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 历史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时间:2017-02-17 17:48:05 来源:论文投稿

一、研究背景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必须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系列论述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高校在新形势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遵循理论教育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原则,培养全面发展之人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有利于实践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与制度化发展,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了更全面了解广东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完善广东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本文基于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4个维度开展调查研究,据此来提出有利于促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建议,以期达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环境理论之效,实现更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思路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思路

从事社会实践一线工作的教师、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与高校合作开展社会实践的用人单位,是新形势下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思路最直接和最有价值的参考人群,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政府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导者,在其中发挥主要引导作用。无论是学生、高校、用人单位,其阅历、发展历程、职务及价值观上的差异,在调查中必然存在不同见解。因此,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广东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本次调查将样本类别划分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其中用人单位有企业(包括私企、央企和外企等)、行政事业单位;学生包括不同专业、年纪、性别;高校主要是综合类为主,有理工类、文科类、医学类、农林类等,从而体现调查样本的普遍性。

(二)数据来源

依托2014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学校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广东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基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视角”,在广东7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及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展开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58份,其中学生2830份、学校586份(主要调查对象为学校领导、教师)、行政事业单位190份、企业152份。为了切合广东高校的特点,本次调查的高校类型主要为综合类大学,占65.53%,其次为理工类、农林类大学。专业分布百分比为理工科类57.74%、文科类28.13%、医学类4.2%、文理综合类9.93%。学生男女性别比为1.31:1。根据各学校实习实训时间安排,在调查样本选取中,大四学生最少,为3%,大一至大三各年级分别占30%、46%、21%。根据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规律,在用人单位选择中,行政单位占75.66%、事业单位占24.34%;而企业调查中,私企占63.2%、国企占28.9%、外企和社会组织分别占6.8%和1.1%。问卷设计以需求为导向。政府方面,主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生所需能力的界定和培养思路的设定;高校方面,主要调查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等;学生方面,主要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的收获以及对社会实践基地提供的实践时间、实践内容等各方面条件的诉求;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主要从他们的需要和社会责任出发,对学生参加实践的能力、实践时间、实践过程存在问题等展开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广东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情况

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而社会实践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查中,有32.08%的高校很重视社会实践,有专门的方针,并形成了自身特色。有37.71%的高校比较重视,但没有形成具体的方针政策。有3.24%的高校只根据上级指示完成任务,而有3.73%的高校是不重视。在资金投入方面,有22.87%的高校设有专项资金,有30.23%的高校有一定经费,还有10.41%的高校没有相关经费,其余的填写不清楚。除了专项资金之外,社会实践的其他资金来源还有社会赞助、结合本校科研项目开展的活动以及学生自负一部分,累计百分比分别为49.2%、55.7%和37.3%。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一半的高校有与社会实践相关的规章制度,有22.3%的高校有制度但是未实施,还有18.77%的高校表示正在着手建立相关制度,只有8.87%的高校处于摸索阶段。可见,在制度建设方面,广东的高校做得相对较好。在基地建设调研方面,有68.94%的高校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调查,其中有44.71%的高校曾开展过相关调查。但是也有18.78%的高校没有考虑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调研的需要,有12.29%的高校选择视情况而定。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重视程度、资金投入程度、制度建设以及基地调研方面,大部分广东高校都做得非常好,但是仍有一部分的高校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

