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新闻是电视媒体生存的根基,全面体现着广播电视的属性和服务功能。在组织架构上实行全媒体策略的情况下,应高度重视电视新闻在各类新媒体终端的覆盖与推广,使台、网之间从节目策划、采访、制作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资源对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一、产品多形态,一次采访多次生成
城市台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有限,在融合发展中可与时俱进地创办一些新兴媒体,通过培训和调剂培育一专多能的新媒体适用人才;引进必要的高端人才,撑梁顶柱,发挥骨干作用。城市台电视新闻不应局限于新闻综合频道的主打新闻节目,也应包括其他栏目,其他频道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法制新闻、对农报道、文艺新闻、体育新闻等。新媒体各种不同终端的海量信息,都可以对电视新闻进行浓缩和叠加处理,摘要播出,推动电视节目在网络空间的覆盖与推广,提升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二、内容特色化,注重精致性和话题性
传统的电视新闻中,往往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会议和领导活动较多,成就报道空洞数字多,动辄就是同比、环比一连串的百分比,内容冗长。尽管报道中谈到这样那样的成绩卓著,但百姓却没有多少获得感,对宏观数字也似信非信,这样的电视新闻显然不适合在各种新媒体终端传播。电视新闻如何适应新媒体不同终端传播呢?
1.打造内容服务平台。在互联网终端硬软一体化发展的环境下,内容平台的软件化是一种创新趋势。盐城台各频道、各栏目组都有制作人员,分散制作节目,分散审稿定稿,然后从网上传给播出中心播出。这其实还是缺乏互联网思维,各节目团队没有突破台网界限,既浪费人力,又不利于节目的全媒体传播。下一阶段,盐城台将分散制作向聚合融通转型,确立大节目组、大制作组概念,引入核心主播群制度,打破台网界限、部门界限,围绕节目内容打造服务平台特色,使内容平台逐步实现软件化,通过特色化内容服务各类终端用户。
2.精心制作节目,注重内容消费的对象性。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为王”仍然是铁律。近几年,盐城台的电视新闻,一是抓定位,发动各频道、各栏目抓精准定位,讲求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抓在位,围绕精准定位,抓人员在位研发特色节目,抓节目在位体现特色;三是运用大平台,讲好“小”故事,通过改版倒逼采编人员深入基层寻找故事,用情用心讲好故事。盐城台“七一”小康频道2014年将《小康路上》栏目改版为《阳光路上》,报道盐城农村大力推进“联耕联种、联管联销”的新创举,弘扬盐城土地不流转、照样规模经营,促进“环境增友好、土地增肥力、耕地增面积、粮食增产量、农民增收入”的“五增”经验,报道盐城坚持依法治农、大力培育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增长”的新举措、新经验、新基地和新成效。这些内容独具盐城特色,人无有我,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既顾及内容消费的对象性,又充分体现创新发展中的话题性,及时帮助受众释疑解惑,了解政策,明确方向,坚定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3.建立节目评价审监机制,建立健全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时下,网络舆论场上充满了猎奇、戏谑、调侃、情绪宣泄,甚至造谣惑众、无事生非。主流媒体应充分吸取教训,切实加强节目评审,确保万无一失。盐城广播电视台从2012年开始,建立受众代表(特约)评审、台内中层干部评审、特聘专家组评审和台领导评审四级评审机制,拒绝低俗,划分通俗与低庸的界限,整治低俗、媚俗、庸俗现象,确保传统媒体平台和网络新媒体终端传播的节目基本上达到专业、权威的要求。具体做法:一是每月及时公布央视索福瑞调查公司传统测评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二是测评节目在网络世界传播效果的影响力,主要看受众投诉、反馈和微博、微信的留言情况;三是评估节目播出时段广告的吸纳量和经济效益;四是本台四级评审机制给各栏(节)目的打分和评审报告综述;五是约请专业公司进行观众满意度调查。从不同维度监管节目,淘汰落后节目。严格的评审监督机制保证了节目整体运行健康有序,新媒体传播达到了“零投诉”、“零非议”。
三、当好信息供应商
1.标题贴切、抢眼。新闻标题不能含糊、晦涩,要简短、贴切,直白抢眼,让人过目难忘。避免文言词、单音词、行业术语、倒装句和被动句,读起来音节协调,声调和谐。
2.切角贴近、亲和。传播主体已由一元向多元转化,内容由同质化向个性化转变,传播模式由单向线性模式向双向互动模式转变,传播理念由传者中心向受众本位转变。电视媒体采编人员应迈开双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了解基层群众喜什么、盼什么、赞什么、厌什么,适时调整电视节目,多给受众提供“充饥”、“解渴”、“养心”、“安神”的精神营养。电视新闻的切角应从大多数受众的视角出发,多给受众煲“心灵鸡汤”,利于新媒体终端传播。
3.文字精炼、准确。微信、微博、微视以及手机APP、LED户外大屏联盟等,以其信息内容的短小精悍和传递速度的快捷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生存方式,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多个广阔的平台。电视媒体应该用实实在在的“干货”,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文字传播内容。
4.语言生动、活泼。不同定位、不同形态的电视节目,有不同的语言要求,总体上应朴实、真切、活泼、形象、生动。不能存在语句杂糅,或使用成语不规范、缩减词语不当、指代不统一、生造词语、词语搭配不当等情况。近几年,各级各类媒体都按中央四部门要求,深入开展了“走转改”活动,记者、编辑向人民群众学到了不少鲜活、生动、带着泥土芬芳的语言,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中,给节目增加色彩和温度,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5.图文并茂。随着3G、4G的普及利用和制作技术的发展,电视元素日益丰富,地方台近年来运用新技术制作简洁、新颖又富含文化底蕴的图案、图表、动漫形象来表述成就数据,概括核心内容,增强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力和穿透力。电视文化的拥趸是观众,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兴趣发生了变化,网络媒体的图文并茂、五彩缤纷倒逼电视媒体创新,通过加快整合、提升电视元素表现手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多种新颖活泼的电视要素,增强表现力和吸引力,以全新的面貌推进新老媒体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内容服务的创新,推动广电全媒体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者:尤道远 单位:盐城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