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数学教育实践论述 - 行业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幼儿数学教育实践论述

时间:2017-02-17 13:16:22 来源:论文投稿

一、专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我区幼儿园数学教学现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问题,策划解决策略,查看相关理论与文献,从中提炼出能支持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教育思想,为课题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阶段:理论学习阶段。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同时通过园本教研采用专题讲座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内涵及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分段教育目标。第三阶段:课题实施与实践研究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践行数学活动的操作策略和基本方法。在这过程中利用教研活动的多样性、教研主体的多元化、教研内容的专题化等策略提高教师数学教育的实践能力。在课题研究阶段,鼓励教师撰写教育实践案例,定期组织教师采用案例对比分析式的研究活动,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教育实践的现场研修活动,针对课题研究中的共性问题,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寻找答案。让教师在问题—反思—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在课题实施到一定阶段如每学期的期末,要求教师写出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小结,同时进行阶段性的专题成果展示活动。第四阶段:总结与提升阶段。整理、归纳教师的教育案例和活动设计并装订成册。课题负责人依据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同时将研究成果向全区幼儿园推广,使之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

二、专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理论引领,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

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当今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态势以及幼儿数学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学习方式有引发兴趣导读、关键问题引读、自我问题细读等。通过学习教师达成以下共识:

1.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

2.数学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实践能力,在学习、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需要数学活动过程的鲜活和生动。

3.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应该是基于孩子的生活、伴随着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开始的,让孩子们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与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4.幼儿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能力、推理能力,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独创性,关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求知欲、成就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习惯。

(二)梳理学科概念,提高教师本体性知识水平

课题负责人在翻阅大量幼儿数学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相关概念、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幼儿的学习发展进程,利用多媒体手段与教师分享,帮助教师澄清了相关的数学概念,明确了幼儿阶段所接受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内容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以及各年龄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与特点。同时结合区域幼儿园孩子数学发展情况,参考各种文献拟定了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框架,为教师的实践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反馈,理解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以及10种数学关键经验的前后逻辑关系。

1.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1)幼儿学习数学首先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这是由数学知识的抽象特点和幼儿本身思维逻辑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在尚未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时,不能仅靠教师的语言传授,或是直观演示来理解数学知识。幼儿真正理解数学是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和能动地建构数学关系。(2)幼儿(3~6岁)基本上是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思维的半逻辑,即思维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二是思维的逻辑建立在对客体的具体操作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去解答那些需要逻辑思维的问题。由于这两个特点的存在,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是依靠教师的语言传授,或是依靠直观演示是不能达到理解的。而且幼儿在接受和转换来自演示或讲解的信息时,都要经过自己内部认知结构的同化,受到已有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完整地真实地再造演示过程和再现讲解内容。

2.数学关键经验的前后逻辑关系结合国内外数学专家研究的成果,课题负责人将蕴含在现有幼儿数学教育中的10种数量关系(如把学习“集合”作为计数的逻辑基础,以学习“等量判断”来促进幼儿“数量守恒”观念的获得等)以具体形象的方式让教师了解和掌握。

(三)以“园本教研”为途径,开展行动研究

以园本教研为突破口,在园本教研中增强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研究能力,从而改变无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与新理念相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参加课题研究的幼儿园教学园长,在园本教研过程中,考虑教师的现有水平,建立教师数学活动专题研究档案,包括:专题教育随笔、专题教育活动设计、专题研究问题册等。教学园长定期对其进行批阅(面批、本批)起到专项指导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业务园长关注她们的教育行为,并在寻常时刻的教研中针对不同的问题以不同方式加以解决。

(四)在多样的教研方式中引领教师研究

1.在“类比同研”中,激活教师创新思维“类比同研”就是同类活动对比执教共同研讨。强调不断进步、有所创新。在教学现场先后展示两名教师的同类活动,参与研究的教师围绕着现场问题不断地思考并提出新设想。以思维接力的方式填补各自空白或发展自身的优势,使教师变换新视角,看到新层面,获得新思路。

2.以“自主性专题主讲”解决教师共同困惑的问题在深入实践常态的教学研究活动后,捕捉教师行为背后的成因与困惑问题。同时帮助负责主讲的教师有目的地寻找、收集有关方面的教育理论、实践案例,利用专题主讲的时间介绍与数学教育相关的内容……促进每个成员对所研究的专题进行思考,主动去收集资料,构思活动过程,整理主持思路……在解决教师困惑问题的同时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在逐渐增强。

3.在“案例研究”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在案例研究中强调关注教学的寻常时刻、关注课题研究的新招新法。以某一数学中的某一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反思、实践等方法进行反复的分析与研究,并将实践策略中典型的、适宜性强的招法推举出来,在教师群体的共享中,在教育实践的验证中得以推广。

4.以“换位体验”启迪教育智慧创造适宜的研究情境让教师亲身经历和体验孩子数学学习的过程,去感受数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的适宜性与方式方法的有效性。结合教学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参与式研讨,促进教师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式教研能增进教师对数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关键经验的把握,“换位体验”增进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理解,进而让教师在体验中进一步转变观念最终落实在教育行为上。

5.以“跟进式教研”培育教师的研究精神通过采用一课多研与同课异构活动相结合,不断进行跟进式教研,以提升研究深度。对一个数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开展多次研究,在多角度的比较中,实现思想的碰撞,达到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提升专题研究的深度和质量。课题实施阶段,采取“同课异构”和“一课多研”的形式,即两位教师针对同一内容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设计组织活动,在逐一观摩后,对活动中教师观察与回应策略、教师与孩子间的互动等进行对比研讨,通过问题反馈,开拓思路,达成共识后,再由另一名教师进行二次实践,通过对比分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如郭永静老师的“感知交集”活动,程艳老师的“认识时钟”等同类活动在全区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受到一致好评。

