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共7篇) -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共7篇)

时间:2017-02-24 18:52:55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不同,语文方面的教学,在主观上比较突出,学生的理解方式以及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本文建议,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语文习惯。当学生产生偏激、极端的情绪时,可以通过自己习惯的方式抒发出来,例如写日记,或者是去一个较为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出来,再或是去公园、广场等地,感受祥和的气息,通过这些方式来平复躁动的内心。良好的语文习惯,还可以改善学生的粗言秽语,当学生到达一定的人生阶段时,就会自发的感觉到,语言是一种艺术,也代表着个人的素质,粗言秽语是得不到大家欢迎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习惯时,必须持之以恒,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敦促和教导。

2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学生时代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运用,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例如说话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描述的能力等等。语文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有些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在几种语文知识上徘徊。素质教育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所有的语文知识,但是要懂得各种知识的表达含义。例如汉语知识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桥梁;文学知识代表着每一代人的思想和感悟,是对时代的描述;文化知识是各个地区发展的积累成果,不同的文化代表着不同的态度和向往等等。这些知识都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主观素质,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这些知识具有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提升,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不断深入,帮助学生看清表面下的一些东西,不要被表面的“精彩”所迷惑,要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避免在人生发展的路途上,受到负面思维的侵蚀。

3总结

本文对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已经是当下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仍然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从主观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仍显单一,教师和学生要不断的探索更好的方式,通过良性循环,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一个更大的提升。

作者:杨锦芳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第二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一、开放课堂,学生自主展示与表达

开放课堂,摆脱以往的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墨守成规模式,给学生们自主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平台。比如在《群鸟学艺》一文中,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呢?让学生说出内心所想。也可以提出诸如“同学们有什么想要跟我们的好朋友鸟儿们说的吗?”带动学生们自主思考,给他们表达内心所想的机会。此外,也可以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给学生们一个“交流的课堂”。讨论后自主发言,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以及思考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之更好的融入课堂学习之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也可以很好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吸收同伴之间好的思想与想法。

二、适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人类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学生们都渴望被自己的老师认可和赞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学生们也不能缺少夸奖与赞扬。清代学者颜元曾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赞扬是廉价的,但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与源泉。课堂上可以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表扬,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你很聪明,努力点会有很大的进步的,加油”等等。此外,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加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亲和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对老师原本的惧怕感,从而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让那些原本有疑问但是因惧怕老师未敢于开口发问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时代呼吁创新,呼吁创新性教学与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开拓其视野,开阔其思维,使其能更好地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学习,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们大胆想,大胆问,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语文课堂中有很多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课文,比如《司马光》重在培养学生发展逆向思维,只要老师好好引导,学生逆向性思维即可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还有《称象》一文中的求异思维、《田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促使其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前文所提到的图片导入即可使学生很好的展开想象的空间,加强学生的联想。当然,老师自身各方面的素养也应该提高,讲课力求清晰明白,不能让学生听后有似是而非的感觉。语言简洁明了,不能给学生“此老师罗里吧嗦”的印象,如此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不利于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讲课方式应优美自然,使学生体会到课堂的美好,从而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提高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作者:康昭春

第三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一、开放课堂,学生自主展示与表达

开放课堂,摆脱以往的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墨守成规模式,给学生们自主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平台。比如在《群鸟学艺》一文中,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呢?让学生说出内心所想。也可以提出诸如“同学们有什么想要跟我们的好朋友鸟儿们说的吗?”带动学生们自主思考,给他们表达内心所想的机会。此外,也可以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给学生们一个“交流的课堂”。讨论后自主发言,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以及思考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之更好的融入课堂学习之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也可以很好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吸收同伴之间好的思想与想法。

二、适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人类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学生们都渴望被自己的老师认可和赞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学生们也不能缺少夸奖与赞扬。清代学者颜元曾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赞扬是廉价的,但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与源泉。课堂上可以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表扬,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你很聪明,努力点会有很大的进步的,加油”等等。此外,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加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亲和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对老师原本的惧怕感,从而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让那些原本有疑问但是因惧怕老师未敢于开口发问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时代呼吁创新,呼吁创新性教学与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开拓其视野,开阔其思维,使其能更好地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要求上进,主动学习,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们大胆想,大胆问,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语文课堂中有很多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课文,比如《司马光》重在培养学生发展逆向思维,只要老师好好引导,学生逆向性思维即可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还有《称象》一文中的求异思维、《田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促使其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前文所提到的图片导入即可使学生很好的展开想象的空间,加强学生的联想。当然,老师自身各方面的素养也应该提高,讲课力求清晰明白,不能让学生听后有似是而非的感觉。语言简洁明了,不能给学生“此老师罗里吧嗦”的印象,如此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不利于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讲课方式应优美自然,使学生体会到课堂的美好,从而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提高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作者:康昭春

