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基于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邮政储蓄银行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根植本土文化,走“普惠金融”的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之路。
中图分类号:F6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292(2015)47-0089-02
基于改革邮政储蓄体系基础上组建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本文基于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邮政储蓄银行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根植本土文化,走“普惠金融”的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之路。
一、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阻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其中“三农”问题矛盾最为突出。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处于一种抑制不规范发展状态,如融资成本高、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地下金融活跃等。基于新农村建设及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基于金融主管机构的定位和自身的条件,邮政储蓄银行在改革邮政储蓄体系基础上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充分依托邮政系统网点广的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实行了市场化经营管理。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一直为农村金融及农村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8年以来,在邮政储蓄业务的基础上,根植农村,不断创新业务种类,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其他金融机构至今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金往来也日益迅速增加。于1986年在全国范围恢复办理的邮政储蓄业务,为农村地区资金汇兑及现金兑现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邮政储蓄业务为社会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发展壮大了自己。在农村的土壤上,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扩大规模,建立了广阔的网络营业点,其中2/3分布在农村地区。据邮政储蓄银行官方网站报道数据,邮政储蓄银行的营业网点,2012年6月末3.7万个,2014年年末近4万个,2015年6月末已超过4万个;邮政储蓄银行服务触角遍及广袤城乡,“打造了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微博银行、微信银行和易信银行在内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截至2015年6月末,“服务客户近4.9亿人,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3万亿元,帮助约1200万户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扩大邮政储汇业务范围,同时向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延伸,业务范围包括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要的服务项目,有国内、国际汇兑、转账业务、银行卡、代理保险、代理国债、代收代付、银证通,有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协议存款等。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存在很大差异的背景下,保证自主运营资金安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依托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广阔的农村市场,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金融需求。
二、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发展建设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依托网络优势,以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农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业务,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有些省市出现小额贷款业务发展速度放缓、不良贷款率增加、资产质量下滑等问题;但与此同时,有些省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样化,邮政储蓄银行在管理体制、内控及风险防范、业务素质及创新等方面也出现了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邮政储蓄银行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这些问题困扰着正在发展中的邮政储蓄银行。
1.邮政储蓄银行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根据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史来看,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就根据自身的优势在政策指导下定位服务于“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主要是为农村建设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性质上带有“准政策性银行”色彩,开展的业务主要是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随着邮政储蓄银行逐步向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历史使命与商业化运行的双重混合以及面临的追求商业利润和社会绩效之间的难题就成为邮政储蓄银行运行中的第一大难题。
2.邮政储蓄银行依托网络优势在农村大力发展贷款业务,小额贷款发展进入瓶颈期。一是产品本身设计上阻碍了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贷款金额小、时间期限短,不太适应现在农业生产规模化及科技化的需求;二是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担保机制缺失,从业人员金融知识及技术操作上比较差,风险意识淡薄,规避风险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加上农户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也不强,因而小额贷款业务创新不强,效率不高。以上是邮政储蓄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中主要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的一个重要难题。
3.邮政储蓄银行依托网络优势在农村大力开展业务,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这种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向现代商业银行低消耗、高效运行的精细化商业运行发展模式转型。根据官方报道,截至2014年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在全国的网点已有4万个,但是这些网点大多数都规模较小,设施陈旧、设备落后,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三、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2015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同年3月份,银监会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支农服务社会责任,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持续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支持其他商业银行下沉机构网点,优化网点布局,适度扩大农村地区网点覆盖面。”根据政策指导及自身条件,邮政储蓄银行要根植农村土壤,坚持立足“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秉承“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方针,恪守“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承诺,始终坚持探索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之路。
1.提高政策扶植力度。从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农村贷款业务种类来看,农业信贷风险担保和补偿机制还应大胆创新。据邮政储蓄银行发布的公告了解,目前只有一部分地区在农业贷款方面的担保做的比较好,通过农技协出面,将农民组织在一起,实行统一贷款。有部分省市“三权”抵押贷款做得也比较出色,还有结合当地地方特征,积极尝试和推广各种担保创新,比如大型农机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土地流转收益、设施大棚、水域滩涂使用权等。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解除其后顾之忧,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提高政策扶植力度,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设立贷款担保基金,成立为“三农”服务贷款的担保机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性亏损补偿机制;进一步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2.践行“普惠金融”,创新产品设计及服务,做好最基本的贷款业务。2013年11月,“微型金融在中国”高峰论坛上焦瑾璞就微型金融是否需要储蓄的问题,焦瑾璞谈到:“中国目前最缺的是贷款,微型金融发展应该在贷款上下工夫,把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技术普及到广众。”邮政储蓄银行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将小额贷款和微型金融服务满足不断扩大的广大农村金融需求市场,就要在贷款业务上下功夫,践行“普惠金融”及金融创新,特别是创新产品设计及服务,做好最基本的贷款业务。邮政储蓄银行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储蓄收入,并且在各项收入中占很大比重,而储蓄收入主要是依赖利差收入,所以邮政储蓄银行的收入受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很大。因而,邮政储蓄银行充分发挥网点及在客户群体各个方面的优势,增设信贷受理网点,降低交易成本,方便客户,并创新业务种类,加快发展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个人企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3.加强风险管理,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制,提高监管力度。邮政储蓄银行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在不断创新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必须设立相对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制。首先是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做到产权清晰,强化金融安全与责任追究。其次,增加新老员工的金融培训,提高金融专业技能,增强金融风险意识,从事合规性经营。再次,相应提高监管力度。
4.加强内部管理,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金融之路。邮政储蓄银行实施服务新农村建设,除创新产品设计,加强风险管理,做好基本的贷款业务外,还应加强内部自身管理,转变发展模式思路。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商业化转型,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资本金;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比如向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批发贷款,既解决了这些新型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足,也满足了农户资金的需求;依托网络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比如与各保险机构合作,代理农村保险等。
四、结束语
普惠金融是金融的延伸。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的微型金融机构,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在将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机会和便利带给更多的普通百姓的同时,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是当前所有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农村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政府一直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基于“普惠金融”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不断开拓新思路,进行金融创新,发挥独特的优势,走生态金融之路,更大更强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官方网站
[2]王劲屹,张全红.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三农”之改革思路探讨———兼与农信社竞争力之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2014,(12).
[3]谢永乐,张海.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服务“三农”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4,(06).
[4]孙为民.对加快邮政储蓄银行转型的思考[J].邮政研究,2014,(3).
[5]陈晖萌,党均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综合经营战略[J].银行家,2008,(03).
[6]黄艳娜.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J].时代金融,2015,(4)
作者:伍正红 单位: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