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17-02-21 17:02:59 来源:论文投稿

1课程教学内容调整

课堂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主阵地,因此抓好课堂教学、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是建设好本课程的关键[2]。对“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把握课程的总体结构和思路,环环相扣“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为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服务的。集成运放的内部结构主要包含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其中输入级采用“模拟集成电路”章节中的差分放大,中间级主要用到放大器件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输出级采用“功率放大电路”章节中的功率放大知识,二极管知识和反馈内容贯穿集成运放的整个电路环节,其它电源、信号处理与产生电路等知识构成了集成运放的外围辅助电路。(2)把握课程学习的重心,总分结构,先总后分“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思路是:以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主体结构,先学习其外部电路,消除学生对课程学习神秘感,把握好学习重心;由易到难,分章节分层次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内容并加以思考应用,从总体上把握好学好本课程的重要内容。(3)立足基础,推陈出新各章既要有基础知识介绍,又要有最新知识引用研究;不仅有传统分立元器件内容,而且有新器件和新技术的扩展。整个内容安排做到让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学到基本技能,从中获得新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同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课程教学重难点处理

我们认为“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半导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和反馈放大电路,而教学难点是模拟集成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3]。为此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处理课程的重、难点。(1)抓住主次,重点突破半导体二极管知识、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是“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基础,其反馈知识内容多、类型鉴别难,而且集成运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用到,所以,要让学生学懂学透,必须重点介绍,努力让他们做到零盲点。其它外围电路可以根据课时和专业需要,简单介绍或学生自学。(2)对比学习,求同存异“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中有两种重要放大器件: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这两种放大器件是构成电压放大电路的必备单元,而且每种放大器件内容繁杂、较难分析、指标也多,所以分开单独教学耗时且易混淆。为此,对教学的改革方法是先主攻其中一种放大器件(比如晶体三极管),将其弄懂弄透,然后总结归纳,与另一种放大器件采用比较式学习,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只需学习不同知识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3)化整为零,举一反三模拟集成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是“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这些难点知识,先细化成几个主要部分,然后对各部分进行讲解教学,逐个突破。同时,及时总结,巩固难点,举一反三。

3课程教学方法实践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手段多变,教学方法多样,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单从课堂教学这一块介绍课程教学方法。(1)“三步法”的应用利用三步即可快速达到题干要求。以二极管导通状态判别为例,可采用“三步法”[4]:第一步:将电路中的二极管移开,留下两个开路点a和k(a、k分别代表二极管阳极点和阴极点);第二步:运用解直流电路的方法计算a、k点电位Ua和Uk(或者计算开路电压Uak);第三步:根据Ua和Uk(或Uak)进行判断,若二极管的阳极电位Ua高于阴极电位Uk(或Uak大于0)则为导通,反之则为截止。(2)枯燥内容形象化法半导体材料中存在两类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针对空穴的概念抽象难理解等问题,可通过类比说明:在一次演唱会上,将每个座位上的观众看成一个价电子,被束缚在座位上,前排因某种原因离开座位的观众就成了一个自由电子,当其座位空出后,后排观众为了更好地观看,依次向前移动一个座位,最终空座位移到了最后一排。因此,观众向前排移动可以等价看成空的座位向后移动。利用这个方法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穴真正的物理意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实验法和仿真形式进行教学。(3)总结归纳法该课程知识点比较散、易遗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加以总结是非常必要的。对“低频电子线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紧紧抓住书本上的各个知识点,既要使学生从概念上理解各知识点,又要让学生了解本质。比如在反馈类型判别的教学上,总结出:一点出为压,两点出为流;一点入为并,两点入为串;并入阻小,串入阻大;压出阻小,流出阻大;压稳压,流稳流。

4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1)基础实验设置一些基础实验项目供学生练习。基础实验项目可以是: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设计,级联负反馈放大器设计,基于3片OP07的仪用放大器设计,采用双电源供电的两级(同相和反相同时使用)放大电路设计,采用单电源供电的同相(反相)放大电路设计,基于LM386低频功率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低频功率放大器(输出采用MOS功率管)的设计,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设计,1kHz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迟滞电压比较器设计,基于三端稳压芯片的直流稳压电源设计,LED驱动器设计,基于1N4148的温度传感器设计,光电开关的设计与制作(比较器电路+光敏电阻+继电器)。(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低频电子线路”实验的延伸和提高,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电子线路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课程组将着手研究课程设计的开设内容、开设方式等问题,切实提高课程设计质量。(3)学科竞赛实践活动以“低频电子线路”课程学习为基础,建立一套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通过采用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从项目筛选到项目总结,由团队内部组织对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实行优胜劣汰制。对与学科竞赛和工程实践相关的其他课程,从实际需要和重要性出发,提炼出具体问题供学生解决,实行弹性考核制度。

5课程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新要求。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既注重课程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又要注重学科理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5]。在保留理论模块的基础上增加创新模块,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同时,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列入教学内容,对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拓展和升华。其次,在开设方式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件,以扩大授课的信息量,增强上课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同时开设课程网站,通过案例讨论以及作业练习,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激发其课程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此外,课程组也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视频资料以及国内外一些较为先进学习网站比如MOOC,Facebook等,根据需要引入课程。近年来,我院秉承课程改革新举措,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教改活动,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1)理论学习基础好,学生考研率高;(2)实践操作能力强,为优异的学科竞赛成绩打下基础;(3)学科竞赛成绩显著,学生综合素质高;(4)综合能力强,造就了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6结论

文中通过对“低频电子线路”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方法、实践环节等的研究与探索,提出了课程教学新模式,开创了教学新思维。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6];考研率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好、学科竞赛成绩优异等充分证明了新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在今后对“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中,会更加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以便更好地实现知识实用化和理论实践化,并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

作者:程望斌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902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会计论文网 高校教学管理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标签技术》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气体分离》 《上海轻工业》 《气象与减灾研究》 《工程机械文摘》 《国外金属矿选矿》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