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措施 -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措施

时间:2017-02-24 07:23:48 来源:论文投稿

一、桥梁养护管理基本任务

桥梁建成后要经常保持桥梁及附件的均衡完好,保证车辆能按规定的速度安全、不间断的通行,要有计划地改善桥梁状态,提高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桥梁建设的使用效能,适应公路运输发展需要,并最大限度的延长桥梁各部分的使用寿命。

二、桥梁养护管理的基本内容

1.桥梁检查

桥梁检查是桥梁维修、大修的基础,桥梁维修或大修要以桥梁检查结果为依据。桥梁检查工作能及时发现桥梁病害分析原因,据此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使桥梁达到安全正常使用的标准。

2.桥梁维修

桥梁维修是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使桥梁达标的重要手段,应按照“预防为主,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可分为经常性保养和综合性维修两方面。经常性保养主要包括桥梁清洁、日常紧栓、桥梁建筑物粉刷等。综合性维修主要包括桥面、桥基等损伤的修理、补缝;伸缩缝的清理;局部小件的更换,局部桥面、支座、泄水槽和伸缩缝等病害的整治,桥梁的防洪、防冰、防寒等预防性维修。

3.桥梁大修

桥梁大修应根据桥梁技术状态和运输需要进行,主要包括重大病害整治和危、旧桥改造两方面。重大病害整治及设备改善要有计划、周期性的进行。凡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桥梁技术评定标准中四类危桥状态的桥梁均系危桥,需要尽快实施改造。

三、桥梁养护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

养护管理部门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配全专职的桥梁养护工程师、桥涵检测人员、维护维修人员,制定奖惩机制。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桥涵的养护、维修和改建等工作的总设计;检测人员对桥梁状态监测,出具检测报告,定级桥涵损害度;维修人员根据维修方案进行日常或重大病害维修。这样就能从根本改变重建轻养的现状,做到分工明确,责权清晰,奖惩公证、桥涵质量有保障。

2.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健全机制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必须严格的按照机制运行。在桥梁养护管理中应当建立健全巡查机制、检查机制、分类定级机制、治超机制以及维护维修机制等。

3.健全桥梁管养档案,应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CBMS)

为便于管理,要掌握管养路段所有桥梁的基本资料及养护情况,建立桥梁登记簿、收集建造、改造及维修等工程的原始记录及影像资料,及时记录自然、人为、意外和超重等造成的损伤情况,连同桥梁巡检记录、施工检查验收记录及有关照片、影像资料等按照桥梁名称、管养年度分类归档,建立专门的桥梁卷宗。

4.加强培训,提高养护人员专业素质

养护人员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桥梁质量是否达标,交通是否安全。桥梁建养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工程师、设计员,更需要高素质的养护人员,但当前养护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真正专业养护,因此必须加强养护队伍培训,逐步培养骨干,成立专业养护队。

四、桥梁养护管理方法

1.桥梁巡查

养护巡查是养护队的基本职责,坚持日常养护巡查制度,对桥梁进行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专业检查,做好巡查记录。工经常性检查以目测为主,配合简单工具,至少每季度一次,及时了解桥面设施、上部、下部构造及其附属设施的技术状况,及时了解桥梁各构件的使用状况;定期检查按桥梁分类进行:一、二类桥梁1~3年内至少检查一次,三类桥梁3~6个月检查一次,四类桥梁3个月检查一次。对于下级报告的新增三类以上桥梁立即安排检查。检查应拍摄总体照片,填写“桥梁定期检查数据表”,并提交检查报告。专业检查:凡遭受意外损害、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损坏程度以及决定改造之前均需进行专业检查。

2.分类定级

根据检查结果对桥梁进行分类评价,根据桥梁损坏程度、及对桥梁功能的影响程度、损坏发展变化情况三方面,以累加评分方法分为五类:一类桥梁需进行正常保养;二类桥梁需进行小修;三类桥梁需进行中修或加固,酌情进行交通管制;四类桥梁需进行大修或改造,及时进行交通管制;五类桥梁需改建或重建,及时封闭交通。

3.治理超载超限

现有公路桥梁只能满足具有相应轴载质量车辆通行,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将导致公路桥梁早期破坏,缩短使用寿命,增加大量改建、补职称论文强和维修养护费用,因应遏止超载车辆上路下桥,使桥梁在正常交通量及荷载标准下使用,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养护也是建设,应改变重建轻养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善管养条件,加强桥梁管养,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作者:尹红杰 单位:林口县公路养路段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措施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155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水中捞月的下一句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合作经济与科技》 《石油化工设备》 《中国女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 《作物研究》 《福建医药杂志》 《大豆科学》 《金融教育研究》 《科学新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