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对广大少年儿童的审美趣味造成负面影响
动画艺术作品在我国长时间被认为是儿童的专属领域。由于儿童不认识字,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大都通过画面,因此动画片对儿童的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一般情况下,猎奇的动画作品通常是儿童不宜的,有时甚至是令人感到恶心的。在各种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互联网进入了千家万户,儿童接受信息、观看动画的渠道也日益宽泛,一些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猎奇类动画作品也在儿童群体中得到流传。这一方面是由儿童的好奇心引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没有限制传播渠道。这些少儿不宜的动画作品,对儿童的审美趣味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成年人的世界原本对儿童是‘秘密’的那一面——平庸、缺陷、死亡、邪恶、暴力、性爱等等,都被提前‘泄密’了,其后果就是成年人和儿童的‘同质化’,成年人失去了神秘性和权威性。”2成年人失去权威性意味着儿童不信服成人的管教。暴力、恐怖、色情等动画作品的影响,会给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严重的会导致阴郁、自闭、经常幻想和出现幻觉等。同时,由于儿童的模仿能力和吸收能力是惊人的,价值观的错失,对世界的误解会一直影响到其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使儿童从小有一颗善良、感恩、充满爱的心,还孩子一个健康、干净的童年是成年人重大责任。特别值得说明的不是只有色情、暴力的动画作品不适合儿童,那些阴暗晦涩、价值观念消极、恐怖冷血的动画作品也理应是儿童的禁区。
二、造成青年价值观错位和身心的不健康发展
动画作品及其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青少年消费、娱乐的重要方面,对青少年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趣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的青年群体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生人,从小养成了观看动画片的习惯。这些人群中的70后、80后大部分已经组建了家庭,他们在家庭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的同时,在职场中还要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欣赏轻松、幽默的动画作品成为了他们中不少人缓解压力的办法、调剂心情的良方。青年热衷甚至沉迷于畸形低俗动画作品是价值观错位的具体体现。畸形、低俗动画作品中不良信息,例如:凶杀、色情、冷漠、血腥等内容,特别是有意宣扬犯罪情节、犯罪手段的作品和在犯罪中所表现出的扭曲的人格形象,在青少年中的大量传播,客观上都会在青年心目中形成暴力崇拜和自我中心倾向。这些都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此外,用表达欲望、满足欲望为最终追求的审美精神,实质追求的是快乐至上的感性满足。它会使青年人不思进取、沉溺于虚幻的精神世界不可自拔。
三、阻碍动画作品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创新思维能力是以新颖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动画作品创新思维能力是动画艺术发展壮大,在众多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的竞争法宝。现代动画艺术在它诞生之日,就伴随着幽默与欢乐,例如:动画之父埃米尔˙雷诺(Charles-émileReynaud)早期动画作品之一《更衣室旁》(Autourd'unecabine)里那对幽默的故事情节,迪斯尼早期的动画作品《傻瓜交响曲》(SillySymphony)系列中众多有趣的故事和夸张的角色表演、《汽船威利号》(SteamboatWillie)中米奇那可爱、滑稽的动作和表情等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直以来,很多观众都认为动画艺术就是要滑稽、幽默、有趣并能引人发笑。观众对动画作品这种认知持续了很长时间,动画本身的创新能力也亟待提高。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动画创作无论在种类上到思维创新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量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应运而生。动画的创新思维能力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但是一味的靠猎奇、靠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靠满足人性中的不足点和劣根性得到的动画作品只能是一时的情感宣泄,并不能真正书写在动画艺术的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在现代生活中,几乎到处都有动画的踪影,这些动画作品包括影院里放映的动画电影、电视台连续播放的剧集动画、网络流行的Flash动画和GIF动画、国内外艺术节展中的动画短片以及广告动画、影视特效动画、节目包装动画等等。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人们对动画艺术作品审美追求的快速多样化,动画演化成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甚至超越原来意义上的娱乐及审美的定位逐渐向更大服务功能的意义上转化。因此,现代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异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引起广大艺术工作者高度重视并开展大量、耐心、深入的研究。虽然说“趣味无争辩”3但动画艺术创作的审美趣味就像一面镜子,它反射出动画艺术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动画艺术全部的爱。动画艺术作品创作审美趣味的提升需要动画艺术创作者、动画产业的经营者以及热爱动画艺术的广大观众共同的努力才可以实现。
作者:靳晶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