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然资源丰富
青海省拥有非常独特的气候资源。青海省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侯,日照时数长、辐射强、夏季凉爽、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青海省的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在柴达木盆地、东昆仑成矿带、北祁连成矿带、青东地区和其它地区等五个区域,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发现矿产127种,其中查明有资源储量的107种,编入《青海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共有91种。有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有23种排在前3位。其中锂矿、锶矿、冶金用石英岩、芒硝、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钾盐、玻璃用石英岩和石棉等9种矿产排在全国第一位。同时,青海省有天然草地3647万公顷,是高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本省70多万牧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生产资料,其独特的生态地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
在青海省,工业园区已然成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青海省已初步形成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海东工业园区、十大县域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园区工业体系,初步构建了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依托的六大循环经济特色产业体系,以西宁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纺织、装备制造产业也逐步形成。随着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健全、产业体系形成,工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青海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1、建立要素激励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青海省的自然资源等各项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青海省拥有资源、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但恶劣的自然条件又限制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因此,政府应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制定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来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并完善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财政配套政策,以发展青海省特色经济为目标,做到人无我有,人优我特,增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通过要素激励机制,加强与东部地区产业的衔接,提高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热情,为青海省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实行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政策,依托工业园区发展青海特色经济产业,如通过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青藏高原独有的动植物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中医药及高原绿色食品加工等项目,逐渐形成以生物技术、中藏药及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扶持
青海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竞争力较弱,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差。应改善青海省基础设施条件,促进铁路、公路的建设,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降低平均运输成本。避免由于加大发展资源型产业致使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改善工业发展的质量,促进完整产业链的形成,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青海省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对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规模,用于青海省国家级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专项财政收入转移支付手段,支持开发区发展。积极争取政府贷款、国际组织援助资金投向园区开发建设。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及公用事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支持园区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鼓励企业集合发债,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服务体系
青海省应在经济的发展中更优地整合产业链,以更好地适应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以促进青海省投资环境的优化发展,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促进青海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良好转变。大力发展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换、产业化进程相配套的各种中介服务业。
4、加强区域互动合作,促进区域间企业的联合
青海省地处内陆腹地,周边临近新疆、西藏、四川、甘肃四省。应吸引周边省份投资以促进企业间的联合,做到优势互补,在充分吸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的同时,促进产业链的整合,加强青海省与其他区域间企业的联合,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周边地区的科技、人才等资源,在充分发挥剪纸艺术论文自身优势的同时,使青海省企业的竞争力更上一个台阶,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刘洪阳 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