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研究 - 社科学术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职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17-02-18 13:53:07 来源:论文投稿

一、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改革应遵循八大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学员作为“职业教育训练服务”的“消费者”,可视为院校的直接顾客,而实战用人单位通过录用毕业学员,并为此支付成本,可视为院校的间接顾客。为此,对职业院校而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是要以学员与实战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关注焦点,适应并满足其发展需求。在校局合作背景下,实战单位不仅“用人”,而且“育人”,全面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管理。职业院校通过联合实战部门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才能确保“校”“局”目标的一致性,才能“按需施教”,才能真正实现“以学员为中心”,“以实战任务为导向”。2.领导作用职业院校的领导应当能够正确的引导质量。在充分理解、考量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基础上,制定“校”“局”共同愿景,确定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合理配置资源,建设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教职员工营造实现学校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最佳内部环境。3.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二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三是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与教学质量相关的任何人都应成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因子。人可以是建设者,也可能成为破坏者,如何发挥所有因子的正能量是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的最大考验。在校局合作背景下,影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因子包括教官教师、学员、教学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实战用人单位等。院校应当清晰定位不同角色主体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功能与价值,并竭尽所能的为他们创造实现功能与价值的机会与制度。4.过程方法所谓“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根据过程方法原则,职业院校应当:系统地识别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明确与过程阶段相对应的管理部门及职责;识别、分析和测量关键过程;识别教学职能部门之间与职能部门内部活动的接口;监控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诸如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学员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5.管理的系统方法系统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思想,已广泛渗透到哲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中。英语system既可以译成体系,有可以译成系统。因此,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职业院校在应用“管理的系统方法”时应当:明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方针目标;识别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的体系;建立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的职能部门;深刻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追求系统的整体最大功效;适时制定并调整发展战略,进行持续改进。在校局合作背景下,实战单位与其他政府机构对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设计与制度运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实现最佳效果与最高效率。6.持续改进持续的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职业院校的永恒目标。持续改进的方面包括“提高效率、增强效果、降低成本”,以及形成新的院校文化等。职业院校应用“持续改进”原则时应当:确信学校与每位教职员工都有持续改进的必要;建立持续改进的激励机制与方法;对教职员工进行关于持续改进的必要培训与指导;以数据和事实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科学决策应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经验与权威有时起副作用。为此,职业院校在制定教学质量管理与改进策略时应当:确保数据和信息足够精确和可靠;有效地流转、分享这些数据信息;正确地识别、分析不同渠道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分析作出科学决策,并适时检讨、修正。8.合作共赢学校、教职员工、学员、实战部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积极关注教学质量,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分享教学质量成效,所有的参与者都能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成长,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追求。为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创建清晰与开放的渠道,构筑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平台,这是校局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二、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吸收借鉴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是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的基本共识,对职业院校同样适用。将教育服务视为学校的“产品”,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助于统一管理目标、明确管理职责、清晰管理流程与量化绩效考核,但ISO9000实行标准化的“刚性”管理与学校的“弹性”育人具有内在冲突,也就是要说,即使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教育服务也不可能培育标准化的学员。为此,在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与ISO9000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将“以人为本”贯穿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始终。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念与方法,按照系统运行的要求,建立职责清晰、衔接紧密、高效合作的质量管理部门,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形成完备的质量文件与过程监控制度,在构建学校、教学部门、教研室与各级实战部门相对应的校内外结合的三级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统、分析研判系统、过程管控系统、持续改进系统,形成“全员参与、全程管控、督导结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一)组织全员参与,进行多维监测,构建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校局合作背景下,教学训练与实战联为一体,育人与用人紧密衔接,教、学、用由离散变为统一,真正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因此,教学训练质量就必须从教、学、用三个维度,即教学人员、学员、用人单位三个视角,以“贴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为标准,进行评价。故而,学校应当建立常态化的学员测评机制、人性化的师资自互评机制、制度化的行业评教机制,全面、准确收集、研判教学质量信息。1.引入学员测评学员作为受教育者对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最真切、最具体的感受,是进行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评价重要渠道。学校应坚持“学为中心”,尊重学员评教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全面、准确、及时收集学员反馈的信息。为此,应当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全面测评,保证数据信度,要通过电子测评、网络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尽可能收集学员对每门课程、每个环节的信息反馈;二是要重点跟踪,透析数据深度,要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与整理,发现问题的症结与原因,探寻破解对策;三是要长效联系,增加评价密度,要在学校与班级层面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员制度,及时、长效地收集教学质量信息与意见。2.引荐行业评价鉴于学员缺乏实战经验,其感受只能作为一方面的意见。要对教学效果与实战契合度作出判断,必须听取行业专业人士的评判。况且,教育质量终极反映在“毕业生”质量上,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具有无可争议的发言权。可行业评价往往受到体制上的制约,做到常态化和深入化难度较大。依托校局联动体制优势,建立行业(用人单位)参管、参评的长效机制,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库,要分专业警种,引荐各类专家骨干,建立专家库;二是评课,要引导行业专家进学校、入课堂,作出客观评价;三是反馈,要在校局合作平台下,校方与用人单位充分交流质量信息,把握改进方向。3.引导师资自互评师资既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主体”,又是教学监督和评价的“客体”。作为主体应参与其中,作为客体应收视反听。可一旦“身在此山中”,就免不了主观成分,形成偏颇,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学校可采取互评不记名、自评控权重,教研室互评加权处理再排序、评分加评语等方法,强化制度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自互评的主观性、本位性与人情性。因此,必须做到以听课观摩为基础,开展互评;以教研活动为平台,组织自评,才能保证信息的客观、公正、准确。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研判由单一主体向全员、全行业发展,适应了校局合作背景下“教、学、练、战一体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对教学质量多点透视、直接反应、专家把脉、行业会诊、形成体系,可有效推进教学质量量化管理、精细管理、规范管理,建立起教学“度、量、衡”坐标系,抑制“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奠定“质量导管”的扎实基础。

