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的进步给国家、社会及个人都产生了正面的影响,自然图书资料管理也是如此,极大地增加了资料的数量与种类,其所带来的信息资源也在逐步增多,因此,简单地采取传统的手工操作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相应的工作需求。在图书管理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众多信息展开有效地管理,给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便利——除了能够提高他们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外,还能够加强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不仅能够对简单信息进行处理,而且对那些非常复杂的信息进行管理时,信息化技术则表现出其独有的优越性。因此,图书管理方面广泛应用到信息化技术。同样,艺术类图书资料管理也存在其自身独特的特性,其具体特点如下所述。
一、艺术类图书资料的特点
(一)艺术类图书开本大小不一
在各种各样的图书中,相比于其他图书资料,艺术类图书资料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中,开本是最为复杂的,其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别。从书型上来说,大型画册中最为普遍的是6开本,图书类常见的是24开本,1字帖普遍使用16开本,此外,还存在12、15、20、24、40等开本的图书资料。从图书外形上来看,还存在长开本、方开本、横开本、竖开本等类型的艺术类图书资料。
(二)艺术计类图书厚薄不匀
从厚度方面来说,艺术类图书的厚度不一,有成百上千页的精装本,也有只有几页、几十页的平装本或者活页本,而这种类型图书的数量还比较多。
(三)艺术类图书的装订形式多样
从装订方式来说,艺术类图书有多种装订类型,普遍有平装、精装、线装、散叶装等类型,还有的是由多个活页装订而成。查找者只有通过将其一一抽出才能浏览其中的内容。同时,艺术类图书的封面也各式各样,即便是同种类型的封面,在厚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同规格的图书,其所使用的纸质厚度也不尽相同。考虑到艺术类图书开本、薄厚、装订形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如果简单地按照书籍的目录来排放,将那些形状较特殊、开本存在较大差异的图书排列在一起,往往不整齐且不稳定,还影响视觉美观。更重要的是,读者在选、挑书的过程中极易造成图书倾斜滑落,使图书页脚曲折损坏,整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艺术类高校中艺术类图书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技术给艺术类图书资料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相应的管理理念也逐渐成熟起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建立先进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信息科学技术的最大潜力,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展开,诸如图书电子化管理、网络图书管理等。然而,高考扩招使招生人数与教学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加大了对图书馆艺术类图书资料的需求量,这便需要强化对艺术类图书的有效管理。事实上,艺术类图书除了对本专业的师生开放外,还对非本专业的全体师生开放。所以,在日常接待数量上自然超过了其他的专业,这将大大地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对管理者在借阅速度、管理策略及查询速度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图书的印刷成本较高,更有些外文出版社的图书成本超过100元一册。所以,应该对这类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的布局,从书架的高度、每层间距等方面做出努力,这样不仅方便读者进行查询,同时给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作为资料员,不仅要做好日常借阅工作,同时要做好图书日常维护工作,注意储藏室内通风透气,并注意防潮、防霉、防虫,避免霉菌的肆意滋生损害图书的画面,一旦发现有损坏的图书要及时进行修补工作[1]。
三、信息化技术在艺术类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是必然趋势
信息化技术给艺术类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显然,过去使用的管理模式已无法真正满足借阅者的合理需要,我们必须改革这些管理模式,使其不断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料共享后,人们能够更便捷、快速地查询所需的资料,如此便节省了查阅者的宝贵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艺术类图书的现代化管理同样会作用于读者,使得他们对读书信息有一个更好的标准。如果艺术类图书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自然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2]。
(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资料采购前后及借阅中的作用
图书馆在选购图书资料之前,为了避免出现重复购买的现象,需要对其进行检索查询,利用有限的资金来购买更有价值的图书。传统的手工检索模式往往是通过对全部图书的纸质检索分类著录卡片来展开,并参考购置图书的账本。传统的检索模式的劣势是工作量较大且耗时长,由于人为原因做成的不良后果很多。当图书馆所藏图书的数量比较多时,一个人不可能完成这么多图书的分类和整理工作,需要靠不同的人来操作,但是由于不同人对图书分类的认识不同,分类自然不同,这些都给采购前的查重工作带来了困难,使得重复购买的现象时常发生。虽然通过查询购置正本能够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当倘若每购买一本书便要一一查询账本,工作量会很大,而且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总之,在采购前、借阅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3]。过时的图书资料借阅过程是:借阅者根据个人的需求查询分类著录卡片,如果图书馆中确实储存有借阅者所需要的图书,借阅者就需要填写索书条,然后图书管理者根据其上面的信息进行图书的查找。这种借阅方式存在许多不便之处,诸如工作量比较大,从查询、借阅到借阅成功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并且图书管理员只能根据借阅者的一些信息手工查询图书资料,假如借阅者所需图书被他人借走或者由于人为因素使得图书分类不同,所需图书并非在其所填写所属条类别中,自然借阅将不会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图书管理员就做了许多无意义、无价值的工作,不仅加大了其工作负担,同时也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4]。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借阅者在借阅的时候只需要提供一些关键的图书信息,图书管理员通过这些信息快速地将他们所需的图书找到。与此同时,通过检索,还能为借阅者提供一些与这些信息相关的图书以供其参考。只要是书库中确确实实存在的图书资料,通过电子检索便能被很快地找到,借阅者外借一本书所用的时间很少,大大地提高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还节省了借阅者的宝贵时间[5]。
(三)现有图书资料的数字化
高校设有不同的专业,图书馆藏书的种类也各式各样,对其进行数字化显然工程巨大,不管使用多么快的扫描仪,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此外,艺术类图书以多变的形式及丰富的内容而存在,其中的一大部分是以图像、影像等形式而存在的,使用文字进行描述的相对较少,对这类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的难度势必会更大[5]。为了发挥图书资料数字化的最大功效,应该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这类资料应该是以电子、文本两种形式共存,工作人员在做好日常工作外,还要进行电子目录和检索任务,为数字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步;不断实现其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能够提供的图书信息较大,诸如文字、影像、动画等。这类图书资料的内容丰富、样式多变,只有通过将它们进行科学的组织,才能更好地展现信息的利用率[3]。
四、结语
显然,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图书资料管理中是未来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道路。要想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必须依赖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其核心是要在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力度,逐步克服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存在的耗时费力、更新速度慢的困境。特别是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加大资料利用率存在一定的现实意福建职称义[6]。总之,在艺术类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了信息化技术,构建前台交互平台和后台管理系统的维护系统,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最终为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及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