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发展观思想渊源以及含义 - 国内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科学发展观思想渊源以及含义

时间:2017-02-22 11:07:01 来源:论文投稿

重视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贯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他们都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及时提出关于发展的理论和战略,并依此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党和人民谋求和推进事业的发。’毛泽东首先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论述了发展的绝对性,指出:“社会总是前进的,前进是个总的趋势。”同时揭示了“发展是事物内部必然的自己的运动”,“任何现象自身的矛盾性引起事物的发展,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要素”。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建设的矛盾和矛盾运动,制定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党和人民经过坚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开始了在“一穷二白”的国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苦探索。针对探索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提出要注意从实践中总结和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以克服盲目性。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拉大了同发达国家已缩小的差距这种状况,xl~/J,平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回答,逐步廓清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xl~/J,平把发展问题同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事业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他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的经验,指出经济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邓小平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和稳定的特征。针对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两个文明建设一个比较硬、一个比较软的情况,xl~/J,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进入2l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江泽民审时度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和xl~/J,平关于发展的思想,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点,使我党的发展观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党要承担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探索和拓展发展观,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全面、不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的发展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或者所加剧的。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让所有的人特别是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社会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按照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再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社会改善的要求。去年非典疫情的突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去那种对经济的过度崇拜、对市场的过度崇拜、特别是对GDP的过度崇拜使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要走降低能源消耗的路,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是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社会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过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很难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方面。现在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势力有了明显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全球、对人类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问题是要能够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全面建设普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的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个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更快更好地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在贯彻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重大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的实际出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高度,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为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完善商业经济期刊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科学发展观思想渊源以及含义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268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甘肃理论学刊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相关论文

陕西中医药学会

论文百科2017-03-18 18:04:47

种子版面费

论文百科2017-03-19 18:01:34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化工进展》 《中华武术》 《吉林气象》 《党史纵横》 《中国畜牧杂志》 《文化纵横》 《四川电力技术》 《中国石油石化》 《天津电大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