(二)严格准入标准,实施全程管控,构建教学质量过程管理系统

“教、学、练、战一体化”是校局合作背景下形成的全新的教学训练模式,极大地延伸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时间与空间,职业院校从顶层设计到组织架构、实际运作,均应按实战的要求,结合院校实际,进行改革与创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愈加复杂,系统设计的精细化要求更加严格,任意元素的失控、失管都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根据“过程方法”原则,将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同元素整合于“过程体系“之中,才能确保质量体系的完整性与有效性。通常情况下,学校可将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主要阶段,采取过程-目标管理的办法,逐个严格把关,以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1.源头控制“教、学、练、战一体化”使职业院校的职业特色、特点、实战特征更加突出与鲜明,“校本课程”比例大幅增加。学校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制定教学训练准入标准与流程,组织由业务专家、教育专家、校内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会审,坚持严格把关,达标放行,从源头上控制“三个准入关”:一是课程准入,重点审查课程是否源于实战、对接实战、服务实战、指导实战;二是教学包准入,重点审查教材、教纲、教案、考核方案等教学包是否对应课程标准;三是师资准入,以说课为主要形式,重点审查教师是否具备善战能教的“双师”素质。2.过程管理“教、学、练、战一体化”实现了从课堂向现场、从动脑向动手、从训练向实战的转变,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形式也应随之多样化,通过综合应用集中听课(如组织相关专家进课堂听课)、“飞行式”听课(随着教学场地的变化而变换听课地点)、“切片活检式”听课(随机听取课程教学片段)、网上巡课(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网上实时听课)、追踪式听课(例如将听课延伸至现场教学与顶岗实习)、现场实录式听课(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录存、回放教学实况),以此对教学的各环节实施伴随式质量管理。为发挥内部职责分工,可进一步细化教学实施环节,着重对教前备学、组教施训、作业布置、辅导答疑、顶岗实习等五个环节进行过程管控。3.端口把关考试是教学训练的端口,是学习质量的关口,也是教学效果的检验口,必须科学运用,严格把关。对职业院校而言,绝不能让不合格的学员“混入”警队,因此,端口把关尤为重要。针对“教、学、练、战一体化”要求,学校要创新与发展端口把关方式,变“学校单方评价”为“联合行业评价”,变“卷试单一评价”为“现场系统评价”,变“分数单纯评价”为“实战综合评价”,才能实现科学、准确地检测,严格、有效地把关。

(三)强化督导结合,完善激励机制,构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系统

“教、学、练、战一体化”要求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师资能力不断提升,否则就难以适应实战的飞速发展。学校应着力构建反馈指导与激励鞭策机制,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系统。1.发挥督导职能,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念。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一旦出现就难以补救,因此,更应落实“预防为主”的理念。教学督导应充分发挥“督查”与“指导”功能,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尽量预见、预防教学质量问题,督促、指导问题的整改。2.及时反馈情况,坚持持续改进要在授课质量测评的基础上,综合学员座谈、调查问卷、听课评课等收集的信息,以及学员考试成绩,定期形成《教学质量阶段性分析报告》,寻找问题与改进对策,形成计划(Plan)-实施(Do)-检讨(Chenk)-处理(Action)的PDCA质量循环,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3.树立质量典型,坚持示范引路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要会同教官教师、学员、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学员管理、教学服务等各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对表现超出质量目标的个人与部门给予奖励,对未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个人或部门可通过“红”、“黄”牌予以警示,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以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为基础,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奖优惩劣,有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共同提高,持续发展的目标。总之,随着校局合作的不断深化与拓展,职业院校与实战用人单位的依存度将逐渐增强。应用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与方法,构建开放、多元、立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校局合作、战训交融、育用衔接”的应用型、复合性现代警务人才培沟通艺术论文养模式的时代要求,是保证并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作者:许敏 单位:上海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职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932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网 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 《中华移植杂志》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当代陕西》 《航空兵器》 《出版经济》 《中国编辑》 《心理技术与应用》 《地质科学》 《金融教学与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