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民族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 - 区域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当地民族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

时间:2017-02-15 13:14:19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方式、形态都发生着变化。民族民间舞,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多元化社会之中,当地民间院校应该如何以传统文化精髓作为舞蹈教育的根基,怎样将时代审美变迁延伸至舞蹈教育中使其成为教育之向导,通过当地民族院校这一平台更好地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民族精神文化。

关键词:当地民族院校;舞蹈;民族;发展透析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具有较强的文化根基与变化多样的呈现形式,当地民族院校既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对当地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平台。中国民族民间舞源于民间、通过教学整理高于民间、最后再经过教学研究使民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民间。而当我们对于当地民族民间舞破题研究之后的寻“根”求“本”工作将会得到大力的推动,也会使一些濒临失传的舞蹈种类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作为一种传承与发展的方式是当地民族院校义无反顾的。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在民族院校中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课程,编写使用教材,将当地的民族文化渗透至平时课程教学之中,使其传承一种具有民族之魂、文化之火的新兴生命力。

一、当地民族院校舞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每一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时最先考虑的,同时这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先导,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成果。笔者作为贵州民族大学的一名舞蹈教师,在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在本篇论文中,笔者认为目标应确立为“通过民族院校这样一个对外连接的窗口,向学生们进行优秀的当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这一门类的起源、发展和其中所蕴含的的艺术特征在掌握舞蹈技法、能够熟练的进行舞蹈表演的同时对理论知识也可以做到如数家珍”。但是经过本人长期的教学来看,舞蹈专业并非只是民族高校存在这类问题,大多学校对于舞蹈教学一直“重技艺,轻理论”,训练强度加大整个课程氛围针对于学生舞蹈技法的掌握,比起风格性的把握更看重学生的软度、技巧、控制,而学生所掌握到的舞蹈知识和文化底蕴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带有攀比性、功利心的教学认识和教学目标,即使在开设了当地民族民间舞的课程,也无法起到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从保护的方面来说,民族民间舞是以当地文化为底蕴根基,以历史形态为现实依据,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实践模式,不断地强化和完善这一体系。正是因为这样才会产生风格特点的差异,在其中具有同一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在当地民族院校中所进行教学的并非只是单一的舞蹈种类,而是一种文化形式。舞蹈表演只是这种文化形式的一种实践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外在展示。从发展的方面来说,当今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并非一枝独秀,将其投入市场经济之中,如果没有文化作为支撑它是否能够承受住这种冲击。街头的健身广场舞也有民族舞身影的出现,这种“广场”形势在世界展开,但是正是因为没有文化理论的支撑使其只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我校的作品《鼓道苗疆》《索玛花开》《苦荞甜》《银项圈》《铜鼓人》都是采用贵州当地少数民族的舞蹈动律、文化底蕴、历史沉积作为元素来进行编创的,通过这种方式整合而出的具象形观念和艺术情感使得这些舞蹈作品的整体结构已摆脱了只是因舞而舞,这样一种单一的呈现方式已经上升为把握住该民族舞蹈的风俗性与风格性的基础上,向观者传递出该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理念追求。

二、当地民族院校舞蹈教学实践方法

在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从最初蛮荒时代人们通过手舞足蹈来对整个自然界表示从心而发的敬畏,表达自身的喜悦从未削减尽管当时没有语言。随着高科技电子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水平跨越式进步,那个遍布于华夏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脉络,只存活于民间艺人与课堂之中,如何在这神州大地上通过肢体艺术的呈现对未来的人讲述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成为课堂教学实践的中心所在,而当地民族院校对舞蹈这一本质上为表演的艺术,应如何教学又如何使其文化意义得到传播。

舞蹈这样一门通过肢体进行展示的艺术,大多数学院通常采取示范性教学讲评模式,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采取这样一种方法可以拉快课程进度,使整个课堂按照教师最初设定的运行轨道运转,只需一人学会,全班下去进行调整练习就可以。上述这方法几乎贯穿整个民间舞课堂教学,可是这也从侧面忽略了,学生在整个课堂之中的“主动性”。笔者作为一名贵州当地民族院校的舞蹈教师,个人认为民间舞教学的主体应该围绕着学生来进行,通过这一主体主动构成一种过程,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在进行苗族课程教学时,会给学生讲述苗族的历史、每个动作的由来、为什么配合鼓点,再根据每个班级的理解能力和文化底蕴层次不同再酌情考虑是否对课程进行纵横向的延伸。这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在本人实践过程中发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不仅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只有教师才可以在课堂中讲话的“一言堂”教学困境,教师从一个单一“演讲者”转变为“沟通诉说者”这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平和、民主。记得有一次在教学生做反排时,学生向我提问“胡老师,为什么苗族是顺边动律?我们做起来真的特别不协调”,我当时沉了一下,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因为做动作不协调而发问,大多数学生都会沉默式的下去练习,直到自己将动作捋顺为止。当时的我十分兴奋,因为学生开始进入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并且通过我的这种对话式教学方法,他们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很细心地给每一个学生阐述道:“在第一课中,我有向大家介绍反排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这个村落地处云贵高原,山路多崎岖,素称‘九拐十八弯’,生性勇敢坚毅的苗族祖先们在那个没有平整公路的时代,他们只能通过攀爬到达山顶这样才不会受到山下猛兽的攻击,当他们在进行攀爬的时候,手抓住上方的树枝,脚踩着后方的泥土同边使力使得整个动作过程更加轻松便利。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跳反排木鼓舞时的顺边动律。”我们在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散性思考的平台和主动表达的机会,这种每个人都在发表意见的,而自己的意见被别人评价时会产生惊人的记忆点,而正是这种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才会在课堂之中让人印象深刻可是普通教学方法中的照本宣科却难以做到。

总之,舞蹈是社会生活的产物,随着时代的推移很多院校已经忽略其所存在的“地域民族性”“群众娱乐性”“传承变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单一的传授技法,并没有切实的将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与所传授的内容进行集合。正是因为中国民族民间舞区别于其他我们所熟知的舞种,所以教学保护工作确实是当地民族院校的重大责任。在“教育与生活的相互融合”下宏观上强调民族民间舞的教育过程与其民族文化,微观上重视实践与理论思维酒店管理论文方式,这样才能做到培养出“专、纯、绝”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民间舞。

作者:胡丽雪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当地民族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143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长线投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地质科学》 《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 《中华移植杂志》 《金融教学与研究》 《出版经济》 《中国编辑》 《航空兵器》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当代陕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