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会计报告的对比研究 - 行业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各地会计报告的对比研究

时间:2017-02-17 05:11:12 来源:论文投稿

一、我国会计报告基本情况

(一)报送方式的改革:由定向报送到向社会披露转变

1.以会计报表形式向指定部门报送我国在1993年以前,主要是向税务、财政、银行及上级主管理部门报送“资金平衡表”、“利润表”(或称“损益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20世纪后期虽然进入了市场经济,但也还保持着较多的计划经济色彩。企业的自主权不大,不论投资、融资或企业的运营决策,关心报表信息的部门和人员都不多,报表信息一般都不对外公开,“两表一说明”的形式成了当时的会计报告形式。1993年开始进行两则两制的会计改革,“利润表”不变,但“资金平衡表”换成了“资产负债表”,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后来改为“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的形式与西方及其国际会计的规定趋同,会计报告的形式变为“三表一说明”,但向指定部门报送的规定不变。2.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披露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大陆建立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紧随其后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1991年4月1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并于同年7月3日正式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意味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要向社会披露。证券市场的逐渐规范,向社会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也增加了。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的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等;报表附注包括: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重要资产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等;财务情况说明书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重要影响的其他项目。而在2006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与会计报告有关的准则就有10个,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每股收益”、“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金融工具列报”等。

(二)报告理论的改革:由“收益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收益费用观”是指直接从收入和费用的角度来确认与计量企业收益。它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以历史成本为会计计量原则,通过费用与收入相配比计算出“会计收益”。利润表是报表体系中的核心,资产负债表则是利润表的补充和附属。“收益费用观”下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所有者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体现的是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资产负债观”是一种全面收益观,企业的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加额(不包括投资者新增的投入或分配给投资者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化);收益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通过交易因素获取的收益(即“收益费用观”下的收益),也包括非交易因素所增加的企业净资产。如由于物价变动而导致的企业资产所产生的持有收益等。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负债表在整个财务报表中处于主导地位。表中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都立足于对未来视角的财务状况的反映。会计计量重心是资产,资产计量强调资产很可能带来的未来价值。因此,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等计量属性常用于期末对一些指定项目再计量,体现了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报告理论的改革在会计报表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的变化:1.报表种类上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2006年及以前,会计报表要报送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2007年以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还要报送“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该表从上年末所有者权益构成出发,经过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等会计调整后形成本年初的所有者权益构成,再经过本年度“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①“、所有者投入资本”、“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等项目的调整后,最后形成本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构成。该表在构成形式上说明了“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净增加额的变动状况,由此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统一起来,而实质上体现了“期初净资产+净利润-利润分配±本期资本投入或退出变动额=期末净资产”这一“资产负债观”。此外,表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也说明了企业的净收益是一种“全面收益观”。2.会计计量采用了五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在2006年及以前,我国的会计计量以“历史成本”或“修正历史成本②”为原则,因此,会计报表项目所表现的也是用历史成本所计量的净值。2007年以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采用的是以“历史成本”为核心,五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由于对于变动性较大的金融资产和涉及金额较大的具有融资性质的项目大多采用公允价值或现值来计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体现了“资产负债观”。

(三)报告内容的改革:由提供共同性需求向信息披露形式的多样化转变

由于在会计信息需求的分析上,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的最优均衡,因此会计应按共同需求提供信息。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我国规定企业应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都是只能够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性需求的会计信息(孙玉甫,2009)。这也是一种传统的以借贷复式记账法为核心思想的DCA(Debit-CreditAccounting)会计模式。而现代企业管理更多的是需要即时提供的信息,以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因此,根据企业业务过程和业务事件的本质决定如何采集、存储和使用数据的REA(Resources-Events-A-gents)会计模式被提出,有力地促进传统会计报告改革,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丁璐,2010)。会计信息化条件已经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报告更优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能。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出会计主体生产经营尽可能多的情况,由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现时的决策需要去自行提取,使会计信息的披露更有利于决策者使用。除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会计的信息也要求进行披露,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促进上市公司重视并改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监督,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5月14日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加强了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越南会计报告基本情况