(五)阶段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活动,促进成果的自觉转化

在课题研究到一定阶段,课题负责人对全区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调研与相对应的指导工作。同时,在期中、期末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阶段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有教师的教育实践、园长的课题研究经验介绍、教学园长或课题负责人的教学点评,这些活动能有力地促进专题成果反馈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

三、专题研究成果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区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明显得到改善与提升,教师的数学教育的执行能力不同程度地得以增强。幼儿的数学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同时也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也就是说通过以上夯实的研究过程,从实践操作层面上看,教师能够较好地在数学本体性知识的支持下,依据自己所掌握的幼儿数学学习特点与规律等条件性知识,结合专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的数学兴趣与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基于孩子学习数学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数学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利用不同的教育途径,主要采用探索式的操作学习方式使孩子主动建构数学经验。适宜的教学方式与策略,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探究的特性,在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幼儿能够带着一定的操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在与材料充分的互动中,不断地观察、尝试、思考、顿悟,不断地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调整,从而形成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的操作方法与想法。因而幼儿的观察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操作水平以及思维的变通性、敏捷性及独创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教师的教育信心与智慧得以提升

杜威曾经说过:“一个孩子仅仅把手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让教师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成功中不断建立联系,并以此来指导未来的教育行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逐步具备了以下四种意识与能力来实现幼儿数学教育有效性的初衷。

1.对话意识与能力(1)与幼儿对话。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学习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们能够在日常活动中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状况和思维水平,以此作为数学活动的基础。教师们经常思考的是:孩子是否具备进行新的数学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孩子的数学概念水平处于动作表征阶段、形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的哪一阶段?怎样的教学方式能支持孩子数概念的建立?怎样的提问能给予孩子思维的空间?(2)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话。“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教师指导自身教育实践的依据,同时教师们努力在教育实践中诠释这一教育理念。注重从孩子生活经验中捕捉数学教育元素、利用游戏的途径组织数学活动,已成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3)与内容对话。教学内容是实践教育目标的载体,教师们目前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数学学科概念的内涵,能够基于内容的性质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方式。比如面积守恒的教学,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操作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领悟守恒的实际意义;排序活动中教师能够采用情境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孩子感知顺序与规律。(4)与共同体对话。与同伴、同事、园长、教研员就数学问题进行交流已成为课题组成员的一个习惯。大家对共性问题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与建议,不同的想法与设想,都能给对方一些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之间彼此和谐的学术交流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以幼儿为主体的意识与能力幼儿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们能够依据幼儿在探究、交流合作、获得新体验、师生平等交流、个性化需求、被认可等方面的需求设计与组织活动,力争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努力考虑幼儿的需求。同时,教师灵活运用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教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让幼儿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喜欢数学,让幼儿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整合的意识与能力教师们在有效把握正规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外,还十分注意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组织方式都十分丰富、灵活。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满数、量、形知识的内容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其他各领域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各领域的知识是相互有关系而渗透的,也就是说,除了数学以外的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都可以与数学教育相结合。在这些教育活动中结合数学教育,既是该教育内容本身的要求,也是完成数学教育任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能够巩固、加深、补充和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能使幼儿数学学习更为生动和有效。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数学。

4.质量效率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数学经验。两年的专题研究,教师能够做到:(1)目标切合实际。在目标的发展性上,教师首先着眼于幼儿的发展,充分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在教育的有力促进下得到发展;在目标的全面性上,能思考在本活动内容和情境条件下“幼儿学会了什么”(知识目标)、“幼儿能学吗”(能力目标)、“幼儿学得有兴趣吗”(情感目标);在目标的针对性上,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2)方法策略恰当。在教学方法上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并灵活有机地运用,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表达表述法等,激活数学教学的氛围和孩子的学习动机。同时为幼儿提供数学学习的不同情境:真实情境、模拟情境、故事情境,激发并维持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材料结构适宜。在数学材料的提供上力求做到多样性,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水……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果壳、冰糕棒……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积塑玩具……都已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在材料的丰富性上,教师能够做到保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操作,使幼儿置身于材料中与材料进行“交流”;材料的层次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教师们注意了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材料的操作性,让孩子通过“玩”材料,获得数学经验,保证材料易玩的功效;材料的教育性,在材料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的基础上,教师还特别注意到,要让材料富于教育性,让材料暗含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总之,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多途径的,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有效的数学启蒙教育,能为幼儿亲自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并从中得到积极的数学经验提供机会、条件,能诱发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数学的天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产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专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回溯整个研究过程,我们发现尽管教师在理论层面知晓一些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理论,巩固了本体性知识结构,在操作层面尽量按照新理念去实践,获得了一些有效的行为策略,幼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但是,如何面对数学学习中财务管理论文幼儿个体差异的明显表现,如何针对孩子差异行为作出正确判断,并加以有效的教育干预,这些问题与困惑,将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起点。我们会继续秉承以往的团队研究精神,在观察、分析、指导幼儿不同水平层次的数学经验上着紧用力,让每个参与其中的教师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专业发展。

作者:许洪媛 单位:天津市红桥区教育中心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幼儿数学教育实践论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620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凯里学院学报 中国房价排名

相关论文

中国铸造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18 12:04:17
相关学术期刊
《华东昆虫学报》 《广告大观》 《中国医刊》 《中国地理科学》 《民族教育研究》 《高原医学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 《量子电子学报》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宁波化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