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学术团队研究 - 区域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学术团队研究

时间:2017-02-22 01:23:28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目的利用文献挖掘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当代中医学术团队,凝炼其学术思想。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相关文献,采用正则表达式提取作者信息;依据普赖斯定律及综合指数等确定核心作者;采用Netdraw软件绘制核心作者关系图;基于典型文献总结,凝炼学术团体的学术思想及研究方向。结果检索获得文献3808篇,从文献发表和科研合作的角度确定了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3支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团队,并分析了各团队的核心学术思想,主要包括疏肝、解毒、健脾。结论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能够快捷客观地分析消化性溃疡当代中医学术团队,该方法是研究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学术团队;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R2-05;R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2(a)-0144-04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当属中医学的“胃脘痛”的范畴,“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痛者,腹膨隆,胃脘当心而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指出木气偏胜,肝胃失和可致胃痛。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且易复发,本病发病率占人口的10%~12%,5%~10%的人口在一生中患过本病[1]。本文根据中医学术团队的四个显著特点,即著名的医家、鲜明的学术思想、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述和稳定的传承,利用文献挖掘技术探索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当代学术团队,为总结其学术思想,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biomedicalliteraturedatabase,CBM)中检索,检索式为“胃溃疡”or“消化性溃疡”or“胃十二指肠溃疡”or“十二指肠溃疡”or“复合溃疡”or“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nd中医or中药or针灸,时间为1949~2014年,共得到文献3808篇(检索日期:2014年10月29日),依次下载所有文献题录并保存。1.2数据处理1.2.1作者信息提取合并文献题录,基于正则表达式[2-3]利用RegexBuddy软件从合并后的文献题录中提取作者信息。1.2.2高产作者筛选[4]美国文献计量学专家普赖斯(PRICE•D)曾提著名的普赖斯定律计算出高产作者,N=0.749Mmax,其中Mmax为所统计的年限中发表论文最多的那位作者的论文篇数,那些发文数在N篇以上的作者为高产作者。本文将发文量作为学术影响的指标之一,根据普赖斯定律,筛选出高产作者。1.2.3候选团队筛选根据高产作者的合作发文信息,利用Netdraw软件生成作者合作网络图。删除独立发文作者及只有两人合作的团队,即可得到研究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学术团队。1.2.4候选团队学术影响力评价H指数[5],指一位学者发表的N篇学术论文中有H篇学术论文的每一篇的被引次数均大于等于H,并且其余的论文中每一篇的被引次数均小于等于H。它可以综合衡量作者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H值越高,代表其论文影响力越大。根据英国学者Oppenhnim在图书情报领域提出的理论:H指数为5的研究者可被认为是成功的研究者[6];若H指数超过13就可被认为是一位相当成功的研究者。故笔者将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的H指数限定在H≥5。利用万方数据库的学者圈分析高产作者的H指数,获得研究成果丰硕和影响力广泛的重要研究团队;依次对每个团队中的作者进行搜索,分别查出其H指数,手工录入excel表格。1.2.5凝炼核心学术思想分别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以挖掘出的关键性核心作者为检索作者,提取其所发表的核心文章,通过阅读其文章摘要及全文,总结各位关键作者及其团队的学术思想。1.2.6学术团队判别[7]团队形成的基本要素要包括核心人物、学术思想、研究团队、学术影响等基本元素,其形成的条件要有:①著名医家是当代中医学术团队的核心人物;②具有鲜明的学术思想;③团队学术思想的独特性是团队学术的最集中体现与最显著标志,也是团队学术贡献的最主要体现,但是并非该团队唯一的学术主张;④稳定的传承体系是当代中医学术团队确立的基本条件,形成一个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学者群。根据判定标准,逐条分析候选团队,筛选学术团队。

