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应用 - 历史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应用

时间:2017-02-19 14:46:42 来源:论文投稿

前言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桥梁。然而在大多数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中,教师对该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多为“照本宣科”的模式,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内容,不仅阻碍整个教学进程,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品德培养。在新历史时期,教师应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建立交流平台、创设多样化情景及回顾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1.创设多样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传统上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中设备不断更新与进步,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多感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借此创设出多样化教学情境可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其中,多媒体介质是教师运用较为广泛、较为普及的信息技术设备。因而,在《品德与生活》一科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借助各种设备来完善教学模式。比如在《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一文中,教师应通过对媒体介质来搜集本地家乡著名物产的相关图片、影片或音频,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学生观看或收听时,教师可加入相关理解性的文字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此,在多感官的强烈刺激下,学生就会对家乡这一概念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并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对家乡的感情更加深厚。个别尤其出名的物产介绍中,教师应加以讲解,如“同学们知道吗,这个东西在全国都很有名,很多人都愿意从很远地方来这里品尝。”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对家乡产生兴趣,并对接下来教师的讲解中会更为关注。

2.回顾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多媒体介质的出现让教学不再局限于无生命的课本教材,而可以以更为直观的影片、图片等将教学内容扩展到有声有色的视觉、听觉享受。过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单纯拿着课本一页一页朗读课文,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成效不得而知。因而,教师应跳出枷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将相关事件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并善于利用多媒体介质以直观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让家园更加美好/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将关于环境与大地的相关热点事件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接触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了解社会真实发生的事件,巩固基本理论与深入探究集为一体,从而可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断提升其自我思考与反思的能力。其中,借助《你会怎么做?》、《法治在线》等道德法治节目,让学生在听与看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思考,然后结合实际生活整理出个人看法。当然,其中需教师一步一步进行引导,以“同学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大地妈妈?”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建立交流平台,组织学生相互分享

在实际教学中,知识学习输入与输出是同等重要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积极创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打破传统上“教师一人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间、师生间可相互交流。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积极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利用图片、视频等来引入,让学生可自由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一定条件允许下,教师还可组织课外讨论交流活动,打破对学生思想发展的约束。比如在《让家园更加美好/我们的大地妈妈》中,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讨论才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环境保护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因而要提高小学生环保意识,在这课教学中应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积极听听他人的意见,也可发表自我看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环境保护中去。

结语

《品德与生活》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社会规范、生活准则的有效途径。因而,在新时期的要求下,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提升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活动设计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集视觉、听觉多感官于一体,在学校中多为多媒体介质,教师可从创设多样情景、建立交流平台及回顾社会热经济研究期刊号点来进行教学,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及培养其社会认同感。

作者:黄瑞杰 单位:临沂市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应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328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经济学论文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 《影像技术》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苏南科技开发》 《绿化与生活》 《南方园艺》 《中国质量》 《实用糖尿病杂志》 《管理观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