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前关注,设计合理,是做好课堂有效提问的前提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发现千千问,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备课的时候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章节的逻辑、难点、要点及易错点,能判断学生会在那个地方出现问题;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要有代表性、突出重难点,使学生触类旁通。通常情况下,提问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需要而定,灵活处理。
(一)注意提问位置
提问应该在课程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设置,尽可能覆盖核心内容。学生在初学时,常常觉得很简单,不难理解,其实似解非解,没有完全理解,更谈不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了。所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在此设疑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反复揣摩,以达到正确的理解。另外,学生对于难点知识总是不易理解、易混淆,在难点处设置问题可以有效分解问题的难度,确定思考的方向,从而排疑解难,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注意提问技巧性
注意技巧,提问设置应该符合认知规律,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特殊到一般。例如:我在讲到“认识静电”这一内容时,问题设置可以这样展开:什么是静电→静电有什么现象→静电的一般规律是什么→静电有什么样的应用总之,提问的顺序应该合理安排,要根据问题内部的逻辑顺序关系将不同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以及物理课堂教学的规律,根据问题编排组织结构的特点,使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符合教学目的。
(三)注意提问趣味性
问题的设置还要符合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动量”和“冲量”时,我这样提问:足球场上,面对迎面飞来的足球,我们的反应是什么?如果是迎面以相同速度飞来的铅球呢?我们是否还会有相同的反应?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开始议论,发笑,最后得出虽然速度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物体对外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这样,通过幽默的提问,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更愿意投入到提问中来,更乐于参与这样的课堂活动。
(四)注意提问层次性
提问要关注到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为教师,要有不同的提问深度,努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动力,学有所得,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即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角色意识,培养思维能力,达到个体发展,整体优化。
二、易于理解,效果反馈,是课堂提问实施的关键
“倾听问题──理解问题──构思组织──口头表达──再思考并修正”,这是学生对提问的反馈过程,其中关键是理解问题及思考修正。
(一)易于理解,体现提问水平
课堂时间紧张,提问要让学生易于理解,对教师要求比较高。一方面应该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问题必须是清楚的、详细而精确的表述,组成应该是简明的、合理的结构,难度与坡度要合理,提问不能停留在重复、重述、更正层次,要追问、延伸以及层次的扩展,要多点启发性提问。
(二)合理安排提问时间,减少提问次数
一个好的回答并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每个层次的学生对这一个问题的反馈,正确的反馈,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效果。1912年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指出:教师大约每天提问395个问题,每分钟约问2-4个问题,教师的发问时间占80%的教学时间。提问次数太多了,留给学生思考回答跟反思的时间就太少了,应该适当安排提问次数。
(三)注重回答反馈,关注学生思考过程
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留意学生的回答,认真处理,重点关注其思维过程。回答在某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学生的思考误区,只有教师关注了,才不会经常发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什么原因啊”之类的疑问。然后归纳回答要点,有条件情况下让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对共通问题要矫正其认识缺陷,对所答的内容加以评论,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加以示范,对回答中的错误倾向、模糊认识,要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矫正和扩展。
三、课后反思,持续改进,是迅速提高提问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课堂提问进行反思评价,能够迅速提高提问水平,根据评价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检验教师所预设的课堂提问(包括问题、教师提问行为等)的合理性、有效性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课后反思,全面把握
课后可围绕如下四方面去反思:第一,这节课哪些提问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精神和课题理念;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第二,学生对提问的应答,哪些达到了课前预期效果,哪些没有;基于课堂中不符合你预期的回答,是如何处理的?处理的方法有效吗?第三,在课堂提问中,是否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对于尚未掌握或者掌握不好的,要如何继续。第四,若再次开展本课教学,对于问题的设置与课堂提问行为,将做哪些方面的改进等。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全面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全面把握接下来备课设计问题的关键。
(二)持续学习,不断进步
想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现状,就要尽可能在一节短短的物理课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精心设计不同水平的形式多样的提问,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去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努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
作者:黎丽清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