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管理下的经济效益论文 - 经济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生产管理下的经济效益论文

时间:2017-02-24 07:34:33 来源:论文投稿

一、全方位优化,提高装置核心竞争力

1.优化原料结构

烯烃部通过加快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SPYRO软件对各种原料进行测算,建立SPYRO软件计算台账,对每种裂解原料进行模拟测算,及时跟踪不同原油品种对裂解原料的变化情况,用以指导生产。近两年,随着炼油改造工程的竣工开车,乙烯装置裂解原料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中NAP在原料的占比由2011年的60%-70%逐步降低至20%-30%,轻烃资源占比则由15%提升至40%,原料轻质化情况比较明显。而2号乙烯装置裂解炉以及急冷区域原设计均以NAP以及HVGO等为主要原料,原料轻质化后,装置工况出现了较大改变,明显影响乙、丙烯的产量。为解决这一问题,烯烃部组织各类技术攻关,积极应对原料轻质化带来的影响。一是通过增设汽油补充管线解决原料轻质化后裂解汽油减少,急冷油塔操作不稳定的问题。二是优化裂解炉运行,制订适合原料分配的裂解炉运行周期表,避免了以往由于各类原料无法平衡导致裂解炉频繁切料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裂解炉的运行效率。三是组织优化操作试验,测试系统能够承受气相原料的最大量。

2.优化公用工程

水、电、蒸汽等动力成本约占乙烯装置总成本的10%,其中,超高压蒸汽成本又占动力成本的77%,所以降低超高压蒸汽成本是降低动力成本最有效办法。烯烃部有2台160吨/时的燃油锅炉,发汽成本居高不下,2012年超高压蒸汽平均成本远高于国内同类装置。烯烃部通过内部蒸汽管网优化,减少超高压蒸汽消耗,最终有效降低了锅炉负荷。首先,对蒸汽管网系统进行科学管理,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发了一套蒸汽管网实时监控和用能优化软件,通过软件对区域蒸汽平衡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实现及时优化。其次,对裂解炉超高压蒸汽放空阀等各种蒸汽放空阀内漏情况定期排查,发现内漏及时检修。第三,强化了疏水器和凝液系统管理,确保设备完好率。第四,将新老区HS、MS原本各自独立的管网打通,SS→HS、HS→MS、MS→LS各保留一台减温减压器投用,其余停用以减少有效功损失。优化后,开工锅炉负荷由原来的220吨/时降至目前的170吨/时,有效降低了蒸汽成本。

3.优化生产运行

围绕生产运行方式优化、资源综合利用等环节开展降本增效工作,积极投用APC控制,不断优化反应器、精馏塔等系统的精细化操作,减少副反应的产生。据测算,2号乙烯装置新老区裂解炉采用APC控制后,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烯烃部改变以往装置检修求“快”的观念,树立开停车“零排放”理念,以节约、环保为原则,不断优化开、停车物料回收方案,尽可能回收物料。在汽油加氢检修停车倒液时,改变以往废液装桶形式,采取接临时管线回收至FA-2148,真正做到“零排放”停车,单次停车回收裂解汽油30吨。2014年3月,丁二烯老区检修,对FA126进行了填料更换,更换后压缩机密封气回收量比原来增加了33%,每月可多增经济效益12万元。通过延长制水周期,减少再生废水,脱盐系列制水周期由2500吨/周期提高到2800吨/周期。同时,进一步做好平稳率的考核,及时消除影响装置运行稳定的因素,提高装置的运行平稳率。在公司下达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基础上,挖掘潜力,自我加压,挑战先进水平,创造更好的成绩。

4.加热炉炉效管理

烯烃部热负荷10兆瓦以上的裂解炉总数达14台。为解决裂解炉整体热效率偏低、燃料消耗偏高的问题,烯烃部成立了以工艺、设备、仪表等专业组成的攻关小组,开展以提高热效率为目的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加强对裂解炉特护工作的考核管理,对裂解炉存在的各类遗留问题逐项攻关解决,使烯烃部加热炉加权平均热效率逐年递增。2014年,烯烃部加热炉加权平均热效率93.29%,比2013年平均提高0.18%,其中裂解炉热效率为93.49%,比2013年提高0.28%。在公司的加热炉季度达标竞赛中,取得三面红旗、一颗红星的好成绩。

二、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装置运行效率

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是大型企业控制成本的必然选择。烯烃部积极运用新技术,推进裂解炉改造,投用先进控制(APC),抓好蒸汽系统和冷保温的改造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裂解炉节能改造

