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初探 - 行业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初探

时间:2017-02-17 00:56:19 来源:论文投稿

1流程PDCA的循环

煤炭企业有一个大的PDCA循环,其中每个流程中又有各自的PDCA循环,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仔细的检查,认真的确认,煤炭企业通过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煤流管理作为煤炭企业的管理主线,使煤流质量链得以拓展和延伸,煤炭企业的煤炭开采的上游和下游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了系统的管理范畴,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关的部门负责,要做好每项管理工作,以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

2各层级的PDCA的循环

煤炭企业需要每个人、每个阶层都遵循PDCA的循环规律,尽量做到人人关心,人人有责。通过大环套小环,小环反作用于大环,环环相扣,从而实现更加长远的目标,推动了整个企业里的最大环的运行。经过不断的循环改进,不仅提高了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而且达到了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的目标。实现了煤炭企业的高产品、低成本化,煤炭企业对每个阶层的PDCA循环都是非常重视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各阶层的PDCA循环对于煤炭精细化管理都至关重要。

3时间推动PDCA的循环运行

每一年的PDCA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更新与改革,与时俱进,其循环运行的时间段由公司制定,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PDCA的循环方案,PDCA的循环运行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且可以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然,也提升了煤炭质量精细化的管理的水平。兖矿集团PDCA大循环的间隔是每2~3年一次,“三零工程”的第一次大循环是在2001~2003年,第二大循环是在2004~2005年,其目标是巩固第一次大循环的成绩,精煤产品不仅是世界的先进水平,而且也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使2#精煤成为世界精品。第三大循环是在2006~2008年。每隔半年公司都会召开推进会。通过经验的总结,吸取先前的教训,新目标的确定,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煤炭质量精细化的管理水平。

4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保障体系

人员、管理以及技术室是影响煤炭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从这三个关键因素出发,来构建PDCA循环的保障体系以及四大支撑。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的组织保证是整个集团的人都参与的目标和责任相结合而成的目标责任体系。公司的每个职位都有各自的质量的职能和目标,做到人人有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煤炭企业里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严密的监控机制,形成紧紧相扣的管理网络。在规范化的要求下,对各种相关制度不但进行了完善和细化,而且保证每个职位都有条不紊。近些年来,煤炭企业对于技术的创新很重视,并且成立了质量技术的创新体系,企业每年都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加大了对技工的改造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制定了安全目标和相关措施,确保了公司信息的安全。每年都进行危险测试,公司根据计划部的计划来落实项目等,以确保安全工作的如期完成,公司也会因此来设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已达到激励员工有激情的参加工作。安全体系检测到的没有解决以及新的问题,可以制定新的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以鸭口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外代表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为例。完善精细化基本的制度体系。内容主要有安全精细化制度,质量精细化制度和成本精细化制度。鸭口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每年都会制定并完善相关的体系,对于这些制度,公司的广大员工都要铭记在心,而且付诸行动。完善精细化的相关基础标准体系。主要有煤炭质量体系、企业的成本体系等等,以基层单位为基本点来建立最小的核算单元,把公司的工作都细化,用岗位核算和考核把每个职位看作是某一“经营实体”,通过责任制和合同制来完成岗位价值的最大化。完善精细化目标的责任体系。主要有煤炭的安全生产、质量以及成本的目标的责任,把工作的岗位进行量化和细化。公司通过制定《规范化考核标准》,通过采用百分制式的考核标准,把PDCA模式下的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进行调整,保证人人到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工作的质量。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是可行的。此体系在当代以为各个企业所应用,它已经成为了全体职工的潜意识里的一部分,在PDCA这个模式下对煤炭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不但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还要提高对员工素养的要求,不断的改进管理核心医学期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作者:孟涛 单位:新疆哈密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运销总公司化验室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初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416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同课异构的好处 课程设计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职大学报》 《塑料》 《时间频率公报》 《四川党史》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乡村发现》 《班主任之友》 《中国服装》 《世界》 《航空史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