第四篇:综合实践中融入语文素质教育

一.生活实践中奠定素质教育基础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综合实践训练中,也必然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开展相关的训练。无数个体组成了社会结构,而个人也只有融入到社会的运转模式中才能获得成长。在现代化教学观念中,对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较为注重,相关的综合实践环节和内容也往往是通过生活实践来进行的。因而,通过综合实践能够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能力,也能够提供给语文课堂教学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文阅读中,课文中描写的四季变化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和感悟才能真正将文本还原,获得身心方面的成长。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训练时,也应该注重提供给学生感受外物以及心灵成长的机会。

二.发展个性化学习方式

因材施教不仅是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也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教育观念。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角度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统一的、程式化的思考方式以及解答习惯,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限制,甚至抹杀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发展。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应该提供给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选择机会,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从语文素质教育中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发展个性化学习方式,就是在进行学生综合实践训练中,不去只强调一种类型的训练方式,而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的思考和挑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收获到不同的情感体验,也能够积累适合自身的生活感受经验,从而奠定身心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建立规范健康的学习氛围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各方面的思维以及能力还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因而,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建立规范健康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学生十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以及观念,但在综合实践中如果过多地渲染这方面,容易造成学生的兴趣过广、精神不集中的状况,十分不利于学生进入专注的学习过程和模式。这种规范健康学习范围的营造,是多方面的也是多角度的,从校园环境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都应该进行改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也懂得维护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够在综合实践中去获得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新型教学观念带来了创新的教学方式,也丰富了教学模式,提供给了学生多维化的成长方式,综合实践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通过在生活实践中奠定教育基础、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以及建立规范健康的学习氛围,能够带来综合实践内容的丰富,也能够最终带来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提升。

作者:刘书良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能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由,自制力比较低,而且天性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了新奇,课堂中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其注意力,一定要避免因为课堂教学枯燥而致使小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语文教师要积累和运用授课技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注重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且在学习中享受乐趣。这样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长期养成的一种自觉、自动学习的行为倾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1.要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课的习惯。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在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好的课堂环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学生通过做笔记可以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锻炼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坚持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以便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3.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敢于而且善于大胆提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质疑的习惯。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锻炼程度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课内学法,拓展课外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要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课前预习、阅读指导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指导使其逐渐会运用这些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听、去说、去写、去想,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提倡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并重的教育理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要重视课外活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通过丰富的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比赛、讲演比赛、辩论比赛、创办墙报板报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可以亲身示范,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外活动和有效开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技能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罗天群单位:贵州省织金县后寨乡马家田小学

第六篇:语文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情感教育

语文课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学科,有利于医学生求知增智和人格的形成发展,在对医学生教育中需要不断的充实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崇高情操,语文课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它赋予了学生丰厚的汉语文学知识和技能。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灌注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和历史积淀,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优秀文章一直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主基调。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和文章中的爱憎忧惧等情感去激起学生的情感。既让医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又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思想观,增强他们的情感感受。可以说,语文课是一部生动的情感教育“活”的教材。

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人文性和可操作性,也更具实效性。语文学科与生俱来的思想性,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创设符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环境,从而对医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使用优秀的课文范例打开医学生的心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紧迫性,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综上所述,语文课在医学教学课程改革中应该予以重视,充分发挥语文课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从而发挥出“大语文”教育的独特优势,从而培养越来越多全面发展的人文素质较高的医学人才。

作者:王晓

第七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利用情感有效开展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利用情感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体验,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压抑感,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态地投入到学习中。语文教学需要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更需要利用情感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的限制,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利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教师的情感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用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就可以给学生传递出乐观的、轻松的学习态度,就可使学生轻松地参与学习。但是如果教师用浮躁、愤怒等消极的态度给学生讲课的话,那么学生就会有消极的情感体验,会加大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情绪紧张,压力加大。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不可能有好的学习体验,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运用,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情感沟通,我们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使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设置恰当的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已经不是简单地讲解知识,比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选择更适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素质可以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安排,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放松心态,轻松地参与学习,并能在与同学、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放手任学生随意活动,而是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如发现学生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我们就要及时引导其参与学习;如发现学生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就要及时走上前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其突破难点;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同一问题有疑惑时,就要把这一问题拿出来,在全班学生面前统一讲解。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很熟悉。再好的教学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会高,更不用谈素质教育了。因此,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要让我们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兴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初中生都有好奇、好玩的心态,在这个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难事。我们教师要努力钻研教学内容,并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感兴趣的人和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以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为载体开展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兴趣高昂地参与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减低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的,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会显得最活跃。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感情的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形成良好的、民主的、自由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学生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达到在快乐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

四、注重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我们应该增加知识的宽度与广度,不断开发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联系,并要能够与相关学生开展综合教学。这样开展综合教学可以发挥其他学科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气氛,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果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哀愁与深沉的,此时放低缓的音乐辅助学习,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对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渲染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总之,把各学科的知识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虽然我们现行的还是高考制度,但这不能成为我们逃避素质教育的借口。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素质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素质教育,可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当然,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还会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形成一种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我们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希望我们能够改变教育观念,不断研究深化素质教育。

作者:刘勇涛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共7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363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设计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临床检验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科技奖励》 《安徽工学院学报》 《青岛画报》 《污染防治技术》 《科学家》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中国研究》 《飞行力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