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西琴乐创新论述 -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纳西琴乐创新论述

时间:2017-02-19 20:21:01 来源:论文投稿

在二胡演奏节奏型式的音响时,旋律交给了乐队声部,之前山歌般的主题旋律再一次出现。在这一段拨弦演奏之后,主题旋律八度上行模进再一次出现,如同节日盛典上人们酒过三巡,酣畅淋漓,不像一开始的那样拘束,舞蹈更加热烈,音乐更加喧哗。伴随着人们轻快的舞步这一主题又在二胡和乐队部分出现了数次。然后进入了一段大篇幅拨弦段落。这就是本曲的第三个亮点所在。此段拨弦清越明快,并再一次配以弓根的短促演奏将音乐如鼓点般的重音凸显出来,仿佛纳西少女在月下曼妙的舞姿,跃动在听众的耳畔和心间。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在每一张沉醉于节日中的脸上,人们仿佛在酒精的迷醉中产生了幻觉。拨弦之后是一段人工泛音的旋律,依然使用主题的材料进行变奏,利用泛音清透的音色将整个音乐画面从现实带入了睡梦之中。这种写作手法在高韶青先生的作品《二胡随想曲第二号——蒙风》中也有所运用,同样是将主题材料使用散化和泛音来重新表现。这一写作手法可以称得上其作品的一大标志性写法。奇幻的梦中走来一位姑娘,她翩翩起舞,将节日的快乐在梦中延续,由此引出了一段三拍子的舞蹈性乐段。在钢片琴和竖琴迷离的声音中,少女踏着烂漫的舞步,将人们带入山野中的仙境。其间穿插长笛与黑管的复调,好似飞舞在少女身旁的彩蝶。高韶青先生采用无调式的写作手法将整个乐曲的调性感变得模糊不清却又韵味十足,音乐在迷雾中若隐若现。这样的写作手法在高韶青先生的专辑《诗人的山庄》⑤中大量的使用,代表作如《文杏馆》、《辛夷坞》等,造成调式的不确定性,使音乐感觉不知何来,如梦似幻。就在所有人以为欢聚即将结束之时,在开头的一声呼喊再一次出现,将酒醉的人们从梦境中唤醒。音乐突然热烈起来,不规则节奏型与规整节奏的混合,不同拍子的穿插,快速双弦等等。这种写法在《蒙风》和《炫动》中也频频出现,强烈的不稳定感预示着高氏风格再次来袭。这一次,欢乐的盛会从纳西山寨飞到了纽约百老汇,飞到了卡耐基音乐厅。高氏风格的爵士二胡如期而至,在x.xx.x的典型stride爵士⑥节奏型背景中,中国的民乐奏响在了世界的大舞台上,高韶青真正的将二胡音乐,将中国民乐“玩”到了全世界。听完此曲,笔者甚是入迷,久久不能从飞扬的音符中抽离。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首作品可以算是现代二胡作品中的翘楚。套用某一品牌的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此曲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所谓“高难”作曲手法,没有矫揉造作的崇高思想和深邃意境。如同乐谱开篇所说:“虽然‘纳西’这名字没有‘容纳西方’的意思,但是这个无意间的巧合成为作曲家的灵感。”这就是来源于民间升华于世界的中国音乐、二胡音乐。不固守传统,勇于“纳”百川于心,才是音乐家们该有的态度。由此笔者对于二胡作品创作的模式产生了一些思考。笔者认为,最理想的创作模式应该是高超作曲技法和丰富舞台经验的完美结合。以演奏家的技术为载体,放飞作曲家的思维。在这方面,高韶青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位将二胡艺术视野空前拓宽,将二胡艺术介绍给世界音乐界,同时也将世界音乐融入二胡艺术的音乐家,之所以能够完成如此成就,有赖于其一专多能的专业能力和遍布世界各地的演出经验。高韶青先生不仅从事二胡演奏教学,同时还通晓钢琴、声乐、作曲、指挥。不仅在国内顶级的上海音乐学院经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在中央民族乐团担任独奏演员,还在1991年考入加拿大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声乐。在国内外不同的音乐环境冲击之下,高韶青先生以最为通俗易懂的作曲理念,将中国传统二胡音乐与爵士、摇滚、流行等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个性鲜明的“高氏风格”。这种风格即用现代的方式、用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来演绎最具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音乐。这样的音乐,自然也必然受到广大年轻音乐学习者和从业者的追捧。在此,笔者大胆设想,在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教育中,是否可以将器乐演奏和音乐创作这两个专业进行联系,创造一种“产业链”模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很多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都遭遇过脑子里有货却写不出的尴尬。而作曲系的学生则经常写出一些超出乐器音域、不符合乐器性能的“神作”。想要解决这样的矛盾,通过这种方式将演奏的人才和创作的人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防止因为人才类型的单一性而造成的发展受限。让更多的演奏者可以直抒胸臆,更多的创作者可以为乐器量体裁衣。解决了创作模式问题,紧接着的问题就是作品本身。由于在专业民族管弦乐团工作的原因,笔者接触了近年来许多现代作品,总体感觉音乐从旋律化向着音响化发展。在这些新作品中,不乏精品之作,也不乏单单求新求怪的所谓“大作”。某些所谓“大作”忽略了音乐的本体,而执着于一些不知所云的所谓“新元素”。对于音乐专业的工作者、学习者尚且难以接受,想要向普通大众推广自然是难上加难。一门艺术的发展,需要“先锋派”、“学院派”的尝试,这是有必要也是必须的。如高韶青、谭盾等人的尝试笔者就非常追捧。很难想象如果小提琴没有帕格尼尼,钢琴没有李斯特会有多大的损失。但他们的某些作品如《超技练习曲》⑦等并不是奉献给大众的,而是作为纯粹的艺术追求和技术提炼而作的。但音乐不是象牙塔,这只是音乐的一小部分,绝不是主体。

