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湘;彭豪;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商场现代化》2006年3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根据梯度推移扩散理论,高梯度地区产业总是在不停的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根据梯度推移极化理论,高梯度地区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低梯度地区经济衰退的出现,将梯度推移扩散和极化理论运用于我国目前方兴未艾的大旅游区建设之中,我们发现旅游发达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导致旅游不发达地区旅游事业发展的衰弱或减退,而是都出现了发展。本文以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实践及其相邻景区的发展为例。试图解释梯度推移的扩散效用和极化效用在旅游景区建设中的作用,并自觉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此理论,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大旅游景区,以促进一区域内旅游事业的发展。
【论文正文预览】:一、引言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认为,经济的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即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和
【文章分类号】:F592.7
【稿件关键词】:梯度推移理论扩散效用极化效用旅游区建设
【参考文献】:
- 李蕾;运用“梯度理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 魏敏,李国平;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1期
- 魏敏,李国平;基于区位引力场下的区域梯度推移粘性分析[J];科研管理;2005年06期
- 谢正磊,陈玲玲,管卫华,张惠;区域旅游研究[J];江苏商论;2005年08期
- 金波,王合生;旅游经济地区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邓先瑞,黄建武;试论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白小明;;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粘性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 王军;陈振楼;许世远;;长江口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 王树理;;半岛旅游业的SWOT分析与战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包晓斌;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年03期
- 杜云艳,周成虎,邵全琴,苏奋振,史忠植,叶施仁;案例推理的地学应用背景和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 杨荣南,张雪莲;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2期
- 左银宝,徐邓耀,汪富泉;经济落后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 夏靓;产业集群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挑战[J];北方经贸;2005年01期
- 陈修颖;湘江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现状及调整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刘少玉;西北内陆盆地水资源转化与开发模式及生态环境效应[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 董宪军;生态城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 殷峻暹;城市防洪与供水模糊集与风险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 李和平;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 谷东起;山东半岛潟湖湿地的发育过程及其环境退化研究——以朝阳港潟湖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 任启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 林琳;从“我”到“类”的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 王纪武;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 窦玲;制度供给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 李小菊;新疆兵团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 王贤文;中国区域科技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 陈月;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损益分析与调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 孙雁;天津海岸带地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 董戈娅;重庆都市区非建设用地规划及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 王计平;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陇南地区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 郑一萍;人地关系协调意义下气候保护的模拟研究及系统原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 柯莹;地理新课程“认识区域”部分的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 沈刚;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生态城市规划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 (此夕)晓虹;区域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与教育均衡发展[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 罗波阳;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的创新[J];系统工程;2001年05期
- 魏敏,李国平,陈宁;我国区域梯度推移粘性因素分析[J];人文杂志;2004年01期
- 黎金钊;民营企业区域聚集的性质、交易成本与策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8期
- 刘耿大,毕吕贵;苏浙沪旅游市场一体化与上海旅游业定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薛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年01期
- 黄泰,张捷,解杼,刘泽华;基于区域城市体系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研究——以江苏为例[J];人文地理;2003年02期
- 杨开忠;论区域发展战略[J];地理研究;1994年01期
- 吕鸣伦;正视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1996年04期
- 郭凡生;;评国内技术的梯度推移规律——与何钟秀、夏禹龙老师商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年12期
- 刘林泉;经济落后地区分部门工业技术发展之我见[J];工业技术经济;1985年Z1期
- 冯彬;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1985年05期
- 陈家泽;;梯度推移和发展极—增长点理论研究[J];经济研究;1987年03期
- 饶国平,管世联,高缅厚;对陇海—兰新经济带振兴的思考[J];人文杂志;1989年03期
- 刘宇;技术经济转移三种模式的比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9年02期
- 刘廉生;对我国“区位选择”战略理论的几点探索[J];基建优化;1990年03期
- 李世华;梯度推移与“四沿”展开战略的比较研究[J];求索;1990年04期
- 刘廉生;地带梯度推移理论评析[J];当代经济科学;1990年04期
- 刘胤汉,雒爱萍;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问题[J];经济地理;1991年04期
- 陈柳钦;;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 本报实习生 冯波;加快西部开发与城市化进程[N];经济日报;2001年
- 马尔立;努力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N];陕西日报;2003年
- ;打造泛珠三角合作体系谋求共赢“华南经济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 赵立民;梯度推移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 戴志强;承接服务外包必须澄清三大认识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 肖金成;梯度推移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 李群;基于资源流动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 何永贵;基于循环经济的梯度推移和扩散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 王玉芳;林业与西部开发互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 邓彬彬;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区域与产业选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 郭贯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 卫鹏鹏;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 李帆;我国中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 桂林;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 张卫宾;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结构改革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 司桂霞;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 汤志强;加入WTO后德州区域经济的定位与发展[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 陈桂平;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研究桃浦工业区的产业发展战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稿件标题】:[梯度推移理论论文]基于梯度推移理论下的大旅游区构建——以江西庐山大旅游区的建设为例
【作者单位】:
【发表期刊期数】:《
商场现代化》2006年32期
【期刊简介】:《商场现代化》杂志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主要探讨国内外现代商业管理经验和介绍现代科技在商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刊发精选的国内外现代商业流通领域理论研究成果与现代贸易经济理论的科研论文。其严格化,标准化及权威性在......更多
商场现代化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45/)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刘湘;彭豪;
更多
园林艺术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梯度推移理论论文]基于梯度推移理论下的大旅游区构建——以江西庐山大旅游区的建设为例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126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简答梯度推移 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 增长极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的概念 不平衡发展理论 梯度推移学说简述 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雁行形态理论 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物探与化探计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