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 电工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学生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时间:2017-02-24 01:36:03 来源:论文投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述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应坚持的道德准则与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主要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理想的民族精神,并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所构成的价值观念。应用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中,既是满足教育目标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必然途径[1]。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认知的偏差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也由现阶段技术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能够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职业人才的便为高职院校,其要求对学生培养的重点应集中在职业素质方面。从许多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传授的内容主要为职业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技术等,并未重视德育工作方面的开展。

(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已开始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应用,但由于所选用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难以深入人心。通常在讲授关于思想法律以及社会主义理论内容过程中,大多教师受教学学时或其他因素影响,多将内容集中在理论层面。而且高职院校教学本身更注重职业性,而教师有限的职业经验很难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出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际需求等想脱离的情况。另外,新课程改革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入适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针对理论内容较强的思想政治内容,若单纯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相关理论,将很难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多元文化的冲击

高职院校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价值观念成型阶段。但在多元文化时代下,许多学生面临价值思潮时很难客观、理性的处理问题。当出现道德困惑状态时,便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高职院校中面临严重的精神道德危机。也因如此,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将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据相关数据统计,现阶段在高职院校中,大约80%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影响的因素多来源于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与多元文化的冲击[2]。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发挥的策略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出能够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精神方向得以引领,如同西方思想学家多诺休对价值观的解释,其认为社会中统一价值观的缺失是造成道德大杂烩局面的重要因素,甚至对社会的存在起到颠覆性的作用。

(一)教育理念的树立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两方面。教学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首先要求院校与教师充分认识其应用的必要性。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对以往完全集中于职业技能培养的观念进行改变,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并融入教学方案以及教学任务中。

(二)教学方式的改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应以良好的教学方式为载体。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需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中要求的与时俱进精神,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时引入相应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所在。同时针对以往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也可适时采取情境构建以及其他如辩论的方式,或利用多媒体方式促进学生对职业素质方向的掌握,发挥个人价值观念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阶段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点与时代特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应对学生主体个性的尊重,避免利用完全灌输思想的方式影响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精神内涵与实际作用,获得学生的接受与认可。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会自发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学习与生活中[3]。

四、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学生向正确方向前进的必然途径。在实际引用过程中,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完善策略如教学理念的树立、教学方式的改善等,以此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并为社会提高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魏嘉良 曹元勋 宿竞元 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北华大学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学生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045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环境保护论文 国际金融热点问题探析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江西农业》 《中国自行车》 《公法研究》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建筑电气》 《特别健康》 《浙江金融》 《印刷经理人》 《油气田环境保护》 《人与生物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