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发展;和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不等于增长。我国历经了两代发展战略。第一代发展战略是1978年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之后由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主题是加快发展、不平衡发展,倡导“先富论”,如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第二代发展战略是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倡导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的“共同富裕论”;改革的目的是投资于人,发展人的能力,实施协调发展战略[1]7。
1.发展是我国国情的要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直接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进入社会主义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比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起点要低的多。我国自建国5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愈益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还不雄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国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还不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够健全,民主的法律化建设尚存不足。因此,要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大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发展是解决现实矛盾的要求。就业压力。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增加,劳动力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我国目前失业问题严重。劳动人口不能及时就业不仅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而且严重的影响了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2009年,我国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15日在京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预计的。蓝皮书介绍,虽然2008年中国城镇就业未受明显冲击,但2009年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难度将进一步加大。2009年大学毕业生将在2008年的599万人基础上增加50万人左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资源压力。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多、门类全、数量丰富。但是,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也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其一,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劳动力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但是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不足世界总量的1/10[1]245。其二,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我国的一些重要资源,总量虽然很丰富,但分布很不平衡。如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陕西等地区。其三,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的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尽管不少地区有雨热同季的优势,但往往伴随洪涝灾害,白白流走了宝贵的水土资源。其四,矿产资源质量高低差别大,低质资源比重大。我国铁矿储量虽居世界前列,但是绝大多数是贫矿。能源中,煤比较多,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小。环境压力。我国的煤烟型大气、南方酸雨污染、城市汽车排气污染日趋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耗损臭氧层物质的排放问题有待解决,大气污染治理困难。我国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由于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每年造成大量的淡水鱼损失。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原因,历史原因,政策、体制原因,也有长期问题的当前表现,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1.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首要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邓小平指出,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在于发展生产力。经济增长了,问题解决起来也就容易了,因此,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2.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并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四个文明”的关系,四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其中,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先导,以生态文明为前提,以政治文明为保证。
3.坚持协调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各种关系的发展,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地区关系、城乡关系等等。协调即和谐平衡,不同关系通过协调达到平衡,体现一事物与其相关事物保持着协调状态,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4.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后得出的新认识,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人均重要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30年的经济大发展中,一些地区的生态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草区沙化等现象日趋严重。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扩大内需是当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
1.扩大内需的必要性。我国的发展靠三大需求来拉动,出口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前两大需求增加比较快,恰恰是在消费需求方面增长的不是很快。前些年,我国在扩大内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农村扩大内需取得的成果并不很大,农村社会零售额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现在,很多工业品卖不出去,滞销积压数量逐年增加,许多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甚至造成亏损破产、工人下岗,这与农村购买力严重不足有很大关系。尤其在今天,全球面临金融风暴,当出口受阻时,扩大内需显的尤为重要。
2.扩大内需的瓶颈。扩大内需的瓶颈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让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业有所就。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解决了,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把钱拿出来消费,否则像“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扩大内需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增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高度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满足人的正当需要。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满足人民的政治需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发挥人的才能,包括通过教育、激励和竞争机制,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这三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归根到底,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工商管理论文民。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关专题:包头医学院网站 案外人执行异议起诉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