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 -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

时间:2017-02-17 13:32:18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从科研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在科研管理理念、课题制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以及科研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目前科研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15(2016)01-0110-03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国际上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复杂化的新形势;国内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将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回答。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研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创新,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工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1〕,积极发挥科研管理者的热情和智慧,充分体现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一)转换角色,由被动变主动

科研管理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并以向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主要的工作职责。在服务和管理两者关系的认识上,重服务,轻管理〔2〕。孰知,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服务的质量。科研管理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应该跳出行政事务的狭隘范围,站在一个更高层面上,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从社会科学研究与本单位的发展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更多地探讨有益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科研管理的目标、方法和措施,要有利于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有利于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实现科研发展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效结合。

(二)拓宽视野,树立前瞻性的认识

作为科研管理者,首先,应该对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科研管理工作所处的水平和阶段以及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这些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应该对本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利弊都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科研管理者,不仅应具有甘于奉献、踏实肯干的精神,更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对科研管理工作前瞻性的认识。

二、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一)建立重大项目与学科建设的相互促进机制

重大项目是一个带动学科的发展与建设的很好的途径,在项目的制定和立项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促进老学科的发展、培育和创建新的学科。因此,一个重大项目的立项,往往是对一个老学科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可能培育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或是一个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同时,要优先解决学科建设中关键的或重大的学术理论问题、现实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持续性的重大项目研究支撑和推进学科建设,以形成学科建设与项目实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发展的机制。

(二)转变“重成果,轻转化”的传统思路,完善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机制

我们一方面强调理论创新、学术创新;另一方面,成果的推陈出新也同样离不开宣传和推广〔4〕。由于对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缺乏认识,致使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存在简单片面化的认识。社会科学成果与科技成果相比,效益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由于其不像科技成果能直接运用于生产实践中,而往往是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多维因素来实现,因此应重视其转化的长期性和循序渐进性〔5〕。同时,重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在做精已有的成果发布、宣传平台的基础上,开辟新的成果宣传、转化渠道,还要进一步扩大学术论坛的影响力和提升内部专报(刊)的质量。科研管理部门在研究成果应用转化过程中,应发挥引导、协调、规范、服务等职能,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面向社会、推动科研生产力的发展。

(三)扭转“重立项,轻结项”的现象,加强课题督查力度

在一些高校或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存在一定的“重立项,轻结项”现象。近年来,随着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增多,各级课题的立项数目不断增加,特别是院校一级的课题,为进一步培养科研后备力量,要鼓励年轻人踊跃申报。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部分科研人员由于缺乏经验,对研究进度、方法、经费的使用等把握得不是很准确,特别是对课题实施中的难度预期不够,资料掌握得不充分,导致课题不能如期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重视本单位课题立项数而忽视结项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课题的管理上,不仅要强调课题的立项率,而且更应重视课题的结项率。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应采取定期检查或抽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监督检查的力度,在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同时也应保证成果的时效性。

(四)进一步完善课题结项制度

目前课题结项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公开发表,另一种是通过专家鉴定。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一些新的结项考核办法,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对课题成果进行考核,鉴定成果等级,避免一种方法带来的片面性〔6〕。另外,目前课题结项追求目标和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管理。课题的中期检查意见应作为课题结项的一个重要部分,与课题的最终成果两个方面相结合,专家鉴定等级和成果发表等级相结合,以便对课题成果质量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在保证课题顺利完成和成果质量的同时,争取多出科研精品。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科研管理人员,目前存在的现状主要是: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日常繁杂的管理工作,所以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上可以利用的时间非常少,而业务学习对于整个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对于科研管理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提供的业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从科研管理工作的长远角度来看,应该“以人为本”,把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重视起来。

(一)建立一支懂科研规律、擅长科研管理的高素质科研管理队伍,加强科研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目前的科研管理队伍,一部分是原来从事科研的人员,一部分是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还有一部分是新引进的人才,近几年引进的人才基本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要想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队伍,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加强业务熟练程度,就需要实现这几类人员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科研管理工作不同于单纯的行政管理工作,它需要管理者深入把握科研的内在规律,熟悉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在具备管理知识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具有直接进入科研的能力,并且对科研有全方位的认识,以避免管理工作完全依靠行政指令而带来的僵化。同时应重视队伍中年轻人的力量和作用,虽然他们在业务熟练程度上比较欠缺,但是在理论及信息化方面比较占优势,对一些新的管理方法、新的技术手段能快速地掌握。因此,年轻人具有比较大的潜力,是科研管理队伍重要的后备力量。所以,倡导科研管理队伍配置的多元化、合理化,是科研管理队伍尽快成熟化,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处理好人才的使用与培养的关系

科研管理人员的使用和能力培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合理使用本身就是培养,通过各种途径系统地培养,又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只注意使用、不注意培养的做法是不符合人才使用原则和现代科研管理工作需要的〔7〕。所以,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定期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了解社会科学前沿动态,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阶段性问题,探讨解决的对策。同时,尽可能与外界进行交流,开阔视野,开创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完善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应专门设立优秀科研管理人员岗位奖,奖励那些在科研管理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管理工作。因此,完善的激励制度,也是促进合理使用人才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促进科研工作的高效化和科学化

信息在科研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日益渗透,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因此,管理信息化始终是科研管理工作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直接进行项目申报、结项、查询,科研部门进行科研信息发布,提供科研成果下载等功能,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不仅简化了工作程序,而且保证了数据填写的规范程度,加快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其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实现过程的动态管理。随着科研项目的日益增多,加上有些科研项目研究的周期都较长,通过人工对这类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在研究进度、资金监管等方面的情况显然都比较滞后。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便于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的动态管理。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数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提高决策评估的信息支持力,增强科研决策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另外,信息化可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宣传和转化。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新的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对新形势、新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因此,转变科研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徐洁蕾.当前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4-35.

〔2〕倪敏,吴敏玲,梁崎.关于构建高校和谐科研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8,(1):77-78.

〔3〕吴团英,金海.转换管理机制推进学术创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3):79-84.

〔4〕谢建新.把脉科研滞后根源破解成果提升困局———基于地方社科院科研发展维度〔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3):92-96.

〔5〕王静,梁玉军,周群峰.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119-120+123.

〔6〕何星蓉.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职能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7):53-55.

〔7〕徐同芬.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2008,(10):9-10

作者:任丽慧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公共管理研究所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624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蜘蛛侠 破碎维度 点读机女孩高君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黑龙江史志》 《家教博览》 《河南化工》 《全国商情》 《电子工艺技术》 《电工电气》 《短篇小说》 《八桂侨刊》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微电机》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