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实践课的评价时存在随意性,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不能关注实践过程,只注重结果,甚至于有的对学生做的作品也只是凭印象和观感来打分,学生操作能力、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得不到真正的肯定和引导,难以挖掘高职学生的学习潜力。
一、受体制的影响和机制制约,实践教学的教师自身存在教学改革的惰性
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实践操作技能明显不足,更谈不上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服务能力有限。跟不上数控技术的跟新换代,导致对数控实践指导缺乏职业导向性,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不能全面发展。
二、解决实践数控实践教学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一)系统设计实习实训项目
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以数控加工岗位的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设计实习实训项目体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训课程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从项目的导入,将原来的“数控加工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起来,将数控加工实训采用“2345”多层级递进训练模式,也就是“二层次”:从手工编程到多轴自动编程的递进;“三等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职业能力的递进;“四阶段”:基础实训、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数控加工考证实训、企业真实项目顶岗实习;“五结合”:教师操作示范、学生自主加工练习、技能抽查、技能考证、技能比赛多种实训模式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学生变被动接受到自主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
(二)引入真实生产项目进行生产性实践
充分利用专业的现有资源,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着力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让学生分阶段、分层次完成单项角色、各项角色和综合职业角色的训练。把从企业生产中提炼的项目作为训练题目,将学生按岗位职责分工,通过现代企业的认知和生产实习、单项仿真性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全真企业项目实训,训练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工作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综合职业能力。
(三)按照理实一体化布局实习实训资源配置
在校内实训条件建设上,尽量模拟企业的生产场所设置生产区域,按生产流程布置实训设备,生产性实训车间区分出实训区、讨论区和教学区,适应小组团队完成任务学习的需要。注重生产环境与职业环境的建设,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得到熏陶。完善生产型数控工厂职业实训环境,满足学生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训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产品生产、为企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教师进行技术开发和服务等,使之成为应用技术源和创新源,作为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功能窗口。
(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团队
构建双师团队双专业带头人,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现场生产管理组织经验和技能,能够解决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的能工巧匠来指导专业建设。教师主动进入企业深入产品加工生产流程,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产学研合作,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与合作企业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并选拔优秀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由行业、企业、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及学院组织的精湛技能大赛。
(五)改进实践教学考核
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评价主要评价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执行实训场所制度规范情况、与他人合作情况、完成成果情况等内容,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步骤。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主要考核学做过程的协调性、配合性、主动性及个人的能力表现;教师主要的评价学习态度、操作规范、完成结果、小组间配合、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等。广泛采用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工作制件、提交案例和分析报告、成果演示等考核方法进行多元化的过程评价,以此促发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龙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