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研究 - 社科学术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社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研究

时间:2017-02-17 02:18:17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简短分析,并分析学校、社会、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三位一体;家庭教育

1心理健康的定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知能力普遍提高,人们现在对健康的认识不再只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或者残缺,而更加关注的是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人的心理内容应该与外在的客观世界相统一,使个体适应外在坏境,保持人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人格,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保持情绪愉快及精力旺盛,并能够积极主动的调动自己的心理潜能,预防心理障碍,使个人的心境调试到最佳的水平.从定义可简短将心理健康概括为个体应对社会应有正确的认知,能够时刻调整及保持轻松愉悦的心境,并能够积极主动适应各种社会关系.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元,人际关系也趋于紧张化和复杂化.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其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困扰.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面对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广泛的重视.据抽样调查统计,有将近15%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占到3%.其主要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焦虑、学业、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惨案屡屡发生,如清华大学学生伤熊案、云南大学学生杀人案,复旦大学学生投毒案等,这些的发生均凸显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危机.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3家庭对心理健康塑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启蒙环境,也是其健康心理塑造的基本环境,所以家庭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关系中,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在方方面面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形成,是塑造孩子心灵的工程师.研究显示,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品质、个性的形成、情感的塑造都于5岁前开始成型,在这个时期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这些都说明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养成和心理行为的发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一项专门对大学生做的调查显示: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如父母性格温暖,对孩子关怀体贴,则子女的性格特点多为热情,独立,自信,较为积极,这些性格特点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父母一旦采取否认且拒绝的教养方式,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无助,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若父母在家庭中过于干涉孩子的生活,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自信心不足,依赖心理过重或容易过分自我约束等.家长的惩罚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产生无助自卑不安全感,严重时,甚至会有强迫症或者焦虑症的发生.另外,国内还有相同的研究,该研究同样显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与父母的人格特点及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父母不良的人格特点和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严重制约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数据显示,高达百分之十五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至少有一项达中等级别以上,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紧张、强迫的人群比例较高.上述研究均提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整个健康心理塑造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家长的情亲温暖,言行举止,关怀体贴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塑造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许多思想及情感都被家庭所牵涉及影响,其个人的成长记对生活中所发生时间的反应均受家庭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所具有的一些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其特定的家庭状况,也可以说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有时是对家庭矛盾情绪的发泄.由此可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具有其必要性.

4学校对心理健康塑造的影响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的场所,因此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繁重的课业负担,一直是我国大中小学生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压力,学校在追求成绩的同时,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显得明显不足,这些单调而繁重的课业使学生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会使学生产生压抑烦躁的情绪,从而导致性格的孤僻,不乐观、不开朗等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与此同时,当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对环境的不适应,学习中遇到挫折,人际交往中遇到矛盾,恋爱上遇到困惑,这些种种在学校生活中需要他们独立面对及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正确的指引下进行调整及解决,长时间积累下去都是造成严重心理问题的隐患.因此,学校应该有计划性的有目的性的系统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指引性作用,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5社会对心理健康塑造的影响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知识经济化的新时代.而在这个大环境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也明显缩短,人与人的交往需求也越来越大,人类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种种这些都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心理行为产生了影响,从而使得人们的心理的紧张感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而纵观历史也可以看出,社会任何时期所经历的大事件,如国家之间的战争,名族之间的冲突,经济发生的危机,政治发生的动乱,社会重大的犯罪事件甚至环境的污染等均会对人类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1].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2].”所以人们在面对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时,应作出积极的心理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不稳定的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成型阶段,心理素质不高,社会经验缺乏,心理抗压力差,这些均使他们的心理较为动荡不安,情绪容易波动不定,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产生较多的心理困惑.

6三位一体心理健康体系建设

6.1社会应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社会做为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各地政府部门也要采用各种综合治理途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有序的环境,并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的氛围.首先应引导及指引家庭和学校树立正确和健康的心理教育观念,指引其选择合适的心理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要对公众对于心理健康相关的不正确的认识做出澄清.其次,要加强宣传力度,广泛采用媒体宣传等手段对公众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并对健康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宣讲,使大众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再次,要唤起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使其能主动为孩子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工会,社区、妇联这样的社会机构,可为家长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请心理学相关的专家给家长们讲课,使家长能够给好的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同时,可设立社会心理诊疗机构,大学生可对其进行咨询,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其心理顾虑,产生较好的效果.

6.2家长应明确自身角色,全方面践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任何方面成产长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家长应对心理健康有明确的认识,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育.其次,家长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强化自己的教育职责.家长应明确自己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职责,承认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过程孩子能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明白其对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协助的义务.而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要对孩子保持足够的尊重,与其保持平等的沟通,要充分信任及尊重孩子的个性,教育其应该珍惜生命及学会感恩,培养其身心健康的为护力及受到挫折的抗压力.其次,家长在注意技巧,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如要不断储备及更新心理学及教育学相关知识,做到及时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多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适时给予指引.再次,家长应利用各种形式如邮箱、书信、电话等形式与孩子进行密切的互动与联系,当孩子愿意倾诉时,家长能及时成为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强大的后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培育具有针对及时效性.最后,家庭应该为孩子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而和谐的家庭环境.这个家庭环境是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良好的栖息站,同时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

6.3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假设,为学生营造健康积极的环境及氛围,使大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如学校可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学校利用广播、论坛络、校刊、板报等手段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使学生能够在整个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自觉的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课堂教育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之一.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健康的相关专题报告和讲座.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们教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情绪心理调节的相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整体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人格品性,这些对心理健康的塑造至关重要.大学应开设心理咨询工作,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给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障碍明显的学生进行重点监护,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学专家为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可开设心理咨询信箱、网络、热线等,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提供一个更加便利的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及培训,如在校报上开设家长沟通专栏,交流沟通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也可通过邮寄资料给家长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也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参观学校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使其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的养成方式,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学校只有和家长在观念上达到共识,保持高度密切的联系,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怡 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社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438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四川党史》 《机电新产品导报》 《重庆与世界》 《中国农机监理》 《家庭与育儿》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心血管病学进展》 《海洋通报》 《梅山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