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教育功能 - 行业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探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教育功能

时间:2017-02-15 12:48:28 来源:论文投稿

1土家族的源流

土家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土家”的汉语意思是“本地人”,土家语言称为“毕兹卡”。土家族人大多分布在湘、鄂、川、黔的交界武陵山清江流域沿岸,贵州境内也有少量分布。土家族是在1957年才被国家正式认定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在之前的称谓很多:秦汉时称为“禀君种”、“板蛮”、“蛮人”。此后因为所居地域而不同又以地名分为“酉水蛮”、“嵝山蛮”、“巴建蛮”、“信州蛮”、“酉阳蛮”等。到了宋朝时期,出现了专指土家的“土民”、“土蛮”、“土兵”等名称。清末地方志中开始出现“土家”名称。

2撒尔荷

撒尔荷是清江流域的土家族人在年长者去世时跳的一种丧舞,也叫打丧鼓。它是土家民族民族文化的长年积淀,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完美体现,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撒尔荷作为清江流域一带的丧葬文化习俗,其独特之处在于,把丧事作为喜事来办,在土家有“一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的说法。遇到有老年人正常死亡,左邻右舍的不论远近和贫穷与富贵,认识与不认识都赶来聚集在死者家的堂屋里,在亡人的灵柩前,踏着鼓点,载歌载舞,通宵达旦,直到亡人入土为安为止。据史料记载,撒尔荷来自于武王伐纣时巴人的军前战舞,其目的是为鼓舞士气,威慑敌人。《太平御览》卷108页“惟丙午,王逮师,前师乃瞽噪,师乃慆,前歌后舞”。在当时,作为战舞的功能:既是祈求神灵保佑打败敌人,又是祈求神灵佑佐战死的将士能够灵魂升天。由此可以看出,远古时代的巴族战舞就已经包含了祭祀战死的将士,祭奠死者的含义。在3000年前,汉高祖刘邦命乐人习之,谓巴渝舞,至武王伐纣战役结束,武王下令将巴渝舞改为宫廷乐舞,从历史考证来看,在宫廷中几乎消失殆尽;在民间,却在土家族的丧舞中继续流传至今。最早记载土家先民祭祀的是《随书•地理志》“:其左人则又不同,无哀服,不复魂,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叩弓为节。”如今的丧舞已经没有持箭的过程。其后,攀弹《蛮书》引《夔州图经》说“初丧。瞽鼓以道号,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此乃盘胯白虎之勇也。”《归州日志》载“巴人为踏歌,歌白虎。伐鼓以祭祀,叫啸以兴哀,古人好巴歌,名曰踏歌”。

至元明清代《,地史志》对其记载更为完备《,巴东县志》载“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同治长阳县志》载“临葬夜诸客群挤丧次,擂大鼓唱吟或一唱众和或问古答今”从历史的演变过程看,撒尔荷经历了从战前舞、宫廷舞到土家人的丧舞的漫长过程。撒尔荷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发展成为今天清江流域土家族人民特有的生活习俗,在清代诗人彭谭秋的竹枝词中有“谁家开路添新鬼,一夜丧鼓到天明”。撒尔荷的艺术形式是歌伴舞,跳撒尔荷的时候,由一个歌师擂牛皮大鼓(土家人称为丧鼓),击打出跳舞的节奏,同时自己也围绕丧鼓循节奏跳动,同时以高腔呼唱,其它人则在后面和“撒尔荷”。舞蹈动作是视觉艺术的冲击,多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农耕动作,如“猛虎下山”、“凤凰展翅”、“燕儿衔泥”动作套路。据史料记载分析,土家族的丧舞动作多模仿虎的动作,是和土家人的“虎”图腾崇拜是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的。撒尔荷的演唱形式是让人震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在2010年的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组获得金奖。在撒尔荷的演唱过程中,由一个歌师唱众人和。演唱的内容有历史,亡人的生平,民族故事,农时农事、内容丰富多样,唱词可以临时发挥,也可以继承以前已有的唱段。因为土家族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所以一切的民族历史、知识都只有口口相传和言传身教。故一切祭祀和聚会的场合都成了舞的平台,也是一间活的流动的教室,年轻一代的学习场所。所以每一次祭祀的丧舞,就是一堂土家后人学习的课堂。

