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经济与金融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不仅体现在规模上的关联,同时在结构上也相互影响。本文运用协整方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城乡一体化与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一体化效果并不理想;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对城乡一体化存在反向抑制作用,而城乡一体化对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作用则表现为由加强到缓解的一个转换过程,影响表现为滞后性。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农村金融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伴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曾经作为改革急先锋的农村,其经济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城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然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金融部门内部的城市金融深化、农村金融抑制等问题会强化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研究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能够对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有益的对策与思路。
一、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与城乡一体化的测度及描述
(一)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测度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是用来度量城乡金融水平发展差异的主要指标,目前对二元金融结构强度的衡量,主要沿用了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提出的金融相关率指标(FIR)。结合已有学者的研究,以及金融资产相关率的基本定义,本文以城市金融相关率和农村金融相关率的比值来衡量城乡二元金融强度。其中,农村金融相关率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农村GDP,城市金融相关率为城市金融资产总量/城市GDP。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86-2013》、《中国金融年鉴1986-2013》、《中国乡镇企业年鉴1990-2012》等有关数据整理计算。由城乡金融相关率比所反映的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URBFS(urban-ruralbinaryfinancestructure)强度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城乡金融资产相关率比从1984年的1.37增至2009年的4.62达到最大,随后开始有所减小,至2011年降低为2.77,随后又有上升趋势,至2012年增为3.01。自1984年以来,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表现出两个完整的U型曲线:1986—1995、1995—2009,且第二个U型曲线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第一个U型曲线,其上升阶段持续的时间更长,强度更大,说明虽然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但是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抑制并未缓解,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增大而呈现抑制程度加深趋势。
(二)城乡一体化的测度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测度,本文选择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计算因子综合得分来测度我国历年来的城乡一体化水平。1.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以候刘起(2012)对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的引用频率统计为依据,以引用次数在十次以上的指标为基准,选择X1(城乡平均每万中学生拥有教职工数差异倍数)、X2(城乡平均每万小学生拥有教职工数差异倍数)、X3(城乡居民收入比)、X4(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比)、X5(城乡电话年末拥有差异倍数)、X6(城乡卫生机构人员数差异倍数)X7(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倍数)、X8(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倍数)、X9(非农支出与农业支出差异倍数)这九个指标来计算城乡一体化水平。该指标体系涵盖了城乡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生活以及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本文主要是要得到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就不再划分指标结构。数据区间为1984—2012,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85—2013》、《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5—2013》、《中国统计年鉴1985—2013》等。为了与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测量指标保持量纲一致,本文用城乡数据之比来反映城乡一体化水平,如果比值越大,说明城乡差距越大,城乡一体化水平越低,反之,比值越小,城乡一体化水平越高。对逆指标的处理采用以农村为标准,计算农村与城市的比值。2.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综合测度首先利用上述城乡一体化指标,运用spss19.0因子分析。KMO检验的数值为0.608,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提取前3个主成分。根据因子负荷矩阵计算特征向量矩阵,得到主成分表达式,用各个主成分中的系数(特征向量矩阵)乘以相对应主成分的贡献率50.74、26.003、13.306,求和之后再除以所提取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之和90.049,即可得到城乡二元结构强度综合得分模型:Z=-0.257X1-0.166X2+0.307X3+0.314X4-0.099X5+0.052X6+0.344X7+0.036X8+0.068X9将计算的1984—2012年的城乡二元结构强度URD(Urban-RuralDisparity)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1984年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强度表现出由缓解到反复再到缓慢递增的趋势,城乡差距并未得到改善反而在逐渐增多,城乡一体化水平在逐渐下降。说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改善。相反,城乡差距在逐渐加大,表现出迂回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与严重性也将会通过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机制等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挑战。
二、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与城乡一体化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了准确的测度城乡一体化和二元金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先构建了描述二者之间长期关系的协整方差,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确定二者的因果关系,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出URD和URBFS都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构建协整方差和脉冲响应函数的条件。由于各变量都为I(1)过程,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判断URD和URBFS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根据LR、FPE、AIC、SC和HQ值判断VAR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通过Q统计量检验和JB检验发现其拟合优度较高,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城乡二元结构强度URD和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URBFS之间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1个协整关系。URD和URBFS之间的协整方程为:URD=0.672URBFS-0.21(1)标准差(0.236)(0.657)根据式(1)来看,城乡二元结构强度(URD)和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URBFS)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即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增加1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水平会减少0.672个百分点。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强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方向,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1984—2012年间,我国存在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从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到城乡一体化的格兰杰原因不存在,说明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只是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反馈性因果关系。由于VAR模型属于非理论性模型,对变量没有先验性约束,一般不分析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是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当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系统的动态反映如何。从图3可以看出,城乡二元结构强度URD受到一个单位正向标准差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URBFS)冲击后,冲击效应为正。从图4可以看出,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受到一个单位正向标准差的城乡二元结构强度(URD)冲击后,在1-3期内的冲击效应为负,在随后的时间内,冲击效应为正,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但是冲击效应比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对城乡二元结构强度的效应要弱。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我国城乡一体化与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关系分析,得到以下三方面的结论:第一,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距并没有缩小,城乡一体化效果并不理想。第二,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之间存在反向的相关关系,即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增加1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水平会减小0.672个百分点,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对城乡一体化存在抑制作用。第三,我国存在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格兰杰原因,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提升能够缓解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第四:随着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强度的增加,城乡差距会逐渐拉大,对城乡一体化水平存在抑制作用;城乡一体化对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作用存在由加强到缓解的一个渐变过程,城乡一体化对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促进城乡一体化和金融结构完善的建议:
1.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
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条件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城乡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缩小,应该做好长期规划,采取系统有效的措施,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应强化政府顶层设计的法定地位,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在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劳动力素质、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村充分的政策、资金支持,使农村发展速度赶上并超过城市,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建立城乡金融联通机制,推进城乡金融一体化
以城乡一体化的新型金融需求为导向,打破目前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并存、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运行机制,使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协调发展,一方面需要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完善、优化,使其适合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通过存量改革,完善当前已有的农村金融安排,提高其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能够使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有效联通的机制。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城乡金融之间的控股、参股、同业拆借等形式的资金联通,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城市金融机构之间的担保业务,架起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间的桥梁。
3.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创新机制
城乡一体化对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影响存在滞后作用,说明当前我国城乡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相互影响上尚缺乏更为成熟的影响渠道,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应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创新机制,推进政府体制全面转河南职称型,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营造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作者:朱晓霞 朱丽娟
相关专题:黑龙江中医药杂志官网 化学分析计量 小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