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促进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英语新课标中“人文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受诸多条件的限制,教师没法创设类似真实生活的情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一种模拟的情境,搭建学生想像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发散思维,创意输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2】译林版《小学英语》三上Unit6Colours中的storytime板块是杨玲用魔术变换裙子颜色的故事。创设魔术情景是这一课storytime板块学习的有效办法。上课伊始,教师现场进行了一场魔术表演,表演前用游戏让学生主动输出颜色类单词:Ss:Red.Orange.Blue…教师手拿红色的矿泉水瓶,并问学生:Whatcolourisit?接着,教师晃动水瓶并提问:Whatcolourisitnow?矿泉水瓶里的水变成橙色。教学新单词orange和It’sorange这一个句子。当教师用变色魔术作铺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导入文本:我们的好朋友杨玲今天也要为我们变一场魔术,根据图片猜一猜杨玲在变什么魔术;接着看动画,圈一圈杨玲的裙子一共变了几种颜色;录音排一排杨玲的裙子颜色变化的过程;紧接着进行文本内容的学习。文本学习后和学生拓展:是不是也想为自己的衣服搞一次变装呢?给每人发一张不同颜色的T-shirt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上面加色,看看能有什么样的奇迹发生,由学生自己变魔术尝试语言运用。学生在这种类似真实的学习体验中理解语言的真实含义,形成了积极的情感,自然地输出语言。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挖掘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文化意识二级标准相对比,在2011版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教材自身隐含的文化背景和内容,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案例3】《牛津小学英语》6AUnit7AtChristmasPartA主要讲述的是Jim一家在圣诞节时围绕在圣诞树下分享各自礼物的情景。圣诞节是西方的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在文本学习中,让学生圈出表现文中人物在收到礼物时和收到礼物后的语句,进而让学生知晓西方人在收到礼物时的文化习俗。收到礼物时:Openitforme.Letmeopenit.CanIopenthem?Openmineforme.Canyouopenmine?收到礼物后:Thankyou.Ilikethecolourverymuch.Thankyouverymuch.Ilikedrinkingtea.ThanksMum,thanksDad.It’sverynice,thankyouverymuch.学生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每一组对话里都有“open”和“thankyou”,这时用PPT适时将西方人受礼、送礼的习俗作为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并请学生用夸张的语气读一读文中人物在接收礼物时所说的话,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文化产生体验、吸纳和传播的快乐。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个大的概念,体现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课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随着对英语教育性质的深入学习和领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将更能体现英语教育的思想性和人科技期刊文精神。
作者:陈蓉 单位:盐城市第二小学
相关专题:代写博士毕业论文 中小学图书馆与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