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没有改变,但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方式却发生了变化。通过实证研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即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更好的实现。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目标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内部控制逐渐从过去的以人为基础的控制转变成以人和信息系统共同为基础的控制。这也使得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成为了国内外重点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在企业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方面曾做过大量的研究。例如,Watson(2009)、ChanLi等(2012)、CaterLemuria等(2012)用企业样本数据,以内部控制目标作为标准来研究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舟山宜宏(2009)、骆良彬等(2008)学者以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五要素所发生的变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信息化对内部控制各要素产生的影响。与理论分析相比,通过定量研究可以更加直观地说明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以及关键因素有哪些。本文通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影响,使企业能够正确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并且,通过对信息化对内部控制过程的影响分析,为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根据契约经济学的理论,通过降低交易过程的复杂程度、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减少小额契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可以提高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信息技术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渗透,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进而提升企业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即:假设一: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内部控制的经营效率和效果目标的实现程度越好。信息技术能够使信息传递更加透明,既有效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也降低了因人为干预导致数据被篡改的可能,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即:假设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内部控制的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的实现程度越好。根据控制论的观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内部人控制。第二个层次是指经理层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程序。内部控制的两个层次在信息系统中都能实现,因为信息系统本身就有着明确的权责划分和授权体系。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即:假设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内部控制的合法合规目标实现程度越好。
(二)样本选择
本文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公布的信息化标杆企业21家、中国行业信息化评选大会评出的中国行业信息化示范企业78家(仅选择标杆企业和示范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以及上证100指数成分股企业为样本。(样本数据略)
(三)研究设计
1.解释变量信息化标杆企业能够代表企业信息化的最高水平,对于标杆企业将其信息化水平分值定为3;对于示范性企业,其信息化水平通常要高于一般企业,而又没有达到标杆企业的水平,将其信息化水平分值定为2;对于上证成分股企业将其信息化水平分值定为1。2.被解释变量借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对于经营效率和效果目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三个指标来衡量。对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的衡量,采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赋值为1,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赋值为0。经营合法合规目标的衡量主要依据媒体披露的信息,未受到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的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3.控制变量考虑到规模经济效应,将企业规模作为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的控制变量。根据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时,将面临较高的债务负担,并导致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上升,而成本的上升又会对企业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将资本结构作为控制变量之一。资产流动性的好坏会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将资产流动性列为控制变量之一。销售成本率能克服由于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造成的净利润之间缺乏可比性的不足,将销售成本率作为销售净利润的控制变量。股权结构会影响企业行为,股权过分集中有可能产生大股东凌驾于公司制度之上的风险,将股权结构列为控制变量。不同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而风险的大小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因此将Beta值作为审计意见的控制变量。
(四)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块,对模型一到模型五进行参数估计并且回归模型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净资产收益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模型不可能将所有因素涵盖其中,仅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因素,本文认为R2达到0.63足以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表2中模型一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信息化对净资产收益率在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而且回归方向为正,说明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信息化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效果越好。同理,销售净利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选取的有代表性因素,R2达到0.67可以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表2中模型二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信息化对销售净利率在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回归系数为正值,这说明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销售净利率水平越高。同样,模型三参数估计的结论,信息化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回归方向为正,说明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好。从模型一到模型三的回归分析结果中看以看出,信息化对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在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而且回归方向均为正,证明了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内部控制对于经营效率和效果目标的保证程度越好,假设一得到验证。表2中模型四可以看出,信息化对审计意见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由于样本的选择及样本规模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还不够,这一客观条件的影响无法消除。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从公司内部角度来讲,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从外部来讲,监管环境不完善,就导致了部分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而监管机构无法发现其违法违规行为。因此,模型五的R2达到0.53足以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模型五说明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越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可能性越小。
三、结语
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对于实现内部控制的经营效率和效果目标的保证程度越好。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信息传递更加快速,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增加了企业效益,这一结论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到了验证。第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对内部控制的合法合规目标的保证程度越好。信息技术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渗透影响,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减少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并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违规的可能性。综上所述,虽然信息化水平与审计意见之间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并不理想,但这主要是由于客观环境导致的,从总体上来说,信息化能够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更好的实现,并且信息化水平越高对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参考文献:
[1]骆良彬,张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8,(5):69-75.
[2]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会计研究,2011,(12):20-24.
作者:王宏 刘会
相关专题:苏州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人防易地建设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