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当前形势下,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更新教学思想,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实现教学手段与学生学习形式的转变,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一稿三分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初中语文一稿三分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一稿三分;模式;应用;策略
培养学生为乐学、会学、好学的人才,以使学生懂得做人和生活,进而能够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这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阐述学生自主感悟、学生自主质疑、教师有效指导的初中语文一稿三分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一稿三分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这门课程是基础性的,其本身存在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学特点。然而,近些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管理等环节上存在误区,这有悖于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和特点。而语文教学的规律是教师以及学生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学习互动过程中具备的必然的和本质的联系性。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教授学生课文的字词句篇,让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语文内容,从而实现学生人文素养与思想素质的提升,并且,借助学习语文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这种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与处理人际关系等。针对教师教学这个方面,存在非常多的研究成果与结论,可谓丰富多样。可是,针对学生接受学习这个方面,立足于当前,研究者比较少,以及大部分是外表层面的研究,基本都是怎样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以及被动地应用语文知识。这种研究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真正地尊重学生。教师教授学生的时候,一般都是始于课文的标题,讲解作者、提出问题、课后训练等,针对一篇课文,教师讲解的内容都是其自身的主观想法,没有兼顾学生的内心体会,这难以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僵化的,这样的教学过程缺少人情味与语文味。而切实有效的、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是时时处处为学生所想,即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然后教师有效指导。
二、初中语文一稿三分教学模式的应用
1.学生自主感悟
所谓的感受以及领悟就是感悟,其指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所指”升华为“能指”,属于表层意义到内涵的进一步认知,属于读者立足于固有的智力水平、情感感受、知识系统上再领悟、感受、提升、想象、创新作品。语文的学习有别于其他的数理课程,作为母语的语文学习并非仅仅为了掌握知识,尤为关键的是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再加上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和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悟、咀嚼、回味,借助一些应用与累积,实现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健全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的良好素质。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核心环节是注重所有学生品格、道德素质、情感感受、生活情绪等的形成。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为关键的是学生的自主感悟。可以说,注重自主感悟是开启语文知识大门的钥匙,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的初中语文,其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理科类的学习是根据理解、记忆、应用的程序进行,而文科类,特别是语文的学习,具备自身特殊的认知———感悟———内化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事实表明,这种学习规律跟语文的学习相符合。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属于一种阅读心理活动,属于实践语文语言的活动。当然,这也有别于理科类一章一节的学习过程,其是在感悟教材语言知识之后,再真正地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内化的目的,以及外显于自身的举止行为等。例如,因为学生存在差异性的爱好兴趣、生活环境、民族、年龄、风俗习惯、性别、知识累积等,其自身的生活烙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异样的兴趣爱好等。针对教材文本当中的标点、词语、独特的句式、修辞手法的应用、表达的技巧、组合的段落、修辞手法、描绘的景物、刻画的人物、表达的事件等,学生都能够发现异样的兴奋点,从而关注自身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例如,同样是对于映照的斜阳,陶渊明认为是“山气日夕佳”,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孟浩然认为是“日暮客新愁”,一副忧愁的样子,而王之焕认为是“白日依山尽”,一派苍茫;学习语文也是同样要尊重学生感受的多样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探究,特别是应当明确学生一定会有一些发现,这是第一遍学习课文。在第二遍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自主地发表自身的读后感,无须暗示学生(一部分教师总是根据自身的主观看法,有目的性的要求学生在自身的设想上开展联想,如此获得的结论不够真实),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发表自身真实的观点。学生能够由惬意的阅读感悟过程中获得自身最为真实的观点,且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地进行丰富的想象或者是联想。而在第三遍学习课文的时候,学生通过工具书自主地解决一些疑问,以使学生在教材文本当中探究自身关注的内容。
2.学生自主质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设计一些疑问,然后诱导学生去解决,这样的结果是一些不够真实而又单调、乏味的问题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习语文知识产生恐惧的心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富有情感、不同思维、鲜活的生命个体。不同的人具备异样的思维,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理想的做法是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自主地提出一些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或者是事件方面的、或者是课文结构方面的、或者是情节方面的、或者是修辞方面的、或者是语言方面的、或者是形式方面的、或者是人物方面的、或者是标点符号方面的、或者是字词方面的、或者是句式方面的、或者是内容方面的等等,只要是通过课文联想到的就可以。而对于教师而言,不要怕学生的任何提问,也要耐烦学生的任何提问,也无须顾虑难以回答学生的提问,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问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肯定的,这体现了学生动脑思考了,并且也相信老师了。正所谓的“学贵有疑”,真正懂得教学的教师并非自己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使学生自主地提问和启发学生加以解决。这样一来,学生的提问会直接挑战教师的认知能力,这就推动教师在上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重视累积大量的知识和素材,从而应对学生的提问。与此同时,针对解答学生的问题来讲,教师也应当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需要确保宽容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艺术化的处理与回答。并且,学生也能够逐步地跟教师拉近距离,学生也会这样想,我现在是学生,说不定以后会成为一名教师,甚至能够成为比我们的老师更加优秀的教师呢!
3.教师有效指导
倘若认为语文教师就是让学生自主感悟以及自主质疑,如此就可以教育好学生,那么当然也是误解。因为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比较浅显,知识面比较窄和见识比较少,他们的观点、看法等都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其次,各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更加理性地讲解,如此一来,才可以切实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懂得跟学生和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交流,通过自身的热情与真情跟学生和作者进行坦诚的沟通。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内修,为此,学生的主动至关重要,正所谓“牵马河边易,使马饮水难”,因此,只有学生自身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有效地解决其他的有关问题。当然教师的有效指点和引导才能够确保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自主感悟与自主质疑,然后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以使学生懂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且使学生将学习当成生活实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让学生变成愿意学习的创新型人才,从而为建设国家而贡献力量。
作者: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