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文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思考 - 宗教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民族文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7-02-17 19:44:37 来源:论文投稿

民族文化资源作为现代社会财富创造的新形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具有辽阔分散、历史悠久、文化类型多样和文明成果丰富的特点,尤其是独特的社会人文资源和雄厚的生态资源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1],也是我国文化资源富集而有特色典型地区。图书馆是提供本地区文化资料的公益服务中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是收集、保存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机构,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保存和传承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电子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为背景,积极探寻少数民族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使其与区域文化资源协调发展、互助互利,对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和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民族文化资源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及特点

(一)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作用突出

一个区域的人类文明成果,承载着地方发展进程中创造的所以文化活动。历史事件、名胜古迹、医药理论、民俗传统、歌舞艺术等,都是该区域文化资源丰富性的表现。为保存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社会大众提升文化素养、丰富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社会职能作用。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民族地区图书馆的馆藏向多元化发展

民族文化资源从形式上可以划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其中,有形文化资源绚丽多彩,各民族均有所属的历史遗迹遗存、民居建筑、历史名城古镇、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等;无形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如民族绘画、歌舞、神话传说、民情民俗、节庆仪式等。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立健全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馆藏内容中加强了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和相关资料的搜集,馆藏的形式也在由传统的纸质载体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配备的海量数字文献和先进的网络系统以及现代化信息服务设备,逐步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馆藏内容和馆藏形式。

(三)民族文化资源的服务对象,促使民族地区图书馆馆员具备多元文化素养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具有“散而杂”的特点,各民族混居现象十分普遍,造就了区域文化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这对馆员在文化资源搜集、整理、信息加工等技术服务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民族地区图书馆面向多个民族提供信息服务,要求馆员尊重当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需具备各民族文化知识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对馆员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民族地区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具备现代化信息资源处理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提供热情和无语言交流障碍的服务,这就促使在民族地区的图书馆馆员不仅是复合型技术人才而且还要兼备多元文化方面的素养。

二、民族文化资源对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的支撑作用[2]

(一)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拓宽少数民族图书馆的发展空间

民族地区的地域特殊性,决定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民族地区普遍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例如:古文化资源、民族歌舞演艺艺术、民间传统节庆文化、宗教文化资源、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等等。这些地方文化特色和当地民族特色,区别于以汉族为主的聚居地文化表现形式。因此,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展示当地图书馆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就显得尤为突出,充分的挖掘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符号的馆藏资源,就可以更好的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利用现代馆藏形式多元化的特点,将这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汇集到民族图书馆中,通过图书馆对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资源碎片进行整理加工,不仅可以让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展示,而且还为少数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拓宽了空间,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产业链的延长。

(二)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助力少数民族图书馆品牌的建设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带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地方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民族文化资源也是当地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品牌和名片,建设少数民族图书馆的品牌,必须依附于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包括相关的传统文献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和现代出版文献、音像资料。民族文化成果和资料是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集中表达和传递了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人文民风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色;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保存收藏价值,通过文献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的累积和研究,整理具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文化符号要素,并打造出以这些文化符号为依托的图书馆品牌。综上所述,不断发掘和整理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与民族图书馆品牌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三)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为少数民族图书馆提供信息加工资源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逐步建立健全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联机编目系统”,使得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壮大。以民族文化资源为生产资料企业,是民族文化成果和资源共建和共享中的最大受益者。随着我国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更多的文化企业都在寻求民族文化成果和资源的帮助,这就需要民族图书馆对庞大的馆藏资源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利用现代图书馆“集群优势”,不仅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大量可靠、高效的信息服务,而且为更多的民族文化信息资源聚合提供了可能。

三、民族文化资源视域下少数民族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民族图书馆馆员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文献研究能力不足

