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位一体远程教育模式 - 历史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四位一体远程教育模式

时间:2017-02-23 15:10:10 来源:论文投稿

一、“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概述

1.“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关键词的解释

本结构模式中,运用了“导”、“助”、“督”、“促”四字,汉语词典对其四字的解释是:“导”,有领导、引导、指导、传导、辅导之意,我们取引导、指导和辅导解释;“助”是帮助、协助、互助之意,我们取帮助、互助的解释;“督”,有监督、监管、督促、督学、督导之意,我们取督学、督导、督促的解释;“促”,是督促、促进、催促之意,我们取督促、促进的解释,因为“督”、“促”都具有监督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取“督促”一词。

2.“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各部的基本关系和主要功能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各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充分发挥各自功能。(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是: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学习资源,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达到较好的自学效果,主要决定因素是:学习目标设计规划、学习方法的研究、学习时间的规划、学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能否利用好学校的支持服务,等等。自学的具体要求,一是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二是认真自学文字、网络、电子等学习资源;三是积极参加实践学习,巩固专业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强大的“主动功能”的发挥水平。(2)以教师导学为前提——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准永久性分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导学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习过程,实施素质能力的思想教育,启发学生思维方向,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重点在于学习目标的引导,集中辅导与个别帮助等内容。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了教师的“引导功能”作用效果。(3)以助学为基础——通过教师的人力资源和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帮助。体现了学校的教师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交互手段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作用。基本含义是:将教师、学习资源、学习媒体、学习技术等各种要素整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的支持服务系统,供学生利用。助学作用表现了学校的“信息功能”运用水平。(4)以督促学习为动力——突出了学习过程检查、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估的督促动力手段,体现出确保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基本含义是:学习内容的考核、学习情况考核和辅导教学质量评估等监控内容,动力作用表现了学校“监测功能”的运用效果。“四位一体”是一个互动的模式,主体地位的“主动功能”是在“引导功能”“信息功能”和“监控功能”共同扶持下的有机结合体,基本模式如图1。

二、“四位一体”自学辅导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育自身具有主体地位,二是指教育所培养的人具有主体性价格。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人作为主体的能动性,作为活动主体的创造性和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人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作为成人,生理和心理都已成熟,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已稳定,这决定了他们参与远程教育的目的性,这也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主导性教育理论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灵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准永久性分离双边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素质能力的思想教育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居主导地位。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远程教育的教师不单纯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本知识,更应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主)与本专业的实际,分析归纳本专业的职业要素,把多媒体教材的相关知识内容合理地组织整合起来,以实用、有效为原则进行有选择的辅导教学。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家认为,知识无法通过教学直接灌输给学习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累加,而是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根据先前的经验,与他人协商、会话、沟通,在交互质疑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认知加工策略,形成适合自身学习的学习模式和心理模式。

作者:付洪波 孙华 徐延霞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敦化分校 敦化市第三中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四位一体远程教育模式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824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健康杂志 信息隐藏技术应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考试研究》 《中国教育网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供水技术》 《医学信息学杂志》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人民论坛》 《中国青年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