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无论是从形式还是措施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与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其发展的需要,不仅制约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而且束缚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因此,许多高校正逐步改善传统的学生管理现状,开始提倡一种体现道德和“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途径,但由于受到旧体制的潜移默化,在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新局面的同时,存在许多障碍因素,本文将对旧模式下高校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其发展对策进行优化整合。
【关键词】创新;高校管理;对策
一、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校自身建设要求管理的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向来是现代社会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其既是培养学生多方位能力和价值观的基础保障,也是高校科研项目和教学得以正常进展的积极因素。我国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大多以“管教形式”与“说教形式”相结合,即对学生管理强调共性制约,高校在教育教学上单方面重视教学与科研,忽视学生管理,不重视学生管理的能动性,参与力度以及对学生服务的管理,并且没有把它置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进行讨论与实施。面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高校对其管理讲究的不仅仅是技巧与方式,最重要的是利用先进教育理念对他们予以正确引导,并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所以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的重要阶段,不再是精英教育阶段那种培养单纯受教育者,学生管理的创新对高校自身而言,需要新方式、新理念、新途径。
(二)社会发展要求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经济的不断蓬勃兴起,经济与科技日趋激烈的竞争,国际经济的日益活跃以及科技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先导性的影响。大学是社会现象的浓缩,社会上的价值观必定会反映在大学校园里。而学生群体又是新知识、新理念、新文化先驱者,了解社会的渠道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这使得学生素质的状况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高校对学生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培养精英领袖,更为主要的是面向大众、服务大众。学生们的视野开阔以及高等教育主要功能的不断变化,使学生选择高校的层面也愈发的广泛。随着社会发展学生们享受教育的权利不断增加,其所拥有的价值追求、阅历不同,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条件与高校条件进行择优选择。他们接受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主人翁”意识不断加强,在某些方面将自己视为高校教育的消费主体与投资主体。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管理而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层次与多样,要求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旧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高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枢纽站,承担着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任务。在培养人才的阶段过程中,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以此来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刚柔并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我国千百年来封建专制思想和高度集权的教育体制影响,我国高校实行的一直是等级森严的、权威性的科层体制。在此条件下,在学生管理中把制度管理看作唯一武器并对学生进行系统操控与灌输教育。强调“服从”、“计划”与“统一”,过分强调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片面重视学生管理的硬性指标,忽视柔性管理,逐渐使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脱节;其次,高校为完成自己的管理任务,以统一管理来指挥、约束学生,以此来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签。致使管理未能与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弄得学生无所适从,这是高校忽视人本管理的又一体现;为了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往往通过行政手段上传下达,以“控、管、压”的方式操作,不会考虑学生的个性与意愿,也不会考虑管理工作是否到位。
(二)信息化管理的不健全。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设备配置、网络安全建设等许多方面大体上存在着网络基础薄弱,安全系数低的技术性问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参差不齐的大背景条件下,对于学生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加之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大,对学生管理而言短期效应不会明显凸现出来;其次,对领导层面而言,由于思想保守与旧观念的影响,常常认为人工管理由于信息化管理,没有对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对新技术管理教育产生的影响视而不见,所以信息化管理在学校的应用程度偏低,即“孤岛现象”严重;另外,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系统基本上是为了管理过程中某一特定只能而开展的。例如“学习课程管理”,“公寓宿舍评定”,“奖学金与助学金的申请”,“请假系统”等系统之间缺乏信息交流与共享,在不同系统里信息情况不同,或者学生在查询信息时需要进入不同的管理系统,不但没有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反而影响管理工作的进程。
(三)学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高校改革迅猛的大背景条件下,大学逐渐变成了没有围墙的校园,即大学生内部之间,大学生与学校之间权利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因此,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是必要的。但目前的管理制度存在许多问题。第一,管理制度与机制不健全、不完整,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存在许多“空白点”导致管理无章可循,这样就对管理制造了很多麻烦;第二,管理过程存在短期性,临时性的特点,并且应急的通知与常态化的规章制度并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朝令夕改”的现象颇为严重,不仅制度本身的严谨性、官方性难以服众,而且管理制度的持续性与持久性都不能保障;第三,由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存在许多“漏洞”,制度本身不严密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学生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缺乏其本身的权威性。
三、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如前所述,高校为适应自身建设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背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是必要的,但目前旧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些许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如下: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自管能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将管理的观念变得时尚,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确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协调、控制、配合”的工程,需要高校教师与管理工作者联合有关部门多管齐下,拧成一股绳。所以,广大高校教职工作者都要树立管理工作新理念,自觉履行责任,逐渐形成局部带整体,整体拉动局部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管理学习氛围和工作格局;其次,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个性与管理目标相结合,不仅要充分信任学生并尊重学生的权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观,管理过程中要以引导为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自主管理的欲望。
(二)正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快信息体系建设步伐。高校在建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懂得技术、懂的管理的领航性人物,需要全体教工的参与与配合,融合管理与技术等多方面系统工程,不但要转变对信息化管理的观念,进行大力宣传和动员,积极引导和推进,而且要强化信息化管理的意识,自觉参与到建设中去。其次,为了解决信息化建设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大的问题,可以实施“分阶段建设,逐渐完善管理体系”的方式解决,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分期组建,依据管理部门的主次或管理难度的难易进行优先建设,逐步迈进局域信息化管理到区域信息化管理。
(三)完善管理制度转变学生工作管理的观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观念的现代转变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观念层面,要着重针对制度层面进行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建设来深层次固化现代的学生管理观念。目前,高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创新:第一,制度建设要反映大学的文化特色,不仅制度建设要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对学生影响,而且要积极塑造现代文化对发展对学生的作用。要着力克服学生管理中的死板与固化,追求知识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平衡发展。第二是管理制度的建设既要合法,又要合理。合法管理,即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以国家的《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为依据。而合理管理,即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符合高等教育的管理规律,迎合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第三是制度的建立既要公平又不缺乏竞争的机制。学生管理制度要服务于学生而且要体现其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郑勇.论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J].江苏高教,2004(01)
[2]丁兆明,王恩江.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8)
[3]陈旭东.问题与对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江苏高教,2004(09)
作者:许宁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