(一)报送方式的改革:由所有报表高度按照政府要求填报到向公众公开披露

1.所有报表高度按照政府要求填报越南政府1988年颁布的《会计与统计法令》中规定企业必须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进行填列并报送相关部门,报告对象主要是主管国家经济的财政部门和统计部门。此时越南经济成分相对简单,会计指标与国民经济指标高度统一,国民经济指标统计依据会计报表进行,政府要求企业使用统一的报表格式进行会计信息报告。1989年颁布的《国家会计组织条例》中仍然规定使用统一的表格格式进行填报,会计报表格式与国民经济统计依然高度统一,但在条例中并没有规定具体需要报送的报表,而是在其他相关规定中给出诸多相关报表格式。2003年颁布《会计法》后才明确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交财务报告。报送的财务报告包括:(1)会计科目平衡表;(2)收支报告;(3)财务报告说明书;(4)法律规定的其他报告。属于经营活动会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包括:(1)会计平衡表;(2)经营活动成果表;(3)现金流量表;(4)财务报告说明书。2.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披露越南胡志明证券交易所于1998年7月11日由越南政府批准成立,在2000年7月28日正式开业,开业第一天只有两家上市公司,之后越南开始了证券市场化的道路。河内证券交易所与胡志明证券交易所同一天同一文件批准成立,但直到2005年3月8日才正式开业。虽证券交易所开业初期只有少数公司上市公开交易,但也意味着这些公司必须向市场公开财务报告,不能单纯为了配合统计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管理而填报,市场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披露要求更高。在200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1号准则财务报告列报》中规定财务报告系统包括会计平衡表、经营成果报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告说明书,除了财务报告外,企业还可以编制管理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说明书包括很多内容,相当于我国的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状况说明书应该包括:提供关于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以及发生重要交易和事项选择和运用的具体会计政策;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披露而未能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其他任何信息;提供未能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但又被视为必须真实、公允披露的补充信息;或有负债、承诺和其他财务方面披露的信息;非财务方面应披露的信息等。此外,有关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说明方面,越南并没有要求填报单独的一个变动表,而是要求在财务报告说明书中披露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信息。在越南《企业会计准则》中,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准则就有11个,如“合营资本财务信息”、“财务报告列报”、“银行及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告补充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及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关联方信息”、“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每股收益”等。

(二)报告理论的改革:由“收益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早期的越南会计比较简单,主要要求能够核算利润以及能够符合经济统计的需求,它也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以“原价”为会计计量原则,通过费用与收入相配比计算出“会计收益”及其他各项经营指标。经营活动成果表是报表体系中的核心,会计平衡表则是经营活动成果表的补充。“收益费用观”下的会计信息强调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助于政府评价企业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益,也有助于政府方便地统计经济指标,体现的是受托责任观。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也变得复杂化,单纯地为了方便统计经济指标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需求,会计信息更多地要满足决策有用性的特点。引进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后越南的财务报告系统也向“资产负债观”转变,同时,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也经常用到对资产的计量当中,会计信息越来越倾向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主要为以下方面:1.越南财务报告理论的改革使得财务报表系统跟国际接轨。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使用跟国际财务报告相近的报表格式“,会计平衡表”其实就相当于我国的“资产负债表”,“经营活动成果表”相当于“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跟我国的也基本一致,其中也增加了对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信息披露要求,跟我国不同的是越南要求在财务报告说明书中披露相关信息,包括:当期净利润或净亏损;直接记入权益中的各个收益和费用、利得或亏损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总额;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与所有者的资本交易业务和分派给所有者的股息、利润;计入当期期初和期末的累积损益余额,以及当期变动;计入当期期初和期末的各类权益资本、股本溢价和储备款项之间的变动及比较情况等。2.会计计量采用了以“原价”计量为核心,辅助于修正制度和适当引入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2003年以前越南主要以“原价”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报表项目的计量也多以“原价”原则体现。2003年后陆续颁布了26项企业会计准则,修正制度应用于存货、固定资产、不动产投资等项目的再计价,公允价值、现值等主要用于并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等特殊的交易或事项的计量。这使得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更好地体现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三)报告内容的改革:由提供简单、特定要求的报告

转变为系统、多样的报告形式2003年以前越南政府要求企业提供同时适应于会计管理和统计需求的报告信息,报表内容相对简单、固定,多数为了收集计算某一经济指标。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引入与国际接轨的财务报告系统,报表的内容得到了具体、系统的披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南财政部在2005年发出了《会计软件的标准及条件指引》的通知,具体规定了会计软件的应用基础及条件限制,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越南的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但市场上也有不少本土化的会计软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及形式,使得更详细、更及时有用的信息得以记录,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三、中越会计报告异同比较

中国和越南在会计报告方面的发展历程总体来说是大同小异的,从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一是从会计报告的报送方式,都是由报送指定部门到规定上市公司向社会披露。虽然会计报送的指定部门两国有所区别,主要是政府指定的权属不同而已,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早期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二是会计报告理论的比较,两国都与国际会计的发展一致,由“收益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但从两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起步早,而且较为成熟,越南不仅起步晚,还不成熟。比如,越南还没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而只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三是会计报告内容方面的比较。两国也都经历了简单、共需向复杂、多样化需求转变。不同的是,我国会计报告的具体披露信息要丰富很多。具体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四、结语

通过对中国、越南两国在会计报告发展的第三阶段“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的阶段”为主线,以《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为侧重点,通过报告形式、报告理论和报告内容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国会计报告的发展基本都与国际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同;由于越南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受我国影响较大,所以两国会计报告的发展情况、形式和内容也有较多相同之处,但在报表的具体名称、项目、披露的具体内容、项目的具体计量规定等细节上,仍存在较多的不同点。

作者:李家瑗 陈尚超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富士康科技集团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各地会计报告的对比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486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气象科技进展是核心吗 文章代写代发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时间频率公报》 《世界》 《班主任之友》 《塑料》 《职大学报》 《中国服装》 《中国乡村发现》 《航空史研究》 《四川党史》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