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一种具有恶性发展倾向的侵袭性肿瘤疾病,简称胃肠间质瘤。当前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预后相对较佳[1]。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治疗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共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4.2±2.4)岁,胃肠间质瘤分布位置为:贲门胃底12例、胃体9例、胃窦7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4.6±2.5)岁,胃肠间质瘤分布位置为:贲门胃底11例、胃体9例、胃窦8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以上消化道出血、上腹部不适、腹部包块、腹痛等为主,同时均排除腹腔脏器转移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胃肠间质瘤手术位置等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胃间质瘤局部切除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保持“大”字形状态,于脐凹上缘做切口,长度约1cm,将腹腔镜镜头以及10mmTrocar由切口置入体内,同时于锁骨中线脐两侧向上水平位置放置5mmTrocar及腹腔镜器械。医生在腹腔镜的帮助下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探查、定位,若胃肠间质瘤位置定位困难可采用术中胃镜联合定位。根据胃肠间质瘤位置的不同,胃体前壁侧肿瘤可使用抓钳提起后直接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除,而胃小弯侧肿瘤则要在超声刀将部分肝胃韧带分离后再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除,位于胃大弯侧以及胃后壁的间质瘤则需要将胃结肠韧带及胃脾韧带游离切断、再将胃后壁翻起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除间质瘤。手术过程中医生应控制切割边缘位于肿块2cm范围处,同时将切除后的间质瘤标本装入特定的取物袋中,使用10mm套管从体内取出。若手术过程中发现胃肠间质瘤形态过大,可适当扩大脐凹上缘切口长度,同时医生应该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轻柔操作,防止肿瘤破裂影响手术效果,注意保护肿瘤附近正常组织。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胃间质瘤局部切除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2]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切除胃肠间质瘤,同时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60.2±12.4)min、术中出血量(51.4±12.8)ml、住院时间(5.8±2.3)d,对照组手术时间(112.1±42.4)min、术中出血量(148.2±24.1)ml、住院时间(9.2±1.8)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肠间质瘤病发位置一般于胃肠道或者胃肠道之外结缔组织,其在整体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比例约为3%,大部分胃肠间质瘤都集中在胃部,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数量多于女性[3]。其治疗关键在于胃肠间质瘤的切除成功与否,同时肿瘤切除过程中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亦是影响预后的重点。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相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手术器械,腹腔镜手术是借助腹腔镜以及相关辅助器械完成手术处理的方法。将腹腔镜手术运用在胃肠间质瘤患者手术过程中,能够凭借腹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超声刀等手术器械明确体内肿瘤位置,精确确定肿瘤影响范围并给予切除,同时有效减少以往常规开腹胃切除手术中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提高预后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成功切除胃肠间质瘤,同时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领导艺术论文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作者:董锡钧 刘映辉 李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