民族图书馆馆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科研信息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随着地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专业学术基础不牢固、民族文化掌握还不深入、缺乏专业研究兴趣的馆员,只能完成简单的图书服务工作,无法满足多元文化信息服务的需求。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编制较少,缺乏图书馆、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表现出完成日常图书服务工作较好,而对资源的深度研究能力不足的情况,使得民族图书馆很难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二)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大众性特点认同不足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大众性特点被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所认同,所以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公益性是图书馆产生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但由于民族地区人口中,中老年文盲和半文盲占较大比例,对图书馆的职能认识具有偏差,对图书馆大众性的特点了解不深刻,主动去图书馆学习和提出信息服务需求较少。从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年鉴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与国内一线、二线城市的地级公共图书馆相比,民族地区图书馆在“总流通人次”和“人均拥有馆藏量”方面相差甚远。在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图书馆缩小“信息鸿沟”的功能没有完全施展,造成民族地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没有完全被大众认可。

(三)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与少数民族信息服务的需求不匹配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服务,而民族地区的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较大比例是由上级部门配发资料和老旧馆藏资料,造成了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与信息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目前,在“信息需求”和“服务需要”方面,图书馆很少去主动征求客户意见和建议,导致了馆藏资源利用率和总流通人次较低的现状,因此,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理念急需转变,尽快克服工作中“忽视用户”问题,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四、民族文化资源视域下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民族图书馆馆员对民族文化资源的研究能力

由于民族地区图书馆岗位编制有限,因此不能坐等研究能力强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去弥补目前研究能力不足的现状,而且当地民族地区图书馆掌握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并且保存着较多的当地民族文化成果,这对社科和高校的研究人员来说就是资源丰富的文化宝地,所以应当主动与地方社科、高校机构密切的开展学术合作和交流活动,利用田野调查、入户走访的机会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情况,搜集地方珍贵的民族文献以及有形和无形的民族文化资源,利用录音和视频记录等一切办法进一步的丰富民族地区图书馆的馆藏形式,并且要积极参与地方社科、高校机构研究人员的科研项目,学习和掌握有关民族文化资源的学术理论,进一步提升馆员参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研究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宣传活动以缩短“信息鸿沟”

无形和有形的民族的文化资源对每一个有信息诉求的用户都没有设置障碍,因此民族文化资源的表达是直接的,无论是民间的神话说唱、歌舞艺术还是工艺美术都没有因为不能读书识字而与大众产生距离。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大众文化服务职能会不断的强化,民族地区的图书馆挖掘和搜集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对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成果的宣传和展示,利用图书馆都在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机遇,提高大家对图书馆职能的认识,提高公众对图书馆信息获取的信任度,从而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图书馆缩小“信息鸿沟”的功能。

(三)丰富多元文化的馆藏适应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服务的需求

在少数民族地区只有建立多元文化的馆藏才能在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的信息服务。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应当根据当地居民的阅读水平、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来开展多元文化馆藏建设,在原有馆藏的基础上丰富多元文化的形式种类,丰富多元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建设多元文化的数字化资源库,平等的对待民族地区群众不同信息服务的诉求,而且要完成促进互通交流、共享文化资源的使命,这样才可以在丰富多元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把用户放在信息服务工作的中心,以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作为提供服务的导向。

(四)延伸少数民族图书馆服务触角与其他产业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

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首先可以利用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将民俗风情与旅游消费结合起来,在景区内设置各类民俗风情专题馆,将当地有代园林艺术论文表性的文艺演出和其他文化成果与旅游项目深度结合,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当地居民的工资收入;其次是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中搜集和整理出来能代表当地文化的符号进行文化产品转化,用这些文化产品来促进当地民族手工业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创收来源。

作者:杨军 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民族文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思考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712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散文诗世界 滨州学院官网

相关论文

北京著名老中医

论文百科2017-03-28 09:02:50

腹部外科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25 18:03:58
相关学术期刊
《当代》 《炎黄春秋》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农村成人教育》 《语文教学通讯》 《辽宁体育科技》 《课外生活》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当代广西》 《首都医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