2结果

2.1高产作者根据普赖斯定律,共获得高产作者80位,其中发表数量>15篇的作者名称及其发文数据情况如下:李家邦39篇,李冀27篇,柴剑波25篇,李桂贤20篇,周学文19篇,戴幸平17篇,毕珺辉17篇,赵伟国16篇。2.2学术团队根据学术团队的确定标准,最后综合各团队的合作稳定性、核心人物的明确性、核心人物的影响力、学术思想的特色性,删除独立发文作者及只有两人合作的团队,最终归纳出中医研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7个学术团队。见图1。2.3H指数分布应用Netdraw软件分析出参与学术团队的作者。并按团队大小及每个团队中作者最高H指数进行分类及排列,(-)为未查到H指数的作者,不在万方数据库的学者圈内。暂以最高H指数的作者命名团队,见表1。2.4团队筛选结果结合作者团队大小、作者影响力,刘建平团队、李桂贤团队、李国成、李冀团队主要进行动物试验研究或未提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学术思想,故进行排除。经过筛选后,剩下李家邦团队、周学文团队、周福生团队。选取团队中H指数最高的作者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团队成员及其所属机构见表2。2.5核心学术思想通过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分别挖掘各团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文献,根据文献总结各团队的基本观点及学术思想。2.5.1从肝脾论治———李家邦团队李家邦团队认为[8-9]消化性溃疡表现出气机升降失司,除胃肠本身功能失调外,多由肝脾功能失调、制约关系失衡所致,七情失调、肝郁脾虚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发病基础。忧思恼怒、情志不遂及劳倦过度等均可致肝气郁结、脾阳不振,从而进一步致胃气失和,气机郁滞,胃脘作痛。治疗当根据“木郁达之”原则,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使肝木得以条达,脾土得以升清,胃气得以通降,气机调畅,络脉之血濡养胃络,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其团队研发的健胃愈疡颗粒具有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且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10]该颗粒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对溃疡有良好的修复作用。2.5.2毒热理论,以痈论治———周学文团队周学文团队在以痈论治的基础上,创立“毒热”病因新说,认为“毒热”病邪的重点在于“毒”[11-12]。外邪伤中,或胆火、或情志犯脾挟胃,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气机郁滞,邪气不解,日久则郁而化热,即病由毒起,热由毒化,日久而成“毒热蕴胃证”,导致血败肉腐而成溃疡,“实中夹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胃毒热证”为基本证候,“以痈论治”为基本治则,“清热解毒、消腐生肌”为基本治法,将中医外科“消”“托”“补”法引入本病的治疗,对溃疡病进行分期治疗,并采用消痈胃得康(黄芪、黄连为君药,蒲公英、苦参、浙贝母、海螵蛸等为臣药,佐以白及、人参、元胡等药,使以甘草)“以效证因”进行临床试验,证明治疗溃疡活动期毒热证效果显著[13]。2.5.3从脾虚瘀热论治———周福生团队周福生团队认为[14]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其根本,而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虚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治法为健脾清热化瘀,自组方治疗溃疡病,疗效显著,且在改善溃疡愈合质量及抗溃疡复发方面,经实验证明均优于对照组雷尼替丁,治疗用药常用太子参、淮山、五指毛桃、茯苓等健脾,田七、丹参、玄胡、川芎、郁金等化瘀,蒲公英、黄连、夏枯草等清热。2.6结论经分析,共得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3个当代中医团队,见表3。

3讨论

根据文献挖掘得出的核心作者及其学术团队主要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这些核心作者及其团队在国内该领域内发表文章数量多,学术影响力较高,其论文基本上可以反映当代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方向及研究状况。文献计量学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式为当代学术团队分析提供了客观标准[15-19]。本方法通过应用Netdraw对作者群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对作者的合作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以往复杂网络技术很少在这样的文本研究中得到应用,这次的研究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对于团队的确定和划分,特别是当代中医学中新兴的子领域的团队划分,由于缺乏相关古籍及文献支持,很容易受研究者的主观认识及知识范畴所影响,应用文献挖掘的方法,以学术文献的数量及质量为基础,为团队分析提供了一种客观指标[20-21],研究所得出的当代学术团队更具有客观性。关于学术思想的总结,在文献挖掘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采用多形式的调查,如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电话采访等途径,有利于对于各学术团队思想总结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同时,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学术团队分析基础之上,可以再进一步对各团队的用药方式、特色疗法进行更系统详细的归纳总结,这将更有利于临床医生及医学生学习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脉络关系,为临床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2):73-76.

[2]王志飞,谢雁鸣,王永炎.正则表达式在上市中药文献信息提取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88-2890.

[3]王志飞,李晓君,郭霞珍,等.正则表达式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98-99.

[4]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2,2:57-60.

[5]HirschJE.Anindextoquantifyanindividual'sscientificoutput[J].Proceeding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05,102(46):16569-16572.

[6]施国洪,俞伟,王治敏.基于SERVQUAL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7):1-6.

[7]宋咏梅,王振国,刘更生.关于当代中医流派评价的几点认识[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349-1350.

[8]审定珠,李家邦,凌江红,等.消化性溃疡从肝脾论治[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73-76.

[9]戴幸平,李家邦,李瑛,等.健胃愈疡颗粒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疗效及作用机理[J].中医杂志,2013,54(2):117-120.

[10]喻长远,李家邦.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复发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9):665.

[11]肖景东,周学文.创新“毒热"理论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166-1168.

[12]周天羽,宫照东,陈民.周学文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临证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4):710-711.

[13]刘林,王垂杰,郑洪,等.“以效证因”消痈溃得康治疗胃溃疡胃毒热证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J].世界科学技术,2012,14(2):1400-1404.

[14]程宏辉,周福生.周福生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8):8-15.

[15]陶有青,徐春波,李振吉,等.名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世界中医药,2015,10(1):113-116.

[16]张乐乐,耿雷.温中健脾法治疗慢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3):342-344.

[17]孙静晶,赵晓丹,王伟珍,等.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5,8(3):381-384.

[18]孙静晶,赵晓丹,廉艳红,等.“阳道实,阴道虚”理论与消化性溃疡[J].环球中医药,2015,8(2):194-196.

[19]李长军,张平.两类中药方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热休克蛋白70及瘦素表达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84-86,93.

[20]魏顺平.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应用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3):29-34.

[21]刘洋,张博特,郑洪新,等.基于文献的肾虚专题核心研究者与学术团队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2):31-33,52.

作者:张汾燕 王志飞 黎元元 谢雁鸣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老年医院消化科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学术团队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073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 顶级奢侈品网站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职教天地》 《装备制造技术》 《科学观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台湾农业探索》 《东华大学学报》 《耐火与石灰》 《梅山科技》 《茶叶科学》 《微处理机》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