3撒尔荷的教育功能探索

3.1豁达生死观、人生观、宇宙观

“丧事喜办”是土家人特有的丧葬习俗和民族风俗习惯。豁达的土家人把人的生、死看得同样的重要,生、死都是值得庆贺的。老年人的正常死亡视为“顺头路”。生和死都是自然的现象,要坦然的对待人的死亡。所以土家人与其“哭哭啼啼送亡灵”不如“高高兴兴办丧事”既祈福死者,也抚慰生人。在撒尔荷的唱词中体现着土家人的不同生死观。如“老人死了好享福,睡了一幅好棺木”(土家人实行土葬)“,五画亡人好衣服,六画亡人好棺木”。

3.2祖先崇拜内化为“尊老爱幼”、“孝亲敬长”和“重男不轻女”

土家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这与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和身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撒尔荷的唱词中有“先民在上,乐土在下,向王开疆辟土,我民守土耕稼”。向王指的是土家人的共同先祖,在土家后人有事需祭祀的时候,都要不忘记向先祖报告。这就是土家人的祖先崇拜。同时在崇拜先祖的同时,列祖列宗也是土家人祭祀的对象。在跳撒尔荷的过程中,都会在唱段中表现出来《:十梦》歌词“白虎当堂坐。白虎坐堂是家神”;《受恩歌》云“:提起亲恩大如天,木有根水有源,不还焉能天罪衍”《;怀胎歌》描述了母亲孕育孩子的艰辛过程。通过这些唱段教育后代上对先王的崇拜不能忘,下对老人的尊敬。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研究撒尔荷的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不允许女人跳撒尔荷(现在商业表演中已经有女人参与),有研究者指出这是土家人的忌讳。但是笔者通过对撒尔荷发展历史的细细研读,我认为这不是土家人重男轻女和歧视女性的表现,而恰恰是土家人对女人的保护。追溯撒尔荷的发展历史。撒尔荷的前身在古代是战舞、军前舞,是在战斗的最前线跳的舞蹈。土家人认为如果女人都到了战斗的最前线,那么就是亡族、亡国的关键时刻。这时候是更不能让女人上到前线,他们认为有女人在就有子孙兴旺的一天,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此在历史的撒尔荷舞蹈中没有女人的身影,体现着土家人对女人特殊的尊重和保护。因此,在跳撒尔荷的过程中,歌师即教师,鼓锤即教鞭,一代又一代的在诉说和传承着土家人的故事和文明。

3.3舞蹈动作对农耕知识的传承和教育

土家族是生活在武陵山深处的山地民族,以农耕和狩猎为主。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对于这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社会而言,文化事象,知识的传承只有靠言传身教。土家人就借助于祭祀的场合,把农耕、狩猎、征战,农桑绩织等的内容以“唱”、“舞”的方式,在撒尔荷的“歌”伴“舞”的过程中再现给后人。让土家人生产生活的内容铭刻在土家后人的心中。

3.4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建设的契机

土家族是群居的民族,在发展的历史中,既要与其它民族抗争,还要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猛野兽的侵害,所以民族人口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在民族的发展中尤为重要。一个土家人的亡去,在高兴举行撒尔荷送葬死者的同时,也是在祈求新生命的诞生来添补人口的亏损,是为族群的生存和发展在族人面前唱一首警示的挽歌;借助于撒尔荷的场合,“以群的联合力量,用集体的行为来弥补个体力量的不足(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35页)”把平时零散的族人聚齐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内聚力。

4结语

土家族的撒尔荷是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土家人对人生观,宇宙观的认识和把握,以及超然的生死观念,反映了土家族社会的伦理道德的结构和规范,以及价值观念的选择和取向,是土家人民族信仰和精神的体现。在百花齐放的企业生产管理民族社会共同发展过程中,土家人的民族文化在教育土家人的同时,也给其它民族提供着教育的范本和产生了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黄志 单位:重庆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探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教育功能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136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论文大纲模板 陈小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家教博览》 《微电机》 《电子工艺技术》 《电工电气》 《八桂侨刊》 《河南化工》 《短篇小说》 《黑龙江史志》 《全国商情》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返回首页