(二)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诉求及企业的回应

1.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诉求。针对大学生为什么参加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期望,调查结果显示,有61.45%的学生希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其余学生选择无所谓。在参加社会实践原因的统计中,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加人生阅历、提前适应工作、提高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7%、20.5%、17.1%和15.4%,有75.6%的学生十分希望可以借助社会实践的形式提升自我,锻炼自我,同时提前熟悉工作。针对大学生希望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怎样的锻炼的数据统计,有18.8%的学生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有15.9%的学生希望了解社会工作;14.9%的学生希望学习处理人际关系;14.4%的学生希望提高所学专业水平。根据以上3方面的数据统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目的可以总结为:其一,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其二,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自身的素质;其三,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需求,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积累经验。另外,在对实践地的食宿条件的要求中,有88%的学生希望实践地有食宿条件,其中有28.2%的学生要求有免费的食宿,但是也有20.6%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提供某一方面的条件,仅12%的学生表示没有任何要求。在对实践岗位的工资待遇要求方面,只有12.1%的学生要求较高的工资待遇,57.1%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工资待遇就可以接受,也有30.8%的学生表示可以没有工资。就总体而言,学生对实践的工资要求比较低。在对实践地的地理位置的要求中,有14.1%的学生要求在发达地区的市中心;14.5%的学生要求在市中心;有26.7%的学生要求在发达地区;44.7%的大学生对地理位置没有要求。在对实践时间的要求中,希望整个社会实践持续1个月的学生占44.4%,有78.6%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之余也希望得到短期(如1个星期)的实践机会。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学生对食宿条件有一定要求,对实践的工资要求一般;对实践地的地理位置的要求大多数希望在繁华地区;而对实践时间的长度要求也主要集中在1周和1个月之间。2.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主要会以学生的专业和特长作为安排工作的依据,其比重超过半数,达到52.63%。而对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企业则对学生要求较少,仅占17.25%。在资金专项方面,有43.57%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视情况决定是否投入,有20.76%的用人单位有专项资金投入,而有13.16%的用人单位表示会在资金周转相对顺畅的时候有,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的用人单位只有11.70%,还有10.82%的用人单位选择了不清楚。在食宿条件方面,只有25.44%的用人单位没有提供食宿,其他用人单位至少会提供一方面的条件,但是有14.04%的用人单位表示需要大学生自己缴纳一定费用。在实践时间长度上,企业与大学生的期望有较大不同。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有较连贯的实践期,36.1%的企业希望持续1个月,希望实践维持1个假期的企业只有8.3%,而希望实践时间1个星期的企业为34.2%,可见,在实践时间方面,学生和企业分差较大。3.诉求差异的分析。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整理,可以得出:学生对实践的食宿条件和工资有一定要求;但是对实践地地理位置的要求则显得没那么重要;在对实践时间的长度需求上也主要集中在1周和1个月之间。而对于用人单位,主要会以学生的专业和特长为安排工作的依据;在资金方面,用人单位有一定投入;在食宿条件上,用人单位可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实践时间长度上企业与学生的期望有较大不同,这需要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能够与企业建立持久的合作,方便企业展开工作以及实习培训的投入。而企业也可以考虑适当分解某些工作,通过分段安排来满足学生实践时间要求。

四、广东省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广东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综合性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关注度高,无论从资金投入、重视程度、制度建设还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了解度,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在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仍存在着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例如调查中还有18.78%的高校没有考虑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有8.87%的高校关于社会实践方面的制度建设正在摸索阶段,有10.41%的高校则没有设立专项资金。2.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目的、重要性等认识模糊。其中有10.3%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机是增加自己额外收入,有3.0%的大学生只是因为学校安排了社会实践;有12.1%的大学生要求较高的工资待遇;有14.1%的大学生要求在发达地区的市中心。3.需求导向坚持不够,建设方向不明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需求的满足程度仍有一定欠缺,而且和高校合作的单位较少,参与度较低。此外,有不少基地设立后利用率低,所谓实践基地名存实亡,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合作流于形式。4.管理模式不健全。社会实践基地的专业性不高,很多社会实践基地只是让大学生在实践基地随便工作几天,然后盖章完事,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技能进行实践安排。

(二)广东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整理,基于学生和企业对社会实践诉求的差异化及基地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现提出广东省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1.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基于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实践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要学会哪方面的能力、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来选择或建设实践基地,这些在高校建设基地时都应该非常明确。此外,高校在选择或建设基地时要加强与基地的沟通,明确基地的实习内容,以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按教学计划进行培养。2.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基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意愿。[1]用人单位存在季节性劳动力短缺(节假日),而学生的空余时间也具有规律性特点(寒暑假),这就使两者处于需求和供给的位置上,高校和用人单位应充分利用好两个时间差,解决双方需求。同时,高校应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思考并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让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形成无缝对接。此外,用人单位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的工作环境和适当的工资待遇,针对学生的专业安排合适的实践内容,而不仅仅基于用人单位自身的利益。3.政府应加强对高校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高校和用人单位对社会实践基地的重视。还可以对广泛参与高校基地建设的用人单位进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例如,对积极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并且1年内收录超过100名大学生的用人单位当年内免征营业税;对持续建立大学生基地3年以上的用人单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免部分可作为对实践大学生的培训以及工资补助;对高校加强财政扶持,要求并鼓励高校设立社会实践建设专项资金,对积极建设基地的高校进行奖励,发放定向资金以补贴基地的建设。4.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要加强制度建设,打造精品基地。[2]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应该以提高实效性和长效性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挂牌应付检查,流于形式。高校与用人单位在基地建设中,应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将接受学生的时间、数量、实践内容、条件、双方责任等做明确规定,立足长远,在实施过程中互相监督,真正实现学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多方收益,建设长效机制。这是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精品基地的制度保障。总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多方面形成合力,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学校的人才培养应切合社会人才需求,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打牢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的双向基础;用人单位可以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解决用工荒问题,并提前从在校生的社会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人才;在校大学生应提早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性格测试,加强对自身的了解,并根据职业目标在大学美国农业论文学习中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相关技术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提供的良好实践机会,在社会实践期间更好地增长自己的能力。

作者:尹喜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688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营销策略 医学信息杂志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河南化工》 《八桂侨刊》 《家教博览》 《电工电气》 《电子工艺技术》 《全国商情》 《短篇小说》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黑龙江史志》 《微电机》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