音乐是艺术,也是娱乐。那么既然要起到娱乐的作用必然就要迎合受众的口味。笔者认为,二胡艺术想要长期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占领最具潜力的年轻人群体,去迎合他们的口味“,轻松快乐”总要比“肃穆庄严”更容易让人接受。纵观如今发展势头迅猛的音乐类型,如嘻哈音乐、电子音乐、摇滚音乐等等,其内容都是取材于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群的真实生活之中,用时下比较时髦的词汇来形容就是“接地气”。与此同时配以最通俗易懂的旋律线条和丰富多彩的编曲制作,让人们能轻松地在音乐中释放感情,找到共鸣,达到娱乐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笔者在此呼吁作曲家们在创作专业乐曲之余是否能尝试更多的将二胡与流行音乐或是其他年轻人感兴趣的音乐形式相结合,让更多的年轻人抱着玩音乐的心情来接触二胡,而不是一下笔就要忧国忧民名留青史呢?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有两位演奏家就做得非常好。一位是前文提到的高韶青先生。他的专辑《诗人的山庄》由20首二胡小品组成,灵感来源于唐代伟大诗人王维的诗集《辋川集》。⑧风格简洁明快,每一首乐曲都匠心独运地将二胡与电子音乐、西洋乐、人声等元素完美融合。配器上音色丰富,层次分明。既不失二胡的古典之美,又极具现代感。非常适合演奏者日常拉奏或舞台演出。另一位是台湾二胡演奏家,曾出任香港中乐团首席的霍世洁女士。广州日报对她有这样的评价:“霍世洁以跨界形式活跃于乐坛,演奏风格大胆创新,音色圆润优美,演绎丝丝入扣,深受发烧友所喜爱。”⑨她于2011年推出《爵士•胡情》专辑,英文名whenjazzmeetserhu,中文意思即当爵士遇上二胡。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以爵士的手法重新演绎,可谓惊艳无比。既有浓浓的爵士风味,又让人能轻易辨认出二胡的身份。无论在专业院校的二胡专业学生中还是在普通听众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曾将专辑中的一首作品《酷》运用到日常二胡教学中,学生反响非常强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特别是青年人群的学习欲望。甚至有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本来以为二胡就是很古老的乐器,属于父辈的东西。没想到二胡还可以这么拉”。可见一首优秀的、时尚现代的作品对于一门乐器形象的改变具有巨大的意义。如果二胡艺术一直停留在《二泉映月》、《兰花花》的阶段,让具有开创精神的青年一代如何去接受、去喜爱这件“古老”的乐器?另外笔者也多次在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等地的音乐会中听到来自于这张专辑的音乐,在专业音乐院校学生中大受追捧。每每在音乐会上出现这张专辑的音乐时,常会出现台上台下水乳交融的情景,观众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音乐中来,与台上的演奏者互动。笔者从舞台上演奏者的音乐中感受到的是对于艺术最纯粹的爱和快乐,而不是某些所谓专业音乐中的故作深沉,难道这不就是音乐的真谛么?当然,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音乐艺术发展的载体,乐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此门艺术发展的前景。

