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风俗文化间的差异
风俗文化是人类群居过程中交流和发展时创造的带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风俗文化对翻译的结果影响很大。例如在汉语中我们形容女子在盛大的宴会中穿着红色的盛装,简称红妆出席,出席的少女也可称之为红颜,而英语中的“red”除了对颜色有形容外,和汉语要表达的意思也有所不同,所以单用red来形容红颜和红妆显然是不合适的,再加上我国的红字的意义还不仅仅只体现在这里,“红”也能表现出喜庆、红火的意思,是对事物和人的一种美好祝愿;又或者我国的“老”字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交流中听到“您老”、“老先生”、“老人家”等词汇,它代表了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如果用英语中的“old”来形容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在英语中的“old”代表的是落后、落伍,这与我们要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从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中西方文化间的不同,各相近的词语在使用上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甚至有时表达的意思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所以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为了避免造成因中西文化差异出现歧义或者表达不到位的情况出现,就需要对这些容易引起歧义或者表达不到位的词汇单独地进行引申翻译,让人们通过引申义去去理解整句话的含义,从而去理解不同文化下的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容。
2价值观间的差异
价值观主要体现的是人对事物的特性和发展进行的一个自我评价,生存的环境和所遭遇的事情是影响价值观最大的因素,它是人自身的一种想法,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并且随着人们的认识增多,他们的价值观也在随之改变。例如中国提倡的价值观是群体价值观,共产主义就是提高很好的群体价值观的例子,我国是不允许将个人的利益建立在群体利益至上,才有了我们曾经的“斗地主”的历史,汉语文化所提倡的也是中庸之道,“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这句话也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还有我国称之为中国,“中”也有中庸之道的含义在里面。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人民往往把自身的利益看得很轻,注重集体利益的发展,集体利益凌驾在个人利益之上,比如曾经的黄继光、邱少云等,这些观念造就了我国人民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个人主义极度的排斥,并要严厉的打击个人主义,在我国个人主义就是异教徒般的存在,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则是大家所能接受并提倡的,它不仅仅是一个褒义的存在,表达的意思是突出个人主义的重要性,有个人拼搏努力的意思。如果按照原意把该文学作品翻译过来,所表达的意思在我国是被人排挤的,所以在翻译时就要对中西方的不同价值观有足够的认识,并把个人主义的引申义全面的翻译出来,使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更符合原文所表达的内容。
3思维方式间的差异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他所生存的环境和当地的文化有直接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思考、行为、精神等方面,它是文化和语言沟通的重要途径,是对事物的不同想法和逻辑判断,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中西方文化不同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种差异往往出现在各个领域当中,并且它的影响会根据人在交往时流动而流动,影响也是深远的。例如中国主张并崇尚的是中庸之道,认为万事皆有可取之处,学习联系生活等,强调的是辨证的思维模式,在文章上以动词为核心,主要重心在于文章整体的结构完整,而在西方,他们很重视个人观点,重视逻辑关系,时常对事物本身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章中注重主谓语为核心,注重文章的层次结构。思维上的差异和重视事物的角度不同,使得文学作品在翻译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4西方文化下的英美文学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作为西方文化的发展的根据地,其影响是无比深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都带带有浓浓的西方文化,使得英美文学作品都有西方价值观、文学、哲学等元素。
4.1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和英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含了太多当地的文化的内涵和思想,要品味和理解西方文学作品,就应当要对西方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西方的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以古希腊古罗马中的神话故事作为背景来创作的,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是当地的文化传统,还是英美文学作者借以施展的一个舞台,了解英美文学和内涵和它要表达的内容,了解西方传统文化无疑是一条捷径。例如西方我们熟知的拜伦、莎士比亚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很多作品都采用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故事,其作品带有很浓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特色,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对于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何其深远。所以当对英美文学作品在进行翻译时,特别对那些采用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故事或语句的作品时,译者只有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去体会文学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才能更贴切的和原文表达的内涵接近,才能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信息。