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环境下的安全问题 - 管理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经济环境下的安全问题

时间:2017-02-20 02:27:06 来源:论文投稿

1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1意识形态利益属于国家利益内容在国家战略发展建设中,意识形态工作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两者存在着不可或缺的一致性。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够真正体现一个国家发展建设中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因此,意识形态属于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对国家决策者的判断和决定有着直接影响。意识形态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制度的思想价值和精神支柱,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精神支柱,就相当于失去了灵魂,进而失去了生命力和凝聚力。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性,破坏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相当于推翻了国家主权和制度建设。全球范围内所有的主权国家均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且将意识形态利益作为国家利益内容中的重要部分。1.2意识形态安全属于国家安全内容意识形态安全包括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政治信仰的安全、指导思想的安全,以及民族精神的安全等。目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主要是有效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社会指导思想中的稳固地位,确保社会中大多数成员能够真正信仰中国社会主义,并且始终愿意为之努力着。维护社会良好的道德秩序,保证社会公众生活安定。互联网环境则属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负责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及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

2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政治信仰危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建设的发展进步,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集团进一步分化,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也向多元化发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日益淡化,社会思想道德秩序混乱,进而带来了信仰认同危机的问题,这些现象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造成了重大冲击和威胁。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信仰的动摇和情感疏离,政治信仰出现了偏差等,由此可见,我国政治信仰危机已经成为了深刻的民族精神危机。意识形态危机带来了社会道德秩序的混乱和无序,社会成员对传统的信仰已经存在怀疑,甚至抛弃了个人信仰,在新的信仰尚未形成和建立之前,很多社会成员由于精神生活空虚,生命灵魂迷茫,出现了迷信邪教组织的现象,最终误入歧途、家破人亡。同时,意识形态危机又属于一种认同危机,是社会转型发展引发的新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危机更是主流认同危机,对国家党的政治建设和发展,以及政党的合法性造成了极大冲击。2.2信息安全影响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越来越明显,需要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作为一个全球开放式的信息文化平台,加速了各个国家文化信仰的融合与交互。互联网的诞生使很多西方国家占据了有利的信息强势地位,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向我国的渗透和影响提供了便利渠道,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对互联网舆论导向控制的难度,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重大挑战。互联网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带来了深入影响,由于互联网本身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更使得互联网中不同的思想观念同时存在,思潮激荡,人们通过互联网选择信息更具多样性。而且,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他们利用互联网传播的个人主义思想、功利主义理论、实用主义价值等多种错误思想,甚至不惜发布种族歧视和宗教仇恨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流传到我国之后,不同程度地会对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带来影响。2.3文化安全形势严峻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信息资源数量的不断增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文化通过生活娱乐、教育培训、产品销售等形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疆域和壁垒,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渗透和扩散,西方国家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由此,西方国家强势文化的进一步渗透,对我国文化秩序、文化结构和文化重组都带来了深远影响,威胁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政党建设和民族精神,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面临着极大威胁和挑战。对中国文化受到的威胁和冲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不但受到了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影响,而且国产文化发展也没有坚持自己的道路,只是对西方文化的简单效仿。国内很多文化产品的重组建设,其创意研发严重缺乏中国特色文化气息。因此,美国大片、韩国偶像剧、日本动漫才能风靡中国文化市场,对国内文化产业建设造成了巨大影响。

3互联网环境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策略

3.1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力度不断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力度,确保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互联网应该逐渐成为我国对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安定团结,能够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同时对外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渠道。因此,国家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阵地深入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建设,正确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利用正确的社会指导思想占领互联网阵地,营造有利于社会成员健康成长的互联网环境,实现国家“主旋律”的弘扬。按照科学发展、严格管理、避害就利、为我所用的基本方针原则,加强党政领导部门新闻网站的扩大建设,更要积极引导和利用商业网站,创建以专家为成员的网络评论员机构,不断提高互联网舆论的引导能力,使互联网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通过开办专家个人网站、网上论坛等方式,可以针对热点话题提出有效性见解,对网民提出的敏感问题和评价言论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弘扬国家“主旋律”,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在互联网上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真正提高我国互联网发展建设的综合竞争能力。3.2利用互联网隔绝宗教渗透利用互联网隔绝境外宗教组织信息的渗透,对其渗透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境外宗教组织的传播网站等。对宗教组织网站信息内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对境外宗教组织的活动传播平台和传播机制进行分析;对境外宗教组织创办的远程网络在线学校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境外宗教组织传播的书报杂志进行分析。进一步发掘境外宗教组织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的各种威胁,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着眼于在网络空间内构建安全国家战略,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平台。3.3完善互联网法规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在互联网立法方面比较缺乏整体意识,虽然我国关于互联网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很多,包括国家人大常委会议通过的法律法规,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行业行政法规等,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传播性特征,应该实行主体关联监管和分权管理体系。因此,与互联网行业相关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发布了很多规章制度,近几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对互联网活动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存在着不可忽略的严重问题:由于关于互联网实施的立法层次低、主体多,严重缺乏协调性、权威性和完整性,可操作性较差。如何能够理清互联网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加强互联网立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互联网法律法规。3.4加强互联网监管力度在互联网监控管理方面,要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对互联网监控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研发,构建完善的互联网意识形态传播监控管理体系。通过对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检测、过滤、整合与处理等方式,确保互联网中传播的信息内容不会超过允许范围。注重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的控制权,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的互联网法律法规制度和市场规范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与社会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加强技术管理,研发能够过滤反动信息、色情信息和有害信息的监控管理软件系统,杜绝在互联网中传播任何不良信息。与国际社会合作加强互联网犯罪的惩罚力度,抵御外界不良信息的入侵。同时,针对互联网上各类反动宣传舆论主动展开有力抨击,利用互联网的宣传攻势抨击其他国家对我国的诋毁言论。

4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重大挑战,网络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建设与传统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着较大差异,只有掌握和利用好互联网本身的优势特征,在传统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上,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开拓思路,才能真正做好互联网环境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作者:赵静敏 单位:安阳市信息中心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经济环境下的安全问题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512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赤瓜礁 吉林农业科学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八桂侨刊》 《电工电气》 《全国商情》 《短篇小说》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微电机》 《电子工艺技术》 《河南化工》 《黑龙江史志》 《家教博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