众所周之,如今流行音乐中所使用的合成器,电吉他,电贝司等乐器都是经历无数次改良后从传统乐器中发展而来的。在这方面高韶青先生可谓开创了二胡的一个新时代。其发明的“韶琴”在传统二胡的乐器性能上提升了一个档次。从音域上来讲,韶琴解决了以往演奏《长城主题随想曲》⑩、《二泉映月》等作品时需要准备几把不同的二胡的困扰。其设计的特殊千金不仅方便根据演奏曲目切换,且扩大了二胡的演奏音域。从音量上来讲,解决了二胡最大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在高音区和超高音区音量衰减的弊病。使二胡真正地具备了“全音域”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其研制的特制琴筒更是解决了二胡演奏音量小的问题。其特制琴筒采用向上开口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在音乐厅演奏时使得二胡的声波可以通过反射板传到各个角落。在二胡的发声源琴皮的选择上,高韶青先生也采用了高科技的人工合成材料。这种材料不仅性能稳定,保证了韶琴整体音色音量的统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日益稀少的蟒蛇资源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全中国一年因为二胡制作需要捕杀多少条蟒蛇?而通过人工皮的普及,就能更好的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让笔者对于韶琴最为推崇的一点在于其“二胡电子化”的设计。曾在网上看到高韶青先生的视频,将IPHONE手机通过一个IRAG设备与韶琴相连。韶琴瞬间变身电声乐器,惊艳全场。更为惊艳的是通过IPHONE手机的软件,还可以实现如电吉他效果器的效果。视频中高韶青先生就使用电吉他音效演奏了一段摇滚乐曲,令在场观众无不大为惊叹。“二胡电子化”这一改良,其意义不仅限于舞台表演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更长远和巨大的意义在于使二胡真正成为了世界性的乐器,空前的扩大了二胡这一乐器在各领域如影视、音乐、数字产业等方面的应用范围。除此之外笔者对于二胡的发展还有另外一些思考。首先是对于乐器自身的定位。可以毫不掩饰地说大多数二胡学习者或教育者的音乐自信心还是不够的。总觉得自己的乐器不如小提琴那么优雅,不如钢琴那么大气。笔者想说音乐都是平等的,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喜欢与否。艺术与科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唯一的标准,不能以对错下结论。

如果自己对于乐器都没有信心,又如何去感染别人呢?这就相当于营销,如果自己对产品都没有自信心,如何将其卖给客户?从心理学上来讲,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有种自然的恐惧,因此通过伤害和贬低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作为一名二胡艺术的传授者,自身首先就要树立起自信的形象,并将这一份自信传达给大众。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专业指导讲究细节,提升整个乐器的品味,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而不单单是一件乐器来传播,并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学生和家长。慢慢地整个社会对于二胡只是街边卖艺乐器的陈旧观念才会改变。第二,要保持乐器的正面曝光率,走产业化道路。古筝为何在近几年来火的一塌糊涂,钢琴为何成为众多家长让孩子学习的首选。这都和商业化运作以及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巨大的关系。春晚、星光大道等等央视节目以及各类选秀节目中的频繁上镜,郎朗、李云迪的明星效应,客观上确实推动了该门艺术的推广和发展。因此,一方面作为二胡艺术表演者要在节目上推陈出新,真正迎合市场的需求。如此才能增加公众对于二胡艺术的感性认知,改变二胡曾经在观众心目中固有的“乞丐形象”。另一方面需要对二胡艺术进行产业化的包装和运作,如“女子十二乐坊”、“东方茉莉”、“天姿国乐”等女子乐团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舆论对于这种音乐演绎形式的争论如何激烈,其推广民族音乐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艺术,如果固守陈规止步不前,二胡艺术,中国民族音乐,将慢慢被航空机电论文埋藏在历史的黄沙中,如同曾经消失的那些民间艺术一样。

作者:白德灵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纳西琴乐创新论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415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西安翻译学院教务网 中国老区

相关论文

药学做什么最好

论文百科2017-03-27 12:08:19
相关学术期刊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应用数学》 《高教发展与评估》 《车辆与动力技术》 《成功》 《哲学研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现代电子技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