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而越来越高。人性化护理主要是给予有护理需求的人们的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属于创造性的整体有效护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使患者不仅能够在生理上,同时也在心理以及精神上得到满足。在如今的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更需要能够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为29.8岁,病程5d~10个月,其中有24例宫颈炎,14例月经失调,16例盆腔炎,20例子宫肌瘤,16例妊娠合并症,10例其他妇科病。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4~56岁,平均年龄31.2岁,病程4d~11个月,其中26例宫颈炎,12例月经失调,14例盆腔炎,18例子宫肌瘤,16例妊娠合并症,14例其他妇科病。对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病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人性化护理,即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而制定各不相同的护理方案,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起居方面进行护理,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不良情绪能够减轻,以此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医护人员的治疗进行配合。
对照组:本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护理,即是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护理评估,以此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进行对症护理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出现的问题给予立即的解决。
1.2.2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检测比较,焦虑:总分>14分;可能存在焦虑:7≤总分≤14分;没有焦虑:总分<7分。
1.2.3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3.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前护理质量评分为86~98,护理后为96,对照组护理前为64~86,护理后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汉米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在护理前比较,观察期护理前有90例>14分,6例7~14分,4例<7分,对照组有88例>14分,8例7~14分,4例<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汉米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在护理后比较,观察期护理前有6例>14分,24例7~14分,70例<7分,对照组有30例>14分,44例7~14分,26例<7分,评分分别为70%和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会的发展导致人性化护理的必然出现,随着人们越来越深刻对人性化的理解,使医护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层次,这就导致护理工作需人性化。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痛苦减轻并对疾病进行预防是护理工作的目的。社会的发展使患者不仅要求健康、保健,同时也希望在医院期间能够感受到一种自然、亲切、和谐的服务。人性化护理相比常规护理在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及照顾中更为注重。据有关报道,如月经不适、内分泌不调、妇科炎性反应等妇产科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疾病不仅为患者带来的是身体上的病痛,同时给患者的心理和经济造成压力和负担,对患者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中,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治疗并护理好这些疾病。在临床妇产科中,人性化护理随着多种护理模式的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主要是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这一模式的转变体现了“人性化”理念,以人为本,此护理模式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生理疾病的痛苦和需求进行注重,同时需要对患者的人格尊严需求进行满足。全方位护理评估患者,并根据对其的评估诊断结果制定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娴熟专业技能,同时要求其多方面学习知识以及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常规护理组,人性化护理组效果更佳,由此表明人性化护理的优势,为新的护理服务理念的提升计算机期刊以及护理模式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具有较高价值,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关专题:网络言论自由微博案例 泰胜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