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信业务管理规范体系运行现状
电信业务管理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都进入了“3G全业务”、“4G全数据”时代,一方面,以3G、4G为契机,打造收入增长的驱动力;另一方面,致力于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从而加入全球电信业创新转型的潮流。与此同时,运营商也意识到,随着IT支撑系统的不断发展,不同制式、不同本地网之间分散的业务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对全网、全业务的一体化运营管理要求。因此,均在不同程度、不同进度上对原有业务进行了梳理和整合,逐步统一了各地的差异,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全网的、统一的业务管理规范体系,即致力于由“简单整合”走向“深度融合”,助力“一体化”运营管理战略实施。业务管理规范体系是公司业务运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是面向前台业务管理制定的统一标准,是对集团及各级分公司相关业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IT系统建设需求定义的依据以及测试、业务验证的指南。根据各业务的运营现状以及目前的管理和归纳水平所构建的业务管理规范体系包括业务类规范、公共类规范。业务类规范:按业务类别进行划分,主要包括移动业务管理规范、固网业务管理规范、融合业务管理规范、集团客户业务管理规范、增值业务管理规范等类别。各类业务管理规范的一级分类均称为“总册”,并按业务颗粒度可再次拆分N本“分册”。该体系体现了兼顾现状和演进发展的关系,例如,当内容比较少的时候,将其放在总册,减少分册的数量;当内容丰富,即管理规范内容较为详尽时,增加分册,以保持总册的简明、扼要。公共类规范:是在业务类规范基础上,进一步提炼筛选出适用于所有业务的规范,并将这些规范按功能模块单独成册。主要包括客户资料业务管理规范、收据及发票管理规范、计费账务业务管理规范、入网及业务协议、电子渠道业务管理规范、客服服务业务管理规范等类别。业务管理规范体系应面向公司全业务体系而建立,涵盖公司各业务线及与业务运营管理相关的服务和支撑;在业务管理规范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以各业务线为基础,对相关业务管理规范进行归类管理,各类业务管理规范的演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
业务管理规范体系发挥的作用
通过对现有业务全面梳理,以移动、固网、融合、集团客户业务和产品为主线建立业务管理规范体系,作为业务管理规范的总体纲要,全面、系统地阐释公司业务管理规范体系的运营管理原则及业务管理规范的体系结构,统领公司整体业务管理规范的管理原则,可作为业务管理纲领性参考文件,起到如下作用:一是以客户为中心,全面建立运营商全网统一的全业务管理规范体系;二是建立业务数据标准,统一集团与省分公司、前后台之间的业务语言,为一体化运营奠定基础;三是可基于统一的业务管理规范和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业务需求书,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电信运营商的知识管理现状
企业的知识管理
据统计,在传统组织中,组织的全部知识至少有70%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能明确表达出来的知识)占比不到30%;而在显性知识中,在组织记录留存的又不到30%,即组织中总体可以沉淀的知识平均不足10%(30%×30%=9%),超过90%的知识都留在员工的大脑中,会随着员工的离岗、离职而流失。为了“挽救”知识,企业往往需要消耗相当高的成本。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在信息企业,知识(数据)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员工的头脑是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将知识作为战略资源进行管理,其日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知识管理。应在组织中构建一个人机互动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通过生产、获得、记录、创造、存储、传递、展示、分享、应用、整合、更新、再创造等过程得到有效利用,达到知识不断更新的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使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发挥价值,步入永不间断的知识累积的良性循环。知识管理已经在增强企业活力、提升竞争力和发展力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信企业的知识管理
电信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各大运营商都拥有宝贵的知识资产,知识管理对于提升运营商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与运营模式相适应,电信运营商的知识管理目前主要孕育、运行在客服系统中,一般分为集团、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三级架构。其知识管理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内容整理、文档归类、存储与知识共享;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为加速知识的整合和共享提供了便利;部分运营商省分公司正在尝试将电信知识进行二次转化,从用户角度出发梳理知识内容,在对外服务渠道(如网厅、智能语音交互热线、微博等)上展示。
存在的问题
第一,规范间容易冲突。目前,受技术演进、电信重组、固移融合、多年内外部增值业务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运营商的业务种类数以十万计,有些业务虽然用户数量很少,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如涉及特殊用户),难以在短时间内清理。同时随着企业不断创新,新增业务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业务管理规范体系是以业务为主线建立的,有部门(有时还有地区)色彩,每个业务单独成册、自成体系,每本规范都是完整独立的模块。用这些模块拼凑在一起形成的规范体系主要存在以下矛盾,易使人混淆,理解偏差。一是各业务中公用服务的名词术语内涵一致,但叫法不一致。如移动业务中的“挂失”,固网业务中的“紧急停机”,同样都是为用户提供紧急停机服务。二是业务规则描述的颗粒度、表述方式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标准。颗粒度有粗有细,有的规范中提供可具体操作的业务规则,有的规范只描述大方向或原则性的业务规则。表述方式则有正向描述、反向描述、正向描述+反向描述三种。三是重叠规则,修订时易造成不一致。部分规则在多本规范中重复出现,修订时必须同步修订与其相关的所有规范的内容,若有遗漏,则会导致规范间冲突、矛盾。四是规范内容划分考虑不充分时,容易遗忘部分规则,导致业务规则不完整,即无规则情况发生。
知识管理的方式主要是知识传递与共享,知识产生的效率太低
