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隐性课程对于德育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的品德培育,学校德育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即是课表上呈现的几门课程及学校、辅导员和学校组织的德育讲座、会议、社会实践活动之类;而隐性课程的内涵则很丰富:物质性环境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环境布置;制度性环境是指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方式;观念心理方面系指校风、学风、教师教育观念等。德育显性课程能系统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道德情感熏陶、道德意志的磨练及道德行为养成均有积极意义,但是德育隐性课程对于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亦不容忽视。德育隐性课程对于品德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不同于说教,大学生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不论是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还是勤奋求学的心理氛围,学生处于隐性课程的某种情境中,就会受到这种环境的压力,再加上从众心理,学生会调节自己的观念行为,以使自身更好地融入其中,并获得大家的认可。
二、教育学课程作为大学生德育隐性课程的特殊意义
教育学课程作为培养教师的必修课,对于大学生德育工作,更有其德育隐性课程的特殊意义。社会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不仅是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更有对于教师高尚品德的期许。据中国科协于2015年进行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教师以55.7%居于职业声望榜首,由此可见,公民对于教师品德有较高的期许和认可度。因此,在教育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作为德育隐性课程的作用,在对未来教师的人格养成中,用熏陶、渗透的方法促成大学生品德的提升。
三、教育学课程内容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利用
教育学课程内容中德育因素很多,但是要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需要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和熏陶。笔者在长期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结合大学生品德现状,通过深入思考,认为以下品德在教育学课程中均有结合紧密的内容载体。1.促进公平民主观念的养成在教育制度部分讲到义务教育时,强调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免费性,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达100%,2017年将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教学中有关义务教育发展成就的内容,借助权威数据,能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公平民主在教育领域的切实体现,是保障每个人公平的受教育权的具体体现。在学习近现代教育发展概况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两部分内容时,强调科技进步、国家富强带来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促使教育的民主化从观念变成实践;科技进步、国家富强提供了更多的、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使每个人享有更公平民主的受教育权。2.社会对于教师角色较高的道德期许促进大学生更高水平的道德自律在教育的基本要素这一部分,关于教师和学生的内容对于未来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观非常重要,如前所述,社会公民对于教师品德有较高的期许和认可度;国家从法律高度也规定了教师高于常人的品德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多条款有对于教师品德的明确规定:如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第十条: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取得教师资格;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其他有关教师品德法律条文不再赘述。通过此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对于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崇高品德有了深入认识,对于教师角色的品德有更高的目标,对于平时的道德行为也会逐渐有更多的自律。3.推动未来教师的品德升华——从对全体学生积极教育期望到尊重关爱所有人我们知道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专业情意即指教师应具有的教师职业情怀,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情怀的核心应该是积极的教育期望,即认为学生是可造之材,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闪光点的,这样才会有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宽容、鼓励,也会使学生自信自强,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化,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同时,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师生关系会更加亲密,“亲其师,信其道”,亲密的师生情感会大大提升教学和管理的效率,因为情感对人的行为有动机作用,学生对老师的积极情感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易配合接受教师的管理;对学生爱和尊重情感也会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充满感情,甚至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充满关怀的温度。在学习上述内容时,除了从理论上论证积极教育期望的重要意义,笔者还列举了马卡连柯的故事——马卡连柯尊重信任失足青少年,并因此受到良好教育效果——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爱和尊重他人的教育效果,进而又列举了尊重鼓励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认可尊重鼓励应该是对待他人的基本态度。4.处处渗透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内容,这也是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以贯之的教育活动,那么教育学课程中怎样结合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呢?其实,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无不是国家富强的必然结果: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5%,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而我们知道,1949年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通过数据的对比,让大学生看到建国六十多年教育发展的辉煌成果。其他如:建国后教育规模的增长,教育技术手段的逐步现代化等等,无不是伴随国家强盛而发生的变化。教育学课程作为德育隐性课程的方面还有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如课堂评价鼓励为主,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大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政府门户网站,2005年05月25日.
[2]张乐天主编,《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评估:六方面成就显著.中国新闻网,2015年12月10日.
作者:侯淑慧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