烯烃部2号乙烯共有14台裂解炉,其中7台SRT-Ⅲ炉。由于近20年来裂解炉技术的突飞猛进,SRT-Ⅲ炉已逐渐成为淘汰炉型。2007年,公司聘请惠生公司对7台SRT裂解炉进行节能改造,将其中4台改为GK-Ⅵ型炉,剩余3台炉子改造了对流段。改造后,蒸汽过热炉实现永久停役,节油1.5万吨/年,炉子热效率提高2%,双烯收率优于原裂解炉。2002年建成投产的4台SL-Ⅱ新区裂解炉,为Lummus和Sinopec合作技术,存在着能力不足、运行周期短、热效率低等问题,开车以来一直没有达到设计要求。2012年聘请SEI对样板炉进行改造,采用中石化自有技术,选用CBL-Ⅲ炉管构型,在对流段增加部分管排,将风机改为永磁调速;更换底部烧嘴,更新辐射段的耐火材料,改善供热。改造后,排烟温度和炉壁温度有效降低,NAP工况热效率达到95%以上,燃料气节省3%,超高压蒸汽发汽量增加5吨/时,达到了预期目的。

2.应用APC技术

APC即计算机先进控制,能有效挖掘现有DCS功能,减少人工误操作,实现平稳卡边操作。近年来,2号乙烯装置裂解炉及乙烯、丙烯精馏塔、碳二反应器、炉群负荷优化等一批APC项目先后实施。

3.蒸汽系统改造

2号乙烯装置新区分离采用SW工艺,稀释蒸汽过热方式、工艺水汽提方式等存在缺陷。开车以来,存在系统频繁堵塞、含油污水排放量大、中压蒸汽消耗大等问题。2012年装置新区大修期间,对该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DA-2160增加塔釜再沸器和FA-2170增加DS过热器。改造后,DS系统排污量减少10吨/时,MS消耗减少10吨/时。

4.冷保温改造

随着装置运行周期延长,保冷材料的保冷效果明显下降,冷区设备、管道及阀门结冰、结霜和滴水现象随处可见,保冷层下的管道腐蚀加剧,安全隐患增多,且装置冷损偏大。针对上述情况,在石油大学测温与冷损评估的基础上,2号乙烯装置利用大修机会,先后对老区和新区冷保温进行了更新改造,全部更新为泡沫玻璃材料,共计约6000立方米。老区两制冷机组吨乙烯SS消耗减少0.21吨、HS消耗减少0.15吨,年经济效益2000万元。新区两制冷机组吨乙烯HS消耗分别减少0.21和0.17吨,增加年经济效益1200万元。

三、推行精细管理,使经营活动更具成效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烯烃部成立以来,始终将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抓大不放小,深入挖掘行业先进水平背后的精细管理内涵。

1.开展经济活动分析

烯烃部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开展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对正确认识生产经营现状,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装置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烯烃部坚持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经济活动分析力求实效,从公司总体利益出发,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加强计划性、预见性的管理,将成本控制量化、细化,制订合理、有效的措施。同时,认真总结研究工作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并进行推广,不断提高分析能力。例如,加氢碳五是2号乙烯装置的裂解原料之一,其双烯收率在液相原料中较高,有利于提高双烯收率。对高附收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等完成难度大的节能降耗技经指标,烯烃部展开重点监控,从原始数据采集、生产运行、计量统计、现场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把关,在保证这些项目达标率的同时,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

2.重视变更管理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人员、设备、方式和原料的变更始终存在并不可避免,对变更管理认识不足,形成管理盲区,是引发事故、造成非计划停车的重要原因。2014年,烯烃部着手制订了《变更管理制度》,通过变更手续的办理,使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了解自身职责、变更内容、操作要求等,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变更管理制度》实施前已完成的技措技改项目进行梳理,逐项进行风险评估,从源头上消除隐患。烯烃部还高度重视日常作业环节的风险评估,每项作业开始前,都要检查人员是否到位、方案是否正确等,杜绝因误操作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3.开展班组成本核算专项劳动竞赛

班组成本核算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实施此项竞赛需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各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为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支撑。近年来,烯烃部以班组成本核算试运行专项劳动竞赛的形式积极开展成本核算进班组模拟运转工作。班组成本核算系统将各装置抽象的收率、成本、能耗等指标转化为可控且操作性强的工艺操作指标,班组成本核算系统中列有火炬气排放量、装置平稳率、收率等模块,通过竞赛将各类指标分解到各班组,实行一月一评比制度,每月末可通过班组核算平台的综合考核模块直接反映各班组月度得奖情况。