目前运营商知识管理的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地进行业务管理规范的统一梳理、维护、传递与共享。通过下发文件等形式到达各级知识应用部门,自下而上进行信息确认、问题反馈沟通,存在着层级较多、信息传递失真、沟通成本高的问题。有关业务管理规范的知识源主要来自于集团、省分公司的业务部门。其产生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时间、地点大集中的面对面讨论方式,以及部分文件签报、批复的方式。而每时每刻能获得广大客户通过咨询、投诉与评价反映的大量鲜活问题的一线工作人员(营销人员、客服人员)对于知识的贡献太少,大量的企业隐性知识有待于显性化。整体上说,知识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PDCA循环体系。
缺乏自动化管理手段,维护成本高、工作质量差
随着技术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业务需求也在快速变化,但是与业务管理规范巨大的、动态的工作量相比,其资源却相对有限。突出的表现是:业务规则生命周期中的创建、优化、修改、取消的原因及历史记录等内容几乎全凭“人脑”管理,业务管理人员知识素养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业务管理水平,业务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大。再加上目前的业务管理人员一般属于市场营销部门,流动性比较大,且难以预防、不可控制,人员稍有变动就可以造成业务管理断档,加大了业务管理的难度。在一些省级、地市级公司,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管理部门对业务熟悉的程度甚至不如信息化部门。有些公司还将业务管理工作交给开发厂家来做,增加了企业管控的风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业务的核心精神在企业内部往往只有个别长期跟踪该业务的业务骨干方能清楚地解释,这些骨干人员的在位、在岗对于业务管理工作往往具有“命悬一线”的效应,其后果可以归纳为过高的业务规范管理成本。因此一些IT行业人士讽刺运营商,作为信息业鼻祖的电信业,其本身的信息化却居于后进行列。
使用界面不友好
规范体系的核心价值是统一标准、广泛应用,规范体系是集团——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三级垂直机构以及横向各部门间必须共同遵守的运营准则、业务标准,是交流沟通的业务语言。因此,必须便于业务人员、客服人员、后台支撑人员查找和定位相关的业务规则。然而现有的业务规范体系是树形结构(总册+分册),各阶层各部门管理人员在使用前必须熟悉规范的体系结构,熟悉总册、分册内容的划分原则,否则一头雾水,无从下手。若是让零基础的人员在上百本规范中找一条规则,就如同大海捞针。这种面向梳理而非面向问题的规范体系结构使用复杂、不便捷,降低了使用效率,极大地降低了规范的应用价值。在展现形式方面,知识信息以服务内部工作人员为主,多以文本形式展示,专业性较强,包含相当的流程、口径信息,尚不满足对外开放、广大用户接触使用的要求。知识应用的效果差异亦较大,多与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有关。此外,运营商尚未建立统一、完备的知识管理体系,各级各部门知识管理流程、规范存在差异,缺乏制度上对于知识管理的保障;知识管理活动往往源自某分公司或某个部门的自发行为,缺乏统一规划,多用于解决各自组织内部的信息孤岛问题,无法有效用于整个集团、整个行业;实施方法偏硬件、轻软件,即偏重于知识管理平台建设和功能开发,忽略平台应用推广和管理方法的使用等,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问题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同时也使得运营商很难制定强有力的全网战略,无法向客户提供简单统一的产品,制约了运营商经营模式的转型。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树立全员面向客户、面向市场的知识管理观念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电信运营商业务管理规范体系的知识信息决不能停留在“重传递共享,轻造血功能”的现状。要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努力营造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形成全体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正确认识,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作为重点关注方向,将知识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基于知识管理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使每一名员工成为动态地创造客户价值、创造企业知识的活细胞。
加强一线员工的知识创造与再创造,形成知识管理的闭环
要将一线员工(特别是营销体系和客服体系)的知识实时纳入知识创造流程,形成知识创造、分发、共享与再创造的闭环。
建立以“知识原子”为最小单元的知识管理长尾分层责任机制
为提高效率,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改时间(甚至地点)集中、层级集中的业务管理模式为随时随地、长尾分层的授权管理模式,即按照知识的颗粒度和重要性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做到知识管理过程的透明化以及责任与权力的统一。清晰记载知识产生与维护的过程,包括业务管理规范的创建、优化、修改、取消的理由,决策依据与过程,形成全套的相关贡献与责任的可追溯机制。1.将现有业务管理规范体系以“知识原子”为基本单元录入系统,建立业务管理规范知识库。即以面向客户使用的套餐作为知识点进行梳理,每一个知识点下又区分产品、活动、业务咨询、业务受理、业务约束、售后服务、适用对象等多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多个“知识原子”对该套餐/产品进行约束。最终多个维度的多个“知识原子”积木式地组成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点,可以方便客服人员向客户进行清晰全面的解释,并提出优化修改建议。2.每个“知识原子”相互独立,在对规范进行更新和维护时,只需要更新“知识原子”的内容,即可更新与该“知识原子”相关的知识点,可避免现有规范体系的重复更新和因更新不完全导致的冲突。全部知识点的总和即为知识库。3.为将面向后台的、面向知识信息资源共享的知识管理系统改造为面向前端问题的知识管理系统,可将传统的树形知识结构改为网状知识结构,同时将知识表现形式以文字为主改为采用多元的多媒体方式。图2以“知识原子”为基本元素的多媒体、网状知识库体系4.构建面向问题的、可支撑业务管理规范体系运营的知识管理平台利用上述知识库,构建面向问题的、可支撑业务管理规范体系运营的、具有动态知识管理功能的信息管理平台。图3业务管理规范体系的知识管理平台利用该平台,业务管理规范知识库可供外部客户(通过自主服务)、前台客服与营销人员使用,业务管理人员维护更新和后台信息支撑部门指导开发酒店管理论文,即在一个平台实现产品从开发、使用、优化反馈、再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或者说实现对业务管理规范的透明、精确、高效管理。这种管理不会因为系统使用人员的流动而受到任何影响。
作者:金耀星 王艳丽 王磊 单位:中国联通研究院
相关专题:2015年旅游市场预测 合同法 定金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