比如“Valentine’sDay”,从字面意思来看,这是一个名字叫Valentine的一天,不过在中文上的意思是情人节,不了解当时文化的人肯定不了解为什么字面意思和翻译的结果差距这么大。“Valentine”确实是一个人的名字,翻译过来叫瓦伦丁,他是一个罗马的教徒,在一次冤屈入狱后,因为他为人坦率正直,最终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很快两人就相爱了,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瓦伦丁作为了政治的牺牲品而被处死了,在被处决前,瓦伦丁就向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表明了自己是无罪的,还表明了对她纯洁无私的爱。当瓦伦丁被处死后,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了爱情壮烈牺牲的事迹,就把他在2月14日处死的那天作为了情人节,用以纪念瓦伦丁和他的爱情,并依此来祝福那些相爱的人能够有美好的结局。所以当了解这个故事,才能真正的体会到“Valentine’sDay”是情人节的真正含义。这也从侧面的反映出要想诠释一篇英美文学原文的意思,得到比较高的什么翻译作品,那么了解西方的传统文化是必要的工作。
4.2英美文学和《圣经》。《圣经》的作用好比我国的四大名著,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圣经》还包含了信仰、经济、政治等诸多要素,是西方国家的精神财富和道德范本,其影响也是无比巨大的。在文学方面,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引用了《圣经》中的经典语录或事迹,比如“诺亚方舟”、“伊甸园”等,它们都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圣经》中的许多语录至今我们都耳熟能详,别说把《圣经》奉为至宝的西方国家,其中的“赢得了全世界,输掉了自己性命,那还有什么用呢,人能拿什么去换回生命”、“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上帝的话,永远立定”等被很多优秀的作品所引用,成为了文中的一大亮点,由此可见,《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何其深远,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对《圣经》有较高的认识才能把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有声有色,契合度才能达到更高,从而真实的体现出原作品的本色。
5对英美文学翻译时的应对策略
英美文学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其特点也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果译者不去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仅对文字进行翻译和备注,只会造成译文的呆板或者译文和原文表达的信息不对应,导致译文无法还原原文的丰富内涵,读者也无法阅读到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无法体会文中的作者要表达的信息,无法把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和语言延伸开来,这就失去了翻译的意义;另外一点,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模糊语言的应用,作者借用一些表意并不十分明确的词句来传达某些特殊的情绪或思想,这些模糊语言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使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这其中最有名的例子,要数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中最为广为流传的“tobeornottobe”。这短短6个单词带给了后世读者无限的揣测和解读,也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无尽的生命力。中国文学作品中虽也大量使用这类模糊语言,相较西方还是要精准许多。这时翻译工作者就要把握全文的氛围,在保证精准传达内容的同时尽量为读者留有想象空间。总的来讲,在对英美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主要有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也可以说是直译和意译的区别和延伸,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仅采用直译或者意译的文学作品是没有的,现在的翻译模式基本都是通过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翻译,同时又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来实现翻译的最优化,从而真实的反映出原文所要表达信息和蕴含的西方文化,使读者的阅读审美和作者的思想更加贴切,所以归化和异化都同时是为翻译服务的,两者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共同为了翻译最优的结果这个目的而努力。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该书的翻译者是朱生豪,他在翻译时采用的是意译的方式,还结合了该书的特点,运用带有中国特色的诗词进行修饰,还充分考虑了我国读者的阅读特点,把原著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丰富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英美文学翻译中的经典之著,使《罗密欧和朱丽叶》一书在我国广为流传。
6结语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交流。当代的英美文学翻译不应仅局限于对于文学作品的单纯转译,而应该借助翻译国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把握国际上学术前沿观点的走向,将基础理论与经典文本相结合随时关注英美文学主流发展,将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一起纳入学术研究体系中,并且开放创新的文学研究及批评标准。将英美翻译体系化,学术化,权威化。同时,在翻译时要充分结合中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异,理解两个民族的语言特征及文化背景,做到公正客观的传达。对于翻译工作者,每次翻译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如何让他国的思想更为容易的被本国人接受是他们最直观也是最核心的挑战。所以翻译过程其实就是中西文化一次融合的过程,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活动,更是影像医学论文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加强学习中西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才能根本意义上的促进中西文化的发展和相互融合,才能翻译出脍炙人口的篇章。
作者:李萍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