业信心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是显著的;也表示以辅导员职业认同的高低来预测或估计其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可以消减5%的误差。这表明从组织到社会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认同较低,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组织和社会的认同度,仅靠辅导员一厢情愿的自我认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会导致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下降。“辅导员工作是一种良心活”,这是访谈中发现的最大共识之一。“良心活”,这既是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核心所在,也成为了许多辅导员工作的原驱动力。不少辅导员正是凭着这股“依良心行事”的干劲,始终站在学生工作的一线上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当前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辅导员队伍中实行定期评优既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肯定,也是扩大辅导员这一职业社会影响力的有力举措。遗憾的是,这种国家级或省级的评比无论是广度还是力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中,市级和校级评比的影响力往往更直接更有效,各市、校每年都有“三育人”等评比活动,访谈中发现,真正在辅导员队伍中产生“三育人”先进个人的比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高校在评优中对专任教师有所倾斜是对科研与教学的鼓励与导向,这本无可厚非,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能在评优中适当给予辅导员队伍一定的比例,既没有与前者相矛盾也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直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有利于提高其职业的自我认同度,也有利于提高这一职业的组织认同度及社会认同度。因此,在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评优力度,切实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尤其是组织和社会的认同度,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以促进辅导员职业理想的牢固和工作满意度的提升。研究表明,教师对他们职业认同的积极自我感知能够克服他们对恶劣工作条件的不满,强烈的职业认同会阻碍教师的离职意向,即使他们工作的团体受到相当大的批判。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看,20~29岁的高校教师在职业认同的得分最低,40~49岁之问的教师得分最高。这与国外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l8J。而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从事辅导员工作2—3年的人对职业的认同度占本年龄段的65.7%,属最低比例,而从事4~6年的占81.3%,7年以上的则达到100%。表明与别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这表明我们在进行职业认同教育时必须对从事辅导员工作不同年限的人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教育才有针对性及层次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拓宽教育渠道,提升辅导员实现职业目标的信心

提高辅导员的职业信心是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三把“金钥匙”。美国黑人教育家本杰明•梅斯有旬名言:“生活的悲剧不在于没有达到目标,而在于没有想要达到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指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这既是党和国家的立场与要求,也是辅导员要奋斗的职业目标。目标明确固然是前提,但如果欠缺职业信心就等于纸上谈兵。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辅导员的职业信心越强,其工作满意度就越高,且如果以辅导员职业信心的高低来预测或估计其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可以消减6.4%的误差。这充分表明辅导员职业信心的提高对其工作满意度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又有利于推进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行及其实效性的提高。虽然根据规定,辅导员属于教师系列,但在现实评定中,74.9%的调查对象对目前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感到十分渺茫,他们在职称评定中遇到种种困难或挫折,这既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更不利于其职业技能的提升。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缺乏较强的职业技能将意味着辅导员在工作面前将束手无策,也就谈不上职业信心,更不可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对辅导员职业信心的提高有赖于职业技能的提升,我们在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中可以拓宽教育的渠道,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为切入口,提供各种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对工作满意度高的辅导员要掌握到位,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进一步强化其工作满意度,以增强其职业认同,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增强其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让真正的骨干得到应有的重视,让辅导员骨干在其队伍中发光发热,以点带面,最终促进辅导员队伍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宋美娴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后勤集团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辅导员职业教育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492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最长的英文单词

相关论文

中国铸造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18 12:04:17
相关学术期刊
《量子电子学报》 《高原医学杂志》 《华东昆虫学报》 《医学临床研究》 《实验技术与管理》 《民族教育研究》 《宁波化工》 《中国地理科学》 《广告大观》 《中国医刊》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