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整合策略的构建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举措,给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战略高地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创了中国“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特别是基础学科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创新局面。进入新世纪的信息时代以来,迅猛增长的知识更新速度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结合在一处,并成为时代需要改变师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核心因素。为了适应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作为现代化教育的一种新型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与此同时,这种新模式的应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已经能以其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构建出一个优质的网络技术信息平台,并能为外语课程教育的现代化整合策略提供系统化、多功能化、全方位化的资源保障与技术支持,从而切实提高现代化外语教育的技术水平和信息观念。信息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的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思想、现代信息技术的理念指导下,把信息资源、技术方法、人力资源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地融合到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层面中,采用最恰当的课程教学进度有效地发挥多种信息源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个别化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及时巩固正确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模式被国外学者称为是“第四次教育革命”,其操作范式和结构形式在信息化环境中体现出集工具、素养、知识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特征。其间,教与学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均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手段的融合特质。从信息化环境下的全新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着手,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契机,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对课堂指导式教学模式和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改善和加强。认知结构主义理论指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源的帮助获得的,并不是通过教学活动中担任指导者与参与者身份的教师传授才得到的。这种着眼于问题不同侧面的学习方式要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内容进行多次的改组,而且每次的情境概念和学习目的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已有经验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均存有一定的差异。
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使本国的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主动探究和获取处理信息的实践技能。这种与人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理念,它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了一种适用于各学科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甚至扩大了语言信息的输入量,让学生能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探究构建要学的知识框架,主动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即信息加工者——学生——不但能对主动获得的“知识”作出相应的选择、注意等反应,甚至还能积极地组织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传递源”来实现新的信息学习、解决问题。众所周知,学习者先前的知识资源极大程度地决定了他们后续的学习记忆能力和遗忘表征态度。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将“学习”变成了一种置身于其中的交互式游戏,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大大提高了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效果。再者,若从人本主义的心理学角度来探讨外语教学的生成意义,不难发现,“人本教学法的引导核心就是对学习过程中的完整的人的充分重视与尊重。”这一着重于学习者内在自我发展的自主性过程倡导法强调个体主观经验的培养和关注,它对教师权威性和学生自主性的侧重,从学习者的角度把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主张教师的任务应以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和成长氛围为中心,大力倡导课程或教学大纲的内容是如何被习得的,进而去发现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能自由学习和人人可参与、可受益的类似于维基百科似的共享资源库。从本质上讲,外语学习是文化学习载体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基于跨文化学习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特网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语言信息量与文化资源库,是一个最大的跨文化交际网络设备站。它给语言学习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带来了一场“大而全”的教改革命,并使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通过信息资源的收集与组织变得越来越小。至此,信息技术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更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的运用策略和网络教学处理文化信息的多样性机制,以适应“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交际、学会创新”的新世纪人才要求。
二、课程整合的定位与思考
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现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学习目标,完成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认知世界的学习任务。信息时代的人们必须在技术环境和网络资源的鼎力支持下、不断地接受再教育,才能在知识更新换代的迅猛发展中提升自我的学习成效,以便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将贯穿人的一生,为学生学习外语的认知加工构建终身的学习方式做好准备,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基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性整合教学模式是围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搜集事实的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而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和解释论证。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使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利用多种手段判断和识别获取信息的价值,随后得出结论,达到解决问题的探究开发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自主能力新要求是完全吻合的,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发展合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个构建意义引申至外语教学,就必须以知识信息加工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各种网络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将外语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二语习得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开发切实可行的实施模式来提高语言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这对我国当前倚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改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上,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将相关的内容和信息材料加以处理、拓展制成一份上课时演播阐述学习心得或编辑交流学术观点的“演示文稿”。这样,学生在声情融汇、图文并茂的主动求学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意识的思考方法,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对自己的学习任务随时进行分析和反馈。这个教学互动的交流平台大大优化了英语教学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也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挖掘。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模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的合作式教育环境。它传播信息的容量之大可瞬间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和最新知识的传播速度。网上大量快而新的信息资源还可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省去教师板书、学生抄笔记的课堂可利用时间。它提倡的这种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自主选择成为可能。突破时空限制并创设情景的课件形式可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以文本、图表为主的教学信息载体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种舒适的感觉,可帮助学生及时灵活地调整学习进度、掌握知识技能。此外,计算机网络资源平台的声、光、形、色、图等特殊展示特点总能按每个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路线,根据个别学生的需要作出反应,不仅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激发学生满怀热情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步调和教学方法来积极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克服短时记忆的理解局限,突出认知主体的自信心和实践力,使学生在多渠道、振奋、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学习将文字、图画、视频和音频统合在一处的抽象语言学概念,以期真正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三、课程整合的现存问题
现代教育的网络技术手段给中国的外语教育教学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其量只是一个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辅助我们人类理解认识世界意义的一把好工具。况且,网络信息平台就好比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的教师素质乃是实现整合运用策略的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这样一来,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技能的高低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应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技能操作培训转变应用观念,尤其应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并通过为人师表的教育行为积极探寻出一条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和建构途径来,这些单靠计算机的网络技术是不能完成的。
四、结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策略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计算机网络英语教学的广阔应用前景既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外语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它为中国的整个外语教育界构建起了一个优质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基于此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兼顾语言学习特点与外语教育目标的结合,还把科学理论融入英语素质教育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这样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探索,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最佳整合方式的寻求意识和优化观念。毕竟,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新的整合教学模式也是现代外语教学系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希望本文能够为开始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的中国外语教学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郑茗元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