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在迅速发展,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及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出版物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典型代表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庞大,在种类形式上也名目繁多、纷繁复杂,但是编校质量下滑,把关人把关不严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读者反应强烈,各界呼吁狠抓质量管理,如何从根源上提升出版物质量,需要提升校对职业尊严,确立校对职业价值,更需从高校校对专业教育着手,提升校对能力。
一、出版校对现状
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保障出版物质量的最后一关,完成校对工作,出版物就将踏入市场,与读者亲密接触,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管是传统校对,还是现代校对;不管是传统出版物的校对,还是数字出版物的校对,校对工作都不能被其他任何工序取代。1.从规范要求来看,校对是出版工作最重要的条件由于校对工作的重要性,不论是政府出版行政管理机构,还是出版行业协会,都对校对工作校对岗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校对工作是出版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校对人员是出版活动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1986年《出版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对校对的职务岗位设置和任职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出版专业职务,是根据出版单位所承担的编辑、技术编辑、校对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有明确的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校对职务设一级校对、二级校对、三级校对。其中一级校对为中级职务;二级校对、三级校对为初级职务。”2008年《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在图书、非新闻性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内承担内容加工整理、装帧和版式设计等工作的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出版社应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负责专业校对工作。《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这样总结校对的地位:“校对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做好校对工作,是出善本、不出错本的基本条件,这既是对作者,又是对读者负责,功在当代、利及后人的事。”2.从价值认同来看,校对是出版工作价值下降的岗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版行业里校对工作被视为最辛苦、最枯燥的工作。一般出版单位设置的校对岗位也是大大小于应设置的数量,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给予的报酬相对来说也较低,甚至有的出版单位裁减校对岗位、省略校对环节,实行“编校合一”,不设置专门的校对岗位,使校对工作根本没有按要求按制度实施,从而使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没有成就感,没有价值感。这也大大影响了校对人员的工作情绪,影响了校对效果。因此,校对工作岗位必须明确设置,校对人员必须给予足够重视。3.从内容对象看,校对范围在不断延伸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加工的稿件一般都实现了无纸化操作,目前出版单位惯常的做法是先对电子版原稿进行编辑加工,然后将编辑加工后的电子版书稿打印出来并作为原稿进行校对和加工整理。还有一些单位,部分校次直接在电脑上对PDF格式的文档进行校对,尤其是一些网络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需要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校对,各种格式的文档,或者是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的内容都需要校对。校对的对象形式各样,校对的内容范围扩大,这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二、校对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种以培养高职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为目标,结合职业技能考试标准,根据企业需求,以学生所学的专业主干课程知识为基础,通过营造仿真的工作情境,设计若干典型和具体的职业活动,对高职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性和系统化仿真训练的实践型课程。校对是出版专业技术工作,应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宽广的知识面,要熟悉校对工作的流程,要了解出版行业的规范,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数字出版物编校技术,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对于校对人才的培养,通过校对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可以满足校对工作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1.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需涵盖知识与技术
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应涉及语言文字规范等知识性内容,涵盖文字的使用规范、词语、语法的使用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数字使用规范、量和单位的使用规范等;另外还有政治性、知识性、科学性方面的内容,总结归纳典型案例,渗透校对规范,培养校对敏感。除了常规的纸质文档的校对,无纸化校对对校对工作者提出了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要求。例如,对于word文档的校对、对于PDF文档的校对,就可以使用画图工具、福昕阅读器等一些软件工具标注校对符号,完成电子文档校对,利用方正书版2008可注释PDF校样,利用ApabiReader3.1软件实现作者远程校对可以将一些软件操作的方法内容设置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对于数字出版物的校对,由于其操作性强,不能单靠理论课程解决问题,而且数字出版物类型复杂,涉及门类众多,也只有综合实训课程才能科学合理设计项目,完成校对实训。
2.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情境应融入校对职业岗位
校对课程应与出版企业接轨,引入企业的工作流程与真实项目,让学生迅速融入,强调要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下通过特定的职业活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此提高高职学生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工作经验的整合性和协调性,使高职学生在熟练应用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程度的经验内化,缩短其工作岗位适应期。综合实训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强调要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下通过特定的职业活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要实现教学与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对接。为了更好地与企业对接,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应有校对岗位意识,这可以分两个层次实施,一是营造仿真的工作情境,二是成立真实的校对工作室。校对课程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营造仿真的工作情境,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学习共同体,成立不同的校对小组,组长担任校对科长或校对组负责人,根据出版单位对校对岗位的工作设置为每位小组成员设立岗位,在完成实训任务时,安排一校、二校、三校以及责任校对,根据成员所长分配稿件,根据时间要求安排进度,这是对初级实训项目和中级实训项目进行项目实施,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流程。成立真实的校对工作室,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资金、设备和人员,也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源。具备了资金、设备和社会资源之后,人员以校对教师为主,组织班级中已具备较强校对技能、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校对工作室承接企业真实项目,既能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场要求,也能加强与企业联系,共享企业资源,在保证校对质量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逐步扩大工作室的规模,提升校对职业认识。
3.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贯穿实训项目
校对课程的教学过程理论讲授很少,绝大部分时间应是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层级递进的校对实训项目,通过实训项目任务的训练,熟悉校对规律,掌握校对技能,提升校对水平。(1)以学校各文学社团或系报系刊、校园通讯社等文字原地形成的项目学校是最好的校对素材来源地,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各种文学社团、系报系刊、校园通讯社、各种校园微信平台、校园网站等文字园地,内容都是学生自己采写编,形成自己的作品,这些都是校对课程天然的素材。这些作品虽然最后没有成为正式出版物,但一样要求质量精良,校对课程组可以与这些组织进行衔接,形成固定或不固定的校对工作人员,进行内容维护,通过纠错灭错,校园语言文化环境得以提升,校对技能也得以训练。(2)学校教师主编或参编的各类教材、著作形成的校对项目高职院校的教师有教学科研的意识和要求,因此校对的实训项目还可以利用学校这个教学科研阵地,对校内教师已完成但即将出版的教材、著作等作品提供校对服务,这些作品由各专业教师所作,涉及门类广泛、专业知识性较强,这就给予了学生接触更广泛的校对内容范围的机会,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教师所作即将出版的作品,水平更高、要求更高,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3)师生成立的校对工作室承接的稿件形成的校对项目校对课程需要有一个可承接真实项目的载体,这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组成校对工作室完成,以便与企业有更深入的交流接洽,了解行业趋势和动向,明确企业需求。校对工作室承接出版单位的任务,最初可能是零散的无规模的,运作到一定程度后,师生可以有序有规模地承接稿件。比如将图书公司的校对书稿分给不同组别的同学,每组同学分别完成一校、二校、三校、通读检查,然后四组交换任务,按时间进度安排任务,按工作质量支付酬劳,通过实战完成校对工作的各个环节任务。高职院校出版与发行专业能根据现代社会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通过校对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培养有语言文字功底、有知识积累、熟悉校对规范和流程,掌握校对新技术的专业校对人才,可以进一步加强出版行业在建设社会主工程经济论文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