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注意数学语言的学习,但数学方法的学习还存在一定问题
53%的学生认为“数学语言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37%的学生认为过于夸张,只有10%的学生认为不是.在数学公式学习中,5%采用背的形式记忆,53%是在辨认字母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42%将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互化进行记忆.说明还有一半的学生对数学语言还不够理解.超过一半的学生知道合情推理、数学归纳法、数形结合思想.但对合情推理的具体含义不清,在数学方法的应用中缺乏清晰的思路,解题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加强.
二、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够,缺乏对数学的理性和数学美的认识
46%的学生认为数学是美的,14%的学生认为数学不美,40%的认为说不清.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公式,认识到它有“简单美、对称美、统一美”的学生只有35%,认为不美的有25%,说不清的竟占40%.在高中课本中,24.3%的学生认为是“二项式定理”,11.4%的学生认为是“均值不等式”,选择欧拉定理的是10%,正弦定理的是10%,三者合计44.3%,说明学生对美的认识不统一.“通过数学学习你能达到怎样的目的?”36.6%的认为“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学习一门科学语言”占21.4%,没有一位学生选择“认识数学的美”.学生学习数学具体是为了什么?学生不清楚数学理性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被视为数学文化精髓的“数学理性”,高中生中80%的学生不清楚.数学精神是数学人文价值的重要内涵之一,它是数学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些说明在农村高中数学精神的学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要加强数学的方法、语言、数学美的教学.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欠缺12%学生知道数学文化,31.5%的学生不知道,56.5%属于似是而非,47%的学生对数学文化感兴趣,37%的学生对数学文化不感兴趣.数学文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尤其,对于广大农村高中的学生来说就更新更陌生.
三、反思重建
反思我们平时的生活与工作,我们应该从以下环节去做好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体现数学的文化特征.1.强调本质,注重适度的形式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因此适当的降低“硬数学”,也就是我们平常认为的数学知识、数学技巧、数学能力的要求,提高对“软数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数学理性的要求.重视问题解决的大思路思维环节,突出数学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淡化问题特殊性解决的环节,淡化特殊技巧,避开解题细节的纠缠,降低教学的难度,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内化.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形式化,强调数学知识、能力、技巧会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尤其是农村高中的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数学就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育中应该遵循“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2.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作为文化的数学应该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可以让每一个人有选择、有区分地掌握有价值的数学,即让“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需的数学”,以帮助全体公民文化修养的提高.比如,存款与贷款、住房按揭、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都是很好的题材.数学在哪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加强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降低数学形式化要求,注重其理解和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3.加强数学史知识的学习,让数学课堂多些文化气息和情感教育对数学知识的背景阐述及起源论述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添些亮色,而数学家的故事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态度和刻苦认真品质.“拥有必要的数学史知识,你不仅会免于学生的困惑、疑问与好奇所带来的尴尬和无奈,而且会发现:你从“学术形态”至“教育形态”的数学教学中,你将更加游刃有余,你会因为历史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欣赏数学、热爱数学,并把数学教得更有趣一些、容易一些、快乐一些,从而让所有的学生去理解数学,欣赏数学、热爱数学.”4.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数学教育十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活动方式的养成,这是因为数学思维方式是理性探索精神的产物,也正是有了理性探索精神才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思维方法的数学思维方式;反过来,理性探索精神为思维活动提供了内驱力,使数学思维活动得以启动和展开.这种理性探索精神就是数学理性,我们数学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精神.5.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体现师生平等数学是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的共同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建构.“古希腊人最大限度的决定着今天文明本质的贡献,则是他们的数学.”数学除了其科学精神外,还有深邃的人文精神.在数学新课程中,采用了模块学分认定的方式外,有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既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为学生提供能够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这样的课程设置,是以承认学生差异的客观性,体现了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的人文理念.同样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认真设计问题的梯度、难度,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不要断然否定,认真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以期待培养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的探索精神.
作者:闫成海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