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思考 - 行业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思考

时间:2017-02-23 14:11:38 来源:论文投稿

一、维护党群间的和谐生态关系,是党领导

高等教育发展全局的生态基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特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为显著的“生态标签”。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发现:党正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并肩战斗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演化过程中,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坚持群众路线时则党兴、偏离群众路线时则党衰”,所以“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就构成了党与群众间的协调发展和生态演进关系。在党与群众间的协调发展和生态演进过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党存在的基础,而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则是维护党群间生态平衡与协调演进的关键。党来自于群众,失去群众的支持,党就失去了生态存在的基础,因此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宗旨,以此维持并发展良好的党群生态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国力快速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的频发,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定范围内盛行。党内生态系统中的“四风”问题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忧虑,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也就与日俱增了。同时,国内外反动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从未停歇地在党和群众之间挑拨离间,使得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尊严受到了挑战,党的生态存在基础面临着内外因素的双向威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显得恰逢其时,也十分必要。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责任,更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基本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高校既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教育机构,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青年才俊云集的文化场所;在高校党建生态体系中,其工作对象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智商、高敏感、高需求和思想意识多元化的群体特点,堪称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中的最大特色。所以,维护和处理好高校中的党群、干群关系,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科学的方法。能否处理好高校的党群、干群关系,将直接决定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关乎高校党组织能否肩负起凝聚人心、汇聚智慧、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

二、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面临的生态问题

党内“四风”问题的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使得党内生态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比如信仰危机、思想危机、精神污染、组织涣散、先进性不突出、党组织信誉降低等多方面问题。在高校党建生态体系中,学术道德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学术壁垒问题、科研腐败问题,以及高校党组织边缘化、青年教师入党瓶颈化、教师党员宗旨意识模糊化、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功利化,以及在高校治理中出现的“过度行政化”等问题,都对高校党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侵蚀和污染,伤害了普通党员、群众的感情,挫伤了一部分师生的工作积极性。高校党建生态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意识不强。高校中一些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弱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不起诱惑,沾染上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更有甚者把一些庸俗的观念带到了本应纯净的大学校园,浓厚的江湖义气严重污染着高校党内氛围。二是部分党员干部受到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工作中,“拉山头、搞宗派”,特权意识和官本位思想浓厚;对待普通同志,有时会轻视调查了解、客观评价与群众的声音,有时看重的是个人的出身、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三是高校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缺陷。由于现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可能使得一些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的人受到冷落,而少数善于投机专营、拉关系、走门路的人却得到提拔重用,干部任职前的考核、调查工作流于形式。久而久之,不良风气就会给普通党员和群众造成一种错误的导向,“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跑的”成为了党内生态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四是学校行政权力的过于集中,为官僚作风的滋生提供了土壤。目前,高校行政权力大都集中于校级层面,基层组织的权力空间很小,“倒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造就了相对规模庞大的校级行政机关,易造成校级机构管的过全、过多、过细,部门间职责不清、推诿严重,其结果就是学校机关对基层的管理成分多、服务成分少,审核与协调环节多、效率低,这就自然导致学校机关的官僚文化浓厚,机关脱离基层群众的机会增大,干群间距离拉长。所以,高校党建生态体系与党内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严重败坏了党的风气,损害了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影响党的健康;而且还危害到了党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因而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党内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和作用于每一名高校党员个体;一旦脱离群众、扭曲变形的党内生态环境得以固化,那么在适者生存的自然生态法则作用下,专营于此的人会逐渐在党内积累下来并不断增殖,而那些不能与之苟同的人则会被环境所淘汰(被排挤出去);假如这种现象形成了风气,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思路与发展途径

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党内大兴践行群众路线活动之际,以坚持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为基本方法,开辟构建、优化高校党建生态体系的新思路、新途径显得十分必要。

(一)加强顶层设计,树立以群众为本的高校党建生态意识

高校党建生态体系概念的提出,是将生态理论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将传统的“机械式”高校党建模式,升级为生动的“生态式”党建模式。党的群众路线是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串联起高校“党员-党组织-党的内外部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并使之得以高效、有序运行的生命链条,是检验该生态体系是否处于良性发展状态的指针。为实现高校生态党建目标,需要广泛汇聚党内智慧,制定科学规划,明确顶层设计,从理论和实践两条途径加强探索。同时,在高校党内外广泛推广生态建党理念,在党内外群体中培养生态意识,努力使之成为高校党内外群体的一项基本共识;所以,高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理应首当其冲,自觉成为宣传和实践高校党建生态理念的典范。

(二)健全制度体系建设,破除高校党内生态建设中的干扰因素

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所需的配套制度,绝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或是“拿来主义”,而应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和制度设置。在高校党内传统思想尚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生态化”转变的情况下,完善的制度体系就显得格外必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安排和执行,可以使长期处于权力边缘的高校普通党员、群众,有机会从权力的外部对高校行政权力主体结构进行监督,以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健全的制度体系也有利于限制和制约党内生态建设中的各种干扰因素,让少数高校党员干部头脑中残存的权本位、官本位和出身门第等封建残留思想无用武之地。

(三)推动学校行政权利下移,不断改革与优化高校权力运行体制

目前,高校行政权力多集中于校级层面,造成了学校机关的权力大、机构多、官员多,学校机关中的衙门气息浓厚,这在一方面增加了学校运行的行政成本,使得机构过于臃肿;另一方面,众多校级部门与官员的存在,使得跨部门间的工作协调任务十分繁重,高校机关的官僚化倾向日益显著。学校行政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导致了基层组织与校级机关间的矛盾容易积聚、发酵、甚至激化,可能造成学校行政机关与基层组织间出现“生态分化”,以及因长期隔绝、缺乏互通互动而出现“生态链断裂”。所以,应以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准绳,优化大学治理结构,逐渐推动高校行政管理权力的下行、下放,使基层组织拥有更多的管理权限,让各种权力更接近基层、更接近群众;与此同时,学校行政机关可在逐步“卸下包袱”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这将有利于改进高校机关工作作风,实现高校机关与基层组织间的生态平衡。

(四)不断明晰高校党建生态体系中的“生态位”

“生态位”作为生态学概念,是指在一个生态次体系或生态要素在整个生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通常来讲,“生态位”相对固定,但会因环境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具有协同进化的关系。对照这一原理就会发现,会发现在高校党建生态系统中,高校党群、干群之间正是这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因而,始终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高校党建生态体系中的“生态位”。明晰和突出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中的“生态位”,是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正确处理高校中的行政与学术关系,以及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关键。

(五)优化高校党建环境建设,努力处理好党员与党组织间的生态关系

党的群众路线不仅仅针对党外群众,同时也针对党内的普通党员,这就涉及到了党员与党组织间的生态关系建设问题。现实生活中,普通党员往往是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客体”而存在,较少以党的主人身份(即“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普通党员很难找到并认同自己在党建生态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了高校党建工作多多少少地打上了“组织本位”、“领导本位”的烙印,这与党中央提倡的党员主体地位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相去甚远,易导致党组织与党员在高校党建过程中存在“生态错位”。为加强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应坚持在干部群体中长期开展群众路线和群众意识教育,并以制度的形式尊重和突出普通党员在高校党建中所居的主体地位,强化广大普通党员的监督功能。

作者:常亮 杨春薇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思考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807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哈尔滨学院 import export电影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气象与减灾研究》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国外金属矿选矿》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工程机械文摘》 《标签技术》 《上海轻工业》 《气体分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