四、通过全员管理,消除装置隐患

烯烃部大力推进全员设备管理、全员安全管理,作为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全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参与管理意识,提高全员管理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配合与协调,发掘全员的能力,形成浓厚的企业管理文化氛围。

1.推进全员管理

在现场管理方面,烯烃部更加注重全员参与,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重点做好装置现场日常HSE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装置消缺检修、裂解炉炉管更换等工程项目作业现场的HSE监督,狠抓现场HSE管理,组织员工开展“隐患大家找”、“比学赶帮超”工作。

2.开展区域承包

近几年,通过开展“一月一区”集中整治和“区域承包”常查常改,施工现场违章和生产现场“低老坏”现象明显减少。2010年开始,烯烃部针对装置现场环境问题较突出的情况,首先组织开展“一月一区”集中整治,将各装置现场分成12块区域,规定每月集中整治一块区域;各专业条线按设备完好标准组织现场检查,对现场工具、皮管、助剂桶等进行可视化、定置化管理,对现场环境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对压力表等按月进行校验,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间。2011年,在“一月一区”集中整治的基础上,烯烃部又进一步推出了“区域承包”常查常改,要求各联合装置从主任、书记到各级管理干部,每人承包一块区域,定期组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检查等。烯烃部每月组织检查、评比,并对检查整改情况进行考核。通过“一月一区”集中整治和“区域承包”常查常改制度的推出,改善了各装置现场环境。

3.加强预防性检查

设备完好是生产装置稳定运行的基础。多年来,烯烃部推行转动设备PMS三方巡检和仪表专业的联合巡检,提高巡检质量,及时发现、消除设备隐患。开展仪表、调节阀、塔罐、不锈钢螺栓、细小部位的预防性检查,对检查内容及深度上进一步细化,做到每周检查、全年覆盖,提高设备可靠性。

五、提高执行力,将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烯烃部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员工法治意识,提高员工执行力,促进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1.通过制度化建设规范管理

烯烃部成立伊始,即着手细化、修正和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目标的推进。按照规范管理程序、压缩管理层级、突出管理专业性的原则,烯烃部抓好各项规章制度、考核细则的制订和完善,使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有规可依。推进管理制度考核,通过组织员工对制度的学习、理解,使员工在出现违纪违规情况时,清楚将受到哪个条款的考核,使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可考核性,使制度的执行过程更加透明和令人信服。

2.通过督查督办提高执行力

有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更要抓好制度的执行。烯烃部通过建立督查督办制度,对专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烯烃部以督查督办为载体,在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管理,明确所有问题都要有责任人、具体任务、完成时间等,要求责任部门每周反馈的督查督办内容真实、全面、准确,真正做到事事有跟踪、件件有落实,所有的问题都有结果,问题要跟踪到底,直到解决为止,决不能出现责任不清、不了了之的现象。

3.通过严格考核提高认识

烯烃部始终将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各级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对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加强目标管理和考核为重点,建立了更符合烯烃部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可考核性、更规范的以绩效目标为核心的部门绩效考核办法。2014年,烯烃部共计对252项工作内容进行了考核评估,有效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升。烯烃部还对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进一步细化,如适当提高工艺参数的考核比例,进一步严肃工艺纪律的执行。要求考核部门和被考核部门跟踪前一个月发生的每一件事,强化“双向考核”,细分管理处室与联合装置之间的考核关系;联合装置每月对管理处室也提出具体考核意见,对事不对人,不怕得罪人,不怕暴露问题,目的是提高认识,理顺管理程序,提高考核的公平性、科学性。

六、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石化企业生产安稳长满优运行的基本保证。烯烃部将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1.明星员工评选制度化

烯烃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明星员工评选工作机制,完善细化评选标准,明确培育目标,严格考核管理,把重点放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使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

在培训过程中,烯烃部认真把握公司中心工作的要求,学习先进,寻找差距,在保持已有良好做法的基础上,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把重点放在提升员工保持生产装置安稳长运行的技能水平,以及班组成本企业经济期刊管理上,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丰富培训内容,做到“需、练、赛”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员工的实操技能。

3.教育培训形式多样

烯烃部通过自主培训、外送培训、网上练兵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逐步形成“八大培训、四个结合”的模式。2号乙烯联合装置的“学友会”自主学习方式崭露头角。班组长联谊会使班组长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同时,重点加强对新进厂大学生的培养,让他们在生产一线、关键岗位锻炼,快速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

单位:烯烃部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生产管理下的经济效益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158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气象科技进展 北京人防易地建设费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 《当代陕西》 《中华移植杂志》 《心理技术与应用》 《出版经济》 《地质科学》 《航空兵器》 《中国编辑